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忘的生产队

 tfgzhw 2020-01-09

六十年代出生的农村人,对“生产队”都不陌生。那时候,生产队是农村最基本的生产劳动集体组织,每个村都划分为几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包括若干家农户。大家共同进行生产劳动,共享集体劳动成果。生产队的经济是相对独立的,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和生产资料,且有自己的独立账目。生产队的领导非常简单,它不是一个领导班子,而是一个人,那就是队长,另有一名会计,应该属于工作人员,不算领导之列。队长是大家选举出来的,一般都是队里既懂生产又有一定威望的人。生产队就是在队长的领导下开展各项生产活动。队长是生产队的绝对权威,队里的大事小情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

难忘的生产队

生产队是那时候农民赖以生存的集体组织,衣食住行几乎都要靠生产队。那时候还没有打工这回事,也几乎没有其他收入,去生产队上班挣工分,就是那时候家庭4的主要收入了。干一天活记一天工分,年终的时候,生产队根据全年的收成核算一个工分值多少钱。所以,每个农户全年挣多少钱取决于挣了多少工分。年终,生产队结算发放每家每户挣的钱,叫做分红。扣除全家人全年从生产队分得的粮食等物资,就是应得的钱了。可惜,总有不少人家分红的时候拿不到钱,甚至还要欠生产队的钱。特别是孩子多劳动力少的人家,分的东西多挣的工分少,最后结算很少拿到钱,因为全家挣的钱还不够分到家里的东西。

也就是说,全家人辛辛苦苦干一年,很可能是分不到钱的。我家就是孩子多劳力少,我只记得我家分到过一次钱。听父母说那年队里收成好,工分值钱。记得那年分到钱父母非常高兴,还为家里添置了一台缝纫机。

难忘的生产队

因此,多挣工分是人们的第一要务。为了挣更多的工分,父母们真是含辛茹苦啊。除了冬闲季节,天天都要下地干活。尤其是母亲更加辛苦,她除了坚持上班出勤劳动,还拉扯了我们五个孩子,克服了多少艰难呢?为了给家里挣工分,哥哥和我很小就利用周末到生产队上班了。年龄小,不算整劳力,干一天活只给记半个劳力的工分,却也能为家里挣工分添砖加瓦。

难忘的生产队

每天早上,人们(那时候叫社员,人民公社时期)先到生产队院子里集合,听队长分配劳动任务。劳动任务是根据不同的劳力进行分配的。最壮的成年男劳力承担最重要最费力的劳动任务,工分记满分12分。妇女以及其他老小人员分配的任务相对较轻,工分也减少。就这样,男女老少都到生产队参加劳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而获得粮食以及其他基本生活物资。

生产队打下的粮食不是全都分给社员,而是先要交给国家的,叫做交征购或交公粮,剩下的才是分给社员的口粮。直到后来长大了,才明白那些城里人吃的粮食是我们农民交给国家的。

我的家乡是大米的主产区,但那时候却吃不上大米饭。因为从生产队分来的粮食根本不够一家人吃一年的,所以,大米被换成了高粱米、玉米、红薯(我们叫白薯)之类的粗粮,这样才能维持一家人一年的口粮。说起来真是有点不好意思,自从改革开放有了足够的粮食以后,我就再也没吃过一白薯。因为小时候天天吃白薯熬白菜实在是吃够了。那种难以下咽的感觉让我今生都不再想吃一口白薯了。现在,看到周围不少人那么喜欢吃烤白薯,心里真是五味杂陈,难以言表。

去生产队分东西是一段美好的记忆。一家人的口粮和大白菜是每年必分的,有时也会分一些时令的瓜果蔬菜之类。我们村靠近沿海,队里还有一部分人搞渔业,因此,生产队也会分一些鱼虾之类的海产品。印象较深的还是杀猪分肉。那时候,每到过年生产队里都要杀猪分肉。平时是吃不到肉的,只有过年才有肉吃,所以,杀猪分肉是关系到过年的大事,大家都很开心。至今记得生产队里杀猪时的热闹场景。那天,大人孩子都聚集到生产队院子里,大锅里烧开的水热气腾腾,被绑起来的肥猪绝望的嚎叫着。杀猪的师傅就是隔壁的二叔,他非常麻利的宰杀褪毛开膛扒肚,刚才还在哀嚎的肥猪很快变成了案板上红白的猪肉。开始分肉了,以家为单位排起队。二叔手持尖刀,快速切割称重。人们拿到自家分得的猪肉议论纷纷,品头论足,以确认自家的肉好不好。那时候的标准跟现在不同,越肥越好,膘肥厚才是好肉。忙碌一年终于要有肉吃了,人们说着、笑着,过年的气氛逐渐浓厚起来。

这就是那个年代,父老乡亲的生活与生产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他们依靠生产队的那些土地和近乎原始的生产资料,用传统的生产方式,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的劳作,收获着微薄的希望,维持着全家人的吃饭穿衣。他们没有钱,也很少花钱。记得过年跟着父亲去亲戚家拜年,收到压岁的是五毛钱。

时光荏苒,时代变迁,那样的生产队早已不复存在。但那样的劳动,那样的日子,那样的一代人,如同一条永不枯竭的河流,悠悠的在心里流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