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例右侧胁肋部疼痛的治疗经过

 中医药方便 2020-01-09

一例右侧胁肋部疼痛的治疗经过

(作者:王家伟  2020.1.9

患者男、38岁,右侧胁肋部疼痛10天。主要症状:10天前外出旅游时,突发右侧胁肋部疼痛,疼痛剧烈,遂求助当地医馆。给予小针刀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前2日疼痛复发,伴腰背部疼痛,转动不利。鼻干、咽干,痰多、色黄,无汗,不怕冷、不怕热,无口苦口渴,大小便正常,睡眠因疼痛不佳,舌胖大、苔白厚腻,右侧脉浮紧有力,左侧脉浮弦。

【治疗经过】

2019年11月14日问诊,据症辨为:太阳少阳合病,兼夹痰热,方用“小柴胡汤+葛根汤+小陷胸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方子组成:(20191114)柴胡40克、黄芩15克、半夏30克、党参15克、炙甘草15克、生姜5片、大枣5枚、葛根60克、麻黄15克、桂枝15克、白芍30克、瓜蒌15克、薤白15克、黄连6克、杏仁20克、茯苓30克、陈皮10克,两日一剂,水煎服。

煎药方法:(1)头煎:4-6瓶600ML矿泉水量,视药物多少灵活调整,水开后熬40-60分钟;(2)二煎:2瓶600ML矿泉水,水开后熬10-20分钟。两煎药液混匀,一般出药量在1500-1800ML;(3)病势平缓的病人,1日服药400-500ML,一日2次,一副药2日内喝完;(4)病情急重的病人,比如高热或咳喘剧烈患者,增强服药频次,一服药当日尽剂。经长期临床实践,不影响临床疗效。

服药反馈:

(1)患者服药一日后,自觉疼痛未再加重,并略有减轻,但仍鼻干、咽干、有痰。既然疼痛未加重,且有所缓解,说明药已中的,可继续服药。

(2)服药二日后,疼痛缓解明显。此时第一剂药刚服完,遂按上方再给药一剂,至第二剂服完时,疼痛消失,但仍然有痰,鼻干咽干,把脉右侧浮紧脉、力道减弱,与左脉基本一致。

(3)再服原方一剂,诸证消失。至此,患者前后服药三剂,用时六天,痊愈。后随访患者,疼痛未复发。

辨证要点:(1)咽干、胁肋部疼痛、大便正常,为少阳病,选方小柴胡汤。(2)腰背部疼痛,不出汗,右脉浮紧有力,为太阳病,选方葛根汤。(3)痰多色黄,为痰热,且疼痛发生在胸胁部,故选小陷胸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茯苓、陈皮、杏仁温化痰饮。

【几点体会】

该病辨为太阳少阳合病,方选小柴胡汤合葛根汤很容易理解,但是为什么在治疗胁肋部疼痛时,要选择小陷胸汤、瓜蒌薤白半夏汤、茯苓杏仁甘草汤等治疗胸痹的方子呢?主要有以下考虑:

(1)经验在提醒。在治疗这位患的前几天,我刚刚接诊过一例咳嗽病人,他是突发咳嗽,伴左侧胁肋部疼痛。当时考虑咳白痰,且有胁肋部位疼痛症状,给予瓜蒌薤白半夏汤合茯苓甘草杏仁汤加陈皮,服2剂药后,诸证消失。此后,在治疗以胁肋部疼痛为主诉的患者时,我多考虑加入治疗胸痹的方子,常获良效。

(2)反常必有妖。临床上,我日常处理的多是急性病、外感疾病。当问诊病人时,我习惯询问患者是否有两侧胁肋部疼痛症状,以此来辨别是否有少阳证,而确定有少阳证的患者,几乎不伴有单侧或双侧胁肋部位疼痛的情况。感冒、流感等外感疾病,病人常常会出现腰背酸痛,四肢酸痛,但两侧胁肋部疼痛却很少见。反常必有妖,多留个心眼。引起胁肋疼痛的原因很多,但有一种是胸痹引起的,要引起重视。

(3)直觉很重要。在我以往的经验里,患者兼有胁肋部疼痛等症状,单独使用柴胡剂的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接诊此例以胁肋部疼痛为主证的病人时,直觉告诉我单纯的柴胡剂可能无法解决病人的痛苦,必须合方。患者咳黄痰,苔白厚腻,说明夹有痰热。瓜蒌薤白半夏汤,行气解郁,通阳散结,祛痰宽胸,常用于治疗痰盛瘀阻之心脏病,但也可用于治疗肋间神经炎、乳腺增生、慢阻肺、慢性支气管炎等辨证属于痰阻中焦者,故选用该方。痰黄为热,加黄连,暗合小陷胸汤之意;加茯苓、陈皮、杏仁加强祛痰之力。最后的治疗效果,也证明我的直觉是对的。如何把直觉化作经验,并成为本能,则需要大量的临床经验积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