分享

当代艺术家葉放 | 关于岩茶的“雅集”与“雅斗”

 岩茶教室 2020-05-27

新年第一更,不宜立flag,我们来聊一点关于美的事。

前几天Y老师在苏州参加了一个在状元第的老宅里举办的“品魁雅集”茶会,活动正是由具有“现代雅集之父”之称的葉放先生发起的。。

 放

當代藝術家 / 畫家 / 中國雅集之父

生于苏州毕园,现居苏州南石皮记

书香文化研究院院长,近年致力于文人宴的恢复

在苏州的这个状元第曾经出过彭定求、彭启年两位状元,是名副其实的风水宝地。2020年第一次正式的喝茶,我们就在这座三百多年的状元府邸里,喝水之品岩茶品鉴赛状元亲手泡的状元茶。

这是水之品岩茶品鉴邀请赛的状元和状元茶们第一次集体亮相,后续水之品还将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展状元品鉴的雅集,苏州的这一场茶会,算是雅斗的结束,雅集的开始。

这次雅集的缘起自然是放老师担任了今年水之品武夷岩茶品饮赛的评委。对于评委这一职,在武夷山一向“神圣”,他不仅要德高望重、公平公正,最重要的是还要懂茶。

所以武夷山的一些茶人,对于外地的评委总有一种天然的排斥。

但是对于放老师,绝大部分人都没有这种所谓“你不懂茶”的设限,而这份额外的尊重离不开《放访茶》,这是一系列从审美视角重新审视茶的短视频,不了解茶的人可以因为这部片子喜欢上茶,而了解茶的人则可以通过这部片子重新认识茶。

Y老师当年也是由《放访茶》开始才从喜欢茶变成爱上茶的,我绝对可以捧着良心说,在茶这件事上放就是我的精神导师之一。

放有着“现代雅集之父”的称号,在山水园林间举办过百余场雅集活动,跟我们吃瓜群众的茶话会不同,他召集了不同文人墨客,将《长物志》里描绘的丰盈生活搬到了我们的日常。

这样一个雅致的人,怎么会参与到一个在我们印象里经常满地吐口水,充满了“不服“和挑战的斗茶活动中呢?带着这样的好奇,我们和放老师聊了聊关乎岩茶的美。

Y:怎么想到来参加斗茶赛的评委?

放:

我和水之品的郝总是多年的好友,再加上我自己也特别喜欢岩茶。所以就来了。

Y:现在常有人把岩茶比作艺术品,您觉得岩茶能不能驾驭得了这样的评价呢?

放:

艺术品其实是一个讲个性、独特性的品类,有原创,有个性的才配叫艺术品,我们现在讲正岩茶,就要有正岩味,但是除了正岩味,他也还有自己的个性。

这就像好的美食,西餐只要按照定式做,厨师不需要发挥只要定时定量做就行了,中国人不是,盐少许、糖酌量其实就是在说“你看着办”,岩茶也是如此。

我打个比方,在一个茶里面,厉害的人甚至可以品的出制茶师傅的心情,比如能从这个茶里看出做茶人失恋了,或者是这家人有喜事,这一点也说明了茶是具备了艺术品个性的载体

(os,Y老师备注:如果连续买过我们三年牛栏坑集萃的童鞋一定会认同的,谁家有喜事,谁家的牛肉就做的特别好。)

Y:作为一名艺术家,从艺术的身份和茶人的身份看茶的时候,不同的身份角色会不会有不同的视角?

放:

任何事情都有两个角度,一个是技术方面,一个是欣赏方面。

如果你让我用欣赏方面的角度,我可以跟你谈美学,意境,所有的心灵感受甚至生命哲学。但是如果没有技术的支撑,所有都是空谈这个技术支撑就是我们现在谈茶青到成茶的工艺制作等硬性条件。

也就是说它要符合共性标准,可能这个标准的个性没有那么强,但要先满足这个共性的前提条件再来谈艺术和审美。

Y:您自己平时会喝什么茶多一些呢?

放:

平时我喝普洱会多一点。还有一些20多年的老丛水仙。和其他的一些老茶,总的来说我偏好一些有一点年龄的茶。

对于我自己来说,我的态度不是有意存,就是放着喝,但我喝不了那么多,就放着慢慢喝,喝点新茶也喝老茶,我不能老是喝别人的老茶,所以自己也要有些老茶能跟别人分享。

Y:在岩茶这个领域,有一种说法岩茶是“出道即巅峰”,好像三五年内才是它品饮的最佳状态,您是如何看待的呢?

