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萌昀:跟冈岛先生学唐话丨【阅后即焚】

 昵称37581541 2020-01-10

跟冈岛先生学唐话

文/李萌昀

据说,距离产生美。只要拉开一定的距离,最无聊的书也变得有趣起来。世间最无聊的书莫过于外语教材。然而,读读外国人编的汉语教科书,却会有一种大仇得报的快意——即使是三百年前的教科书。首先,要从冈岛冠山其人说起。

冈岛冠山,名璞,字玉成,号冠山,日本长崎人,生于延宝三年(康熙十四年),编有《唐话纂要》、《唐话便用》、《唐译便览》、《唐音雅俗语类》等汉语教科书,被誉为江户时代唐话(即汉语)第一人。

冈岛学汉语的方式有点诡异——居然是读白话小说!他的启蒙老师是侨居长崎的清朝秀才王庶常。在王秀才的指点下,冈岛同学“读小说过六百部”,还将《皇明英烈传》、《忠义水浒传》等书译成日文,终成一代唐话大师——“一起一坐,一笑一嗽,无不肖唐”。

小说读多了,所编教材自然不能不被熏染,例如那些层出不穷的“常言”。有劝善惩恶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有劝人认命的:“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有谈人生经验的:“无故而得千金,不有大福,必有大祸。”有感慨世情的:“不恨自家麻绳短,只怨他家古井深。”这些常言俗语中的陈腐气息,被时空的距离所沉淀,只余下字里行间浓浓的明清市井风情。

有的段落颇有小说风味,如:“日已倾西了,不可过岭。闻道岭上有个剪径的草寇,到晚便出来拦路,强求买路钱,若不与他时被他害命。莫若今夜在此间投宿,明日等候同伴客人一齐过岭就是了。”简直可以直接被还原到《水浒传》中。还有的句子明显与历史演义有关,在日常生活中不大可能用到,如:“前有大河,后有追兵,正是进退两难,事出无奈,莫若就此鏖战,决个死活。”

文革时的英语教材,第一课就是“We Wish Chairman Mao A Long, Long Life”。类似的,冈岛的唐话教材也做了一些本土化的尝试,例如:“本州岛是个钱粮浩大的去处,抑且人广物盈,与别处不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武士形象在教材中的出现。如《唐话便用》中,一个书生问:“听道仁兄的那一位令侄也是进学了,想是仁兄教他弃武就文?也好也好。”一书生答:“小侄家世为武士,岂可令他弃武?武士难道不学文?小侄禀性虽敏,若不学文,未必能通道理,然则连武夫也做不成。”这样的对话,只可能发生在武士传统深厚的日本。

然而,最天衣无缝的本土化要数《唐音雅俗语类》中的大禹治水故事:“禹因大伤父鲧受诛,定要成大功雪旧耻,乃在外十三年,过自家门前也不敢进去,经过了千难万苦,方始开了九州岛……”《尚书》云:“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冈岛随手加上一个字,大禹便悄然东渡扶桑了。

透过冈岛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一个特殊的明清中国形象。透过冈岛眼中的明清形象,我们又看到一个江户时代的日本。

不要小看教材。

- 全文完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