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除了鲁迅茅盾……山阴路还有一位“新感觉派”风格作家的故居

 非亲似亲fhf 2020-01-11

2017年8月,虹口区又公布了区内一批文物保护点,其中有位于山阴路261弄2号的“陶晶孙故居”。陶晶孙何许人也?想必许多人会感到陌生。确实,陶晶孙不算是一位“多产”的著名作家,而且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受中共地下党指示,留在上海与日本人周旋,更是长期不为人所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不会忘记这位为民族解放呐喊奋斗过的“左翼”作家。

虽然陶晶孙的作品不多,但他多才多艺,懂音乐和绘画,并吸收日本“新感觉派”创作手法,使其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都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在当时极受青年和舆论的好评,而且他还是“左联”的创始人之一,为中国新文艺和左翼文艺运动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如今在其故居挂牌标示,就是对陶晶孙一生最好褒奖和纪念。

除了鲁迅茅盾……山阴路还有一位“新感觉派”风格作家的故居

陶晶孙肖像

陶晶孙故居是一幢毗连式单开间三层新式楼房,建造年代约在1931年。灰色混凝土立面,房屋外观造型并不繁复华丽,但户户门前有个带铁门的小花园,三楼有挑出的阳台。前房为坡屋顶,后房为矩形两面带窗三楼为晒台的亭子间,且左右两家相对。当年能住上这种楼房的基本都是中产家庭人士。

除了鲁迅茅盾……山阴路还有一位“新感觉派”风格作家的故居

陶晶孙故居南面

除了鲁迅茅盾……山阴路还有一位“新感觉派”风格作家的故居

陶晶孙故居北面

除了鲁迅茅盾……山阴路还有一位“新感觉派”风格作家的故居

陶晶孙故居铭牌

陶晶孙,原名陶炽孙,晶孙是他的笔名。1897年12月18日陶晶孙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06年随父亲去日本,在日本读完中学和大学,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学系。由于都是学医的缘故,他与留日的郭沫若等人关系密切,并成为创造社最初的成员之一。陶晶孙的文学处女作是用日文写的小说《木犀》。在郭沫若的鼓励下译成中文,发表在1922年11月的《创造季刊》上,从此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

1929年1月,陶晶孙应聘上海东南医学院,结束了他长达23年之久的日本生活,定居上海,一到上海便接替郁达夫主编《大众文艺》,后来又成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发起人之一,与夏衍等一起积极参与左翼戏剧运动,并经常在左翼机关刊物《北斗》和《文艺月刊》上发表作品。同时又致力于医学研究工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陶晶孙按照地下党组织的指令,留在上海,公开的职业是自然科学院医学研究员,同时坚持写作,出版了散文集《牛骨集》;暗地里,与日伪机关周旋,为中共地下党收集情报;抗战胜利后,他先后参加南京日本陆军医院和台北帝国大学的接收工作。1950年迁剧日本,两年后因积劳成疾逝世。

当年陶晶孙到上海后,先后在四川北路永安里、多伦路燕山别墅等处居住过,直到1937年才在施高塔路(今山阴路)216弄2号“定居”下来,至1946年抗战胜利后才搬离。

除了鲁迅茅盾……山阴路还有一位“新感觉派”风格作家的故居

山阴路街景

除了鲁迅茅盾……山阴路还有一位“新感觉派”风格作家的故居

陶晶孙故居东面

前不久,笔者在陶晶孙故居隔壁一位女士的热心引荐下,得以进入现216弄2号陶晶孙旧居内部探访,并得到业主孙先生及其夫人的热情接待。巧的是,孙先生目前居住的二楼房间正是当年陶晶孙的主卧及工作室,这是整幢楼房里最好的房间,方方正正,足有十五六个平方。但原来房间还要大一点,呈“凸”字型,是后来的业主将房间一分为二,小间再作他用。房间南面有两个大窗户,采光非常好,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对面人家的屋檐后门,还能听到东面山阴路上的车马声。

除了鲁迅茅盾……山阴路还有一位“新感觉派”风格作家的故居

陶晶孙故居内景(现为民居)

据陶晶孙的亲属回忆,当时陶晶孙故居内部是这样分布的:底层是起坐间;二楼是陶晶孙的卧室兼工作室;三楼则是孩子们的天地。陶晶孙的工作室陈设简单,大都是简易本架制成的书架,书架上放着各种书刊杂志。他经常喜欢坐在矮矮的沙发上,或席地坐在一块棉垫上,晚上也就这样接待来访的朋友。他喜欢喝的饮料是不加糖的牛奶和咖啡。冬天在房间中央生一个火钵,再在火钵上放一个小铁架,顺便煮一壶咖啡,让咖啡的香气弥漫整个房间,这对他来讲就是一个最理想的工作氛围了。

在此期间,他除了白天要到东南医学院和自然科学研究所上班外;业余时间则整理其四哥陶烈的遗著,设计编辑校正自己六集的《陶晶孙文集》,还负责《现代医学杂志》的组稿印刷和一家书店的日常工作。正是在这间屋子里,陶晶孙写下了许多激扬慨慷又辛辣幽默的文字,并于1944年结集出版了《牛骨集》。

除了鲁迅茅盾……山阴路还有一位“新感觉派”风格作家的故居

陶景孙故居内景(现为民居)

笔者在业主夫人的陪同下,沿着榨榨的楼道,一级一级地向上攀登。虽然在时空上我与陶先生隔了八十多年,但建筑本身就是记忆或是承载历史的最好载体,是没有文字的日记。在这幽暗静寂的楼道里,我忽然感觉这里烙有陶先生上上下下的生命气息……

除了鲁迅茅盾……山阴路还有一位“新感觉派”风格作家的故居

陶晶孙故居内景(现为民居)

除了鲁迅茅盾……山阴路还有一位“新感觉派”风格作家的故居

陶晶孙故居内景(现为民居)

当年陶晶孙一家住上这幢三层楼房子不久,便爆发了抗日战争,虹口山阴路一带靠近战区,忽然间烽烟四起,子弹呼啸。陶晶孙只得将妻儿送往日本,自己去位于枫林桥(今岳阳路)的自然科学研究所躲避。后来,陶晶孙实曾以“日本夫人佣人”的身份去“探访”了自己的故居。

那天,陶晶孙上上下下,感觉故居内部像是刮了一场“二百十日”台风后的野外,象征性的东西还在,但留声机不见了,孩子玩的自行车不见了,壁炉架上的铜制鹿头不见了,油画上全是切割的痕迹,满地是碎片式毛织物、棉布、丝绸,天井里居然还放着一架小偷出入的梯子……!



除了鲁迅茅盾……山阴路还有一位“新感觉派”风格作家的故居

陶晶孙故居晒台(现为民居)

除了鲁迅茅盾……山阴路还有一位“新感觉派”风格作家的故居

陶晶孙