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管理50强案例: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昵称815848 2020-01-11

创新发展性增量考核

推动学院教学管理改革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50强案例报告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和江苏省卓越高职院校。设有风景园林等7个二级学院、41个专业,在校生1.3万余人。学院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的办学理念和“依法治校、改革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管理理念。针对农科专业的办学特点,紧扣产教融合的主线,注重信息化技术的充分运用,抓住教学管理的关键环节,积极应对教学管理面临的新问题,推动教学组织、管理及考核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先后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6项、黄炎培优秀学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改革示范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和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等荣誉。

一、管理整体情况



(一)强化教学管理的顶层设计


1.坚持立德树人,培养“三农”情怀。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构建大思政工作机制和工作平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各环节;深入实施师德师风、大学生思想政治、思想政治理论课引领、思想政治阵地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等“五大工程”,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厚植农耕文化根基,打造“禾木育人”特色校园文化,塑造饱含“三育”传统、工匠精神、“双创”实践的农林精神,厚植学院“农”文化根基,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和爱农情怀。

图1  学院农耕文化巡展启动仪式

图2  学院红色文化教育活动

2.坚持以生为本,夯实教学中心地位。学院党政领导重视教学,领导班子坚持联系并指导二级学院工作,参加教学工作专题会议、随堂听课和给新生上第一堂课等;不断完善两级管理体系和绩效激励机制,赋予二级学院更多管理自主权;建立两级教学督导和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实施学生评教、同行评价、督导评教和专项检查等质量监控措施,以质量监控促进教学;按照教学运行优先、教学基本建设优先、教师能力提升优先、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优先的“四优先”原则,安排教学经费。近3年,教学运行和专项占办学经费支出的58.34%,且稳步增长。

3.坚持多元办学,搭建校企育人平台。学院与隆平高科共同牵头组建由129家龙头企业、66家院校、10家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集团以“生源链、就业链、师资链、信息链、产业链和成果转化链”六链为纽带,坚持“共建、共享、共赢、共长”的原则,通过产业驱动、校企联动、平台带动、项目推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赢,协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与艾贝尔共建股份制宠物医院、与山水集团共建工厂化育苗教学工场等2个省级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校企共育现代学徒;与新希望集团共建“新希望绿领学院”,由企业出资,面向全国免费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助力乡村振兴。

图3  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成立大会

图4  与新希望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4.坚持“章程”引领,完善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学院以章程为核心,建立了党委领导、院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依法办学的现代大学制度,强化学术委员会在专业的设置、教改课题审定、职称评审等方面的权力;发挥理事会在学院发展目标、战略规划、专业建设、重大改革举措等重大问题上的咨询、协商、审议与监督功能;允许和鼓励各二级学院结合自身情况,对校级管理制度进行补充;下放二级学院的教学经费、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计划更改、教学模式改革认定等方面的教学管理决策权,提高办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优化教学组织管理


1.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强化制度执行。学院构建了科学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出台了116项校级教学管理制度。应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新业态,新增了《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等5项制度,修订了《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修订)》等16项制度。并将制度学习作为新生专业教育、新教师培训的必修课,通过编制教学事故案例集,组织新生制度学习竞赛等活动,大力开展制度宣传活动,做到师生制度学习常态化。不断完善制度执行机制,编制制度执行的标准流程和实施细则,明确职责部门,落实到人,将制度执行的效率、质量与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挂钩。

2.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结构。全方位对接江苏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服务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学院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机制、专业(群)设置布局与招生、就业、办学条件等联动预警机制和专业(群)调整优化机制,根据产业发展、招生报到率、对口就业率、就业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和办学条件等因素调整专业设置。新增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改造园林技术、园艺技术、畜牧兽医、物联网应用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服务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逐步停办教学条件一般、招生规模小、就业质量差的非农专业。

图5 专业设置与优化流程图

3.规范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流程,开发特色人才培养方案。学院规范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流程,成立了学院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各专业建设委员会,充分吸收行业企业专家、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和学生(毕业生)代表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制定了“对接国际标准”的精英人才培养方案、“对接行业企业标准”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对接学生个性需求”的“三自主四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对接基层管理部门”的“定制村官”人才培养方案。

4.优化课程建设激励机制,推进资源建设。学院构建了国家-省-学校三级课程体系,修订了《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管理与奖励办法(试行)》。鼓励各专业对接就业岗位,以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为主线,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和企业真实案例整合至课程内容,将职业道德和匠心精神融入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校企合作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岗位标准、师傅标准等,推进校企深度融合;以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抓手,促进信息化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助推学院内涵发展。

5.创新政校行企合作机制,打造产教融合平台。秉承“共建、共管、共用”的建设与管理理念,建立了“双向引进、双向互聘、双向培训、双向服务”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实现校企之间、学生与岗位之间有效对接。获得句容市政府无偿划拨土地2650亩,共建国家级实训基地---江苏农博园、江苏茶博园;中林集团等企业注资1.62亿共建校办企业——中江种业产教融合基地;建成江苏现代园艺工程技术中心等23个省级产学研平台;建成3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300家小微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家机关事业单位和100家校企合作工作站等校外实训基地。建立校内实训平台的绩效评价机制,完善平台使用的量化管理。

(三)规范教学过程管理


1.实行“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课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注重教学内容标准化,开发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技术技能标准、技能竞赛规程和技能指导手册等;注重教学流程规范化,制定课堂教学流程及实施细则,鼓励特色教学形式改革,规范变更教学场所、时间等形式的调课流程;注重教学管理信息化,课程计划编排、课程调整、教学过程记录、课程评价与改进等环节网络进行管理,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大数据进行分析,促进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与改进,优化课堂教学。

2.创新“分类化、科学化、特色化”实践教学管理。针对课堂实习、教学实习、综合实践、岗前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实践教学形式,实行分类化管理;学院构建实践教管理平台,出台实习实训管理办法、专业标准、技能竞赛规程,实训场所管理贯穿“6S”管理理念,通过信息化管理和大数据分析,管理实践教学计划制订、实习场所预约使用和监控实践教学效果评价,实施科学化管理。针对学生开展的“教产结合、教创结合、教研结合、教赛结合”等个性化项目,实施特色化管理。

图6 实践教学分类化管理架构图

图7 实践教学特色化管理架构图

3.创建“刚性监督、柔性指导”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学院构建校院两级教育教学督导机构,修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督导工作条例》等,进一步规范两级督导职责和教学督导程序,发挥“柔性指导”功效,结合教学改革研究,组织“每月一讲”“特色课观摩”“每周推送”等活动,助推全校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组建专兼职教学督导员、学生信息员两支队伍,创新“线上线下”混合督导新模式,建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网络;建成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构建了不同课型、不同评测主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分段、分类评教。

二、管理特色创新



(一)创新“发展性增量”考核评价机制,激发二级学院内生动力


本着“从起点看变化”,用动态、发展的观点进行评价的原则,创新了“个个有希望”“跳一跳,够得着”的“发展性增量”考核评价方式。完善了涵盖常规工作、重点工作、教学成果和创新工作等四个方面的二级教学单位考核办法。

表1  二级教学单位教学工作考核内容及分数构成一览表

教学常规工作注重过程考核,教学成果注重结果考核,创新工作重点考核各二级教学单位教学管理过程中在制度、方法、机制、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举措。而教学重点工作注重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发展性增量”考核,在考核指标设定上充分考虑各二级教学单位的办学条件、教学资源、师资水平等基础条件差异,着重考核教学管理的进步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重点工作分为学校和二级教学单位两个层面,学校层面确定的年度重点工作为“2+X”,二级教学单位层面自定的年度重点工作为“2+Y”。其中“2+X”中的“2”是指教务处依据学校年度工作计划确定的两项教学重点工作,全体二级教学单位均需推进,“X”是指学校本年度统筹推进的省级及以上教学相关项目,“X”中的项目一般由部分二级教学单位承担实施,每一个二级教学单位均需选择其中3项以上;“2+Y”中的“2”是指各二级教学单位年度计划重点推进的两项部门教学重点工作,且与校级重点工作不重复,“Y”是指各二级教学单位依据本部门发展目标确定的部门特色教学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图8 重点工作考核内容

表2   学校层面重点工作(2+X)示例表

针对各二级教学单位基础不同,设定差异化的考核指标。如我院风景园林学院在办学基础、办学实力、师资队伍等方面明显优于经济管理学院,因此,二者在自定部门年度重点工作(2+Y)时层次区别明显。

表3 二级教学单位重点工作(2+Y)示例表

通过校院两级层面的重点工作设定与考核,真正做到了“不同起点定目标、基于现状看发展、关注特色和增量”,激发了各二级教学单位的内生动力。

(二)创新“三依托、双主体”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管理


针对顶岗实习松散问题,学院建立了“校企合作工作站”,由校企双导师制定个性化顶岗实习方案,联合开展实习指导、考核评价等工作,实施双主体共同管理;依托“三会”工作机制,落实三会(日会、周会、团会)制度,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岗位技能培养,实现德技双修全方位管理;依托顶岗实习信息管理平台,利用网络管理平台,通过远程互动,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进行管理,实现精细化过程管理。

(三)创新“一核四链”工作机制,深化校企协同育人


构建了以人才培养、核心技术和产品为校企业合作利益结合点,以人才、师资、成果、信息为纽带的“一核四链”工作机制。人才链--对接产业需求,校企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核心,试点“现代学徒制”、联办二级学院。师资链--建立“专业教师进企业、能工巧匠进校园”的师资互兼互聘机制,组建科技公关团队、开发教学资源、解决企业生产难题。成果链--依托协同创新中心,催生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等成果,在教学、生产中推广应用。信息链--搭建农业职教云平台,实现校企优势资源的共建、共享。

三、管理工作成效



(一)管理机制有效


近年来,学院在教学管理、考核评价等机制建设方面开展了创新实践,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的管理制度,在教学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学院先后荣获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高校实验室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信息化建设先进集体、江苏省师资队伍先进集体、江苏省信息化大赛先进单位、高校毕业生图像采集工作优秀组织奖、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优秀组织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

(二)管理成果丰富


有效的管理激发了内生动力,学院师生在专业、课程建设及各类比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院现有7个国家重点专业、2个省品牌专业、5个省高水平骨干专业;主持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升级改进项目1个;认定4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8门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成3门国家精品程课、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1门省精品课程,主编国家规划教材、省重点教材46部,出版立体化教材20部。

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国家一等奖2项,省级奖106项。学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业类赛项一等奖16项,在“挑战杯”“发明杯”等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68项,658人次在省级以上各类大赛中获奖,35人获得江苏省职业院校学生技术标兵,1人获得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精细木工赛项第1名,9人次入选第44届、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学生执业兽医师资格通过率达20%,为全国平均水平3.5倍;园林技术专业学生二级建造师执业考试通过率达76%,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8倍。

(三)管理研究有突破


针对学生顶岗实习松散,教学工作考核评价难以激发二级管理部门和教师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学院教师开展的“园林技术景观设计专业顶岗实习成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众创时代农林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大数据驱动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研究”等15项课题研究获得省级立项。先后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两级管理模式下系部教学工作考核的创新与实践》等论文52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