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迁丨在文学史上,为什么他是“东方的莎士比亚”?

 洮阳浪子鸿都客 2020-01-10

自古至今

但凡想要了解中国人自己的历史文化

《史记》是必读书

作为中国第一部正史

“二十四史”之首,《史记》被鲁迅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最大的特点,是它视野开阔、文笔生动

故事情节像小说一样有趣传神

△《史记》

北京大学的李零教授曾说:

读它,我有一个感觉,就是我是在和活人谈话。

列夫·托尔斯泰说:

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史记》是文学的巨擘,更是史学的集大成者。

余秋雨在《何谓文化》中评价道:

司马迁是中国首席历史学家,又是中国叙事文学第一巨匠,读他的书,兼得历史、文学、人格,不嫌其多。

《史记》是一部文学的历史,也是一部历史的文学,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相当于西方的《荷马史诗》或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因为……

这本书“体大思精”

时间上,是源远流长的通贯,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元狩元年三千多年的历史。

空间上,他除了中国之外他还写匈奴他还写朝鲜,还写西南夷还写西域,还写他所有已知道当时已知的整个世界。

除此之外,《史记》这部书还有四个了不起的特质。

在“史”部——它是正史鼻祖

郑樵在《通志》中形容这部书:

使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六经之后,惟有此作。

而这部“正史鼻祖”为什么能够成为正史的开山始祖呢?

《史记》的纪传体基本上是以人物为中心为本位,这在中国史学上是石破天惊的事情。他创立了所谓的“五体”的体裁。即本纪、表、书、世家、列传。

△吕后

△本纪 以“宰制天下者”为中心,而没有说是帝王,项羽不是天子,吕后不是帝王,而这两个人都写在“本纪”之中,所以它是“宰制天下者”为中心。

△表 基本是把天下同时间发生的大事,把它编在一起。“表天下之大势,与理乱兴亡之大略,而观一时之得失。”

△书“八书”则专门记制度。

△世家“三十世家”专门记“宰制天下者”周围的“辅弼肱骨之臣”的事迹。

△列传 则是除了“宰制天下者”和他身边的重臣之外,还有一些人应该在历史留名,史官要把他完完整整地载记下来。

在“集”部——它是散文大宗

在文学上《史记》是所谓的“散文大宗”我们后世把文学归类到“集”部去。

它的行文不受年月限制,以人物为中心,中国的文体有“散文”和“韵文”两个大类,而学习散文不能不看《史记》。

黄庭坚说“凡为文,须熟读韩退之、司马子长文”。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而在当时人来看,司马迁的文章还在他之前还在他之上。这就是为什么后来人推崇司马迁的文字为“雄、深、雅、健”。

△韩愈散文《师说》

”是形容它的气势,“”是形容它的涵义。光有气势有涵义更难得的是它文字典。典雅的文字写得不好容易死气沉沉,可它文字“”让人看出来有勃勃生机,觉得自强不息。

在“子”部——它是一家之言

《史记》是“一家之言”。中国人把“家”这个字看得无比重要,不是什么人都能称“家”。称为“家”者必然是因为他有他独特的地方。

《史记》有自己史家独特的思想的正史鼻祖,所以成“史”家之言。

△司马迁

而后世的人都公认这一点,既然能成“一家之言”,它当然带有“子”部的性质。这是不用怀疑的事情。

在“经”部——它是百王大法

中国最早的典籍是六艺,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太史公在《史记》中明确地说“六艺于治一也”,用个“治”字贯穿六艺。

那么在六艺之中和政治最有关系的有两部:一部是《尚书》,一部是《春秋》。

而《史记》在自序之中说它这部书是为了“继春秋”而作,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史记》本身更是一部“论治之书”。

自然它以“拨乱反正”作为他的志向,他用的方法是将两千年的历史作整体贯通式的观察,要从里面找出,能被后世圣人君子所能遵循的“大经与大法”。

这样的书在中国历史上,《史记》之后就没有第二本了。

所以,如梁启超曾说:


《史记》凡属学人,必须一读。

当然,既要一览原著风貌,又要知晓其中大意。

文白对照珍藏本《史记》,在精心点校原文基础上,全部“译文”均由当代作家学者精心编译。

准确深刻且通俗易懂,适合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需要。

读史以明智,知古以鉴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