放:

存岩茶很有趣,我们在讲“岩韵”的时候,所有的岩茶都要经过一道工序,这个工序将最终影响岩茶呈现的气质,就是烘焙。谁都知道烘焙会有火,哪怕放了几年火味降了。

可是一个大家和一个高人的差别在哪呢?大家是没有火气的,他只有力气和韵味,有气但不是火气,若火气很重说明还很年轻,层次不够。弹古琴弹到没有火气不容易,也就是说好的境界是有气有韵,但不是火气。

转韵后的岩茶其实很精彩,因为那种力量的气会让你觉得后味无穷,后面的味道会变得让你难以想象。如此一来反而不是特别高的焙火更有利,中焙到高焙,物质转换的太快了,留得东西就少了。

Y:那如今市面上有一些观点认为所谓的存茶一定是要足火茶存这个概念是个误区吗?

放:

这个就值得探讨了。

因为我的说法是首先我喝到的老的岩茶,三四十年的乌龙茶,很有味道,它转换之后的韵味是年轻的时候所不能想象的。

靠什么去转换呢?我们都知道普洱茶是靠储存的活性去存放的,那么今天的岩茶是不是活性更多的更适合存放,还是中高火更有利呢?这个留给大家去探讨,让历史去证明。

Y:那什么样的茶适合存放,有没有一个硬性的标准?

放:

首先所有的茶都是可以存的,这是一个普遍的逻辑。

但是什么样的茶会越陈越好,会越来越转韵呢?就是你留给它的物质越丰富,它越可以转韵,如果已经熟透了转的东西就有限了。如果茶青本来就很好,哪怕没有做好,也没关系的,在陈放过程中,会自然转成一种它的韵味。

相比之下如何存放很重要,不仅仅是不能受潮,比如说像以前我喝过一个放在布达拉宫的地宫茶,他们把药材和茶放在一起存放,所以存出来的茶就是药香味,但不是自然的转换的味道,是药材的味道影响就不好了。

Y:那我们在喝岩茶的时候还会追求“鲜爽度”,可这个东西存放的越久之后品饮就越弱,这个影响不重要吗?

放:

我们现在喝新的岩茶甚至能感受到阳光的气息,温暖的味道,20年之后的岩茶照样有,我觉得这才是适合存放的茶。 

20年后阳光的气息还是能被唤醒,鲜花香变干花香、变干果香,新岩茶是要鲜花香,转成桂花香。

从科学的角度讲,茶里面有一种菌种,叫厌氧菌,这种菌在茶里面很多,只要人们不去动这个茶,这个菌种就会逐渐的让这个茶变得更加丰富。

这并不是说老岩茶要完全超过新岩茶,新岩茶有新岩茶的味道,老岩茶有老岩茶的韵味。所有的茶类都是有一个转韵的过程,这个问题就像生涩的女子和熟女,恋爱的时候是生涩的女子,有鲜花,阳光的气息,娶回家之后熟女之美,解风情。

举一个例子,我娶我太太的时候她很年轻很美,到老了她更美了,越老越美。因为她阅历越广,经历得越多,她的美禁得起考验,越有韵味。两种都是美的,更有各的韵味,我都爱。

在跟放聊天的时候发现这位俨然已到养生年龄的艺术家,驼着两个苏大强式的同款眼袋依然耐心的跟我们沟通,要知道那天已经是他在武夷山和不同往来宾客交流的第三晚,每晚都到凌晨,白天是一整天的评审,次日还有论坛的内容需要准备。

可聊到关于岩茶的艺术审美时,非常激动,他说现在的岩茶都是按照传统斗茶的审评标准,我们可以尝试在“斗茶”的基础上多一项强调茶个性的比赛,究竟什么叫个性?可以尝试分成专家组和艺术跨界专家的审评小组,看看这样的碰撞将会得出怎样的结论。

好像就是因为这些对生活永远充满尝试的人,才让我们更好的继续美下去。

今日互动: 

新的一年有没有你最想喝的茶,来评论区许愿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