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变“中等生”,家长需要做什么?

 好好生活图书 2020-01-09

学生群体中,无论是大环境还是小环境中的“中等生”,总是一个被教师关注较少的群体,对差生,老师会加以关注敦促,避免其拖后腿;对尖子生,老师则特别关爱,大力辅助,父母也比较关心;

由此,一些成绩稳定,排名跟在第一梯队后面的孩子,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少,渐渐成为“自由的局外人”。

改变“中等生”,家长需要做什么?

这些孩子里,大部分会在心理没有紧迫感和积极动力,学习也会慢慢放松。

Danielle R. Moss女士(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硕士以及组织与领导学博士)结合自身经历,告诉我们“被遗忘的中间人群”应该如何突破。

改变“中等生”,家长需要做什么?

Danielle R. Moss博士

Moss也曾是“被遗忘”的中等生。

在中学时期,Moss感觉到学科课程的难度越来越大,她更喜欢跟朋友们嬉戏玩耍;写作业玩手机看视频比写作业有趣... ..,渐渐地,传八卦、写纸条和娱乐活动占据了12岁的她更多的日常生活。

这种对学习状态,使Moss逐渐脱离了优等生的行列,成为成绩平淡的“中等生”。

改变“中等生”,家长需要做什么?

Moss的母亲觉察到这一点,在当时的美国,一位普通的年轻黑人女孩,是很难脱颖而出的,如果母亲对这一现象听之任之,孩子的未来可想而知;母亲深刻地认同:没有一个孩子会天生甘于落后于人。

为此,她的母亲开始有意识地帮助女儿改变她的生活:

帮助女儿转学,提供新的学习环境;

Moss的母亲深刻认同一个观点:决定一个人地位的,不是他/她当前所处的位置,而是其对自身的认知与定位。

母亲带Moss走出“中等生”的方法直接:一是为女儿报名了社区的活动,增强孩子的责任心,提升领导能力和自我能力认知;二是给孩子定一个期待的学习小目标,并协助孩子如何负责地实现。

这种责任感与目标期望互相叠加的方式,让Moss认识到要对自己负责,并且有能力去实现这些小目标。使得Moss开始逐渐重建自信,也愿意为更高的目标而奋斗。

事实证明这一方法的确起到了作用,Moss借此在中学阶段一点一点地进步。

改变“中等生”,家长需要做什么?

怎么帮中等学生突破自己呢?Moss母亲就给出了两个关键词——“目标期待”与“责任感”。

改变“中等生”,家长需要做什么?

什么是“期待效应”?

研究表明:当他人对个体某一方面有所期待时,个体为了不辜负他人的期待,便会发奋与努力,以达到期待者所期望的效果。

这一期待效应,在中等生身上,还会格外起效果。

相比尖子生与差生,中等学生更容易被忽视,被遗忘,他们希望得到尊重的情感需求也最为强烈。赋予目标期望,加上鼓励关心与尊重,能够给予他们力量,激发其自我提升的内在能量。

改变“中等生”,家长需要做什么?

帮助孩子自己走出“中等生”困境是需要家长的努力的。

幸运的是家长,可以使用“目标期待”。

“目标期待”的实验结果表明: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发展上承担着重要角色,其影响力比教师更为直接有效。而且,对那些不被教师关注的中等生来说,父母的期待还能弥补低教师期待所带来的负影响。

那么,父母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通过“期待—感应—行动—外化”的作用路径,父母的期待对孩子来说就是“展望未来”的具像化表现。父母们会在期待中向孩子传递一种“教育很重要”的理念,促使孩子在学习过程注重实现当前目标的努力,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改变“中等生”,家长需要做什么?

若是家长们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类似思想,那请务必抑制一下自身对子女这种成功的渴求。

因为父母的过高目标的期待,对孩子的教育发展未必是积极的。过高的期待不仅会增加孩子们的心理压力,严重情况下还会造成自卑、焦虑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那么,父母该如何合理运用“目标期待”呢?除了分享自己母亲使用的方法外,Moss还给出了一些建议。

对中等生而言,“目标期待”更像是一座桥梁,将学生们与原本认为难以完成的事情相互连接,促进目标的达成。

因此,父母传达自身期待的方式很重要。

比如,在亲子对话中,家长们不能把教育期待等价于“你要考上清华北大”。

家长可以把“你想要上清华北大么?”

替换成:“你想要上什么样/哪里的大学?”

我们可以看到:前者的问题过于高大空乏;而替换后的问题,更像是在支持孩子去达成他们想做及能做的事,无形中给予了孩子认可,前进的目标与动力。

改变“中等生”,家长需要做什么?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们要对期待的“高度”有所限制,为孩子设立的目标最好是他们“跳起来”能够得着的。应当主动将一个高目标细化成多个小目标,让孩子逐步攻克,循序渐进,才符合发展规律。

改变“中等生”,家长需要做什么?

另外,父母应当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价值观。这是因为在家庭环境中,父母的言行观念会传递给孩子相应的价值观,一对本身就对未来不抱有期望,对自我提升没有责任感,得过且过的父母,是难以培养出充满奋发图强热情与动力的孩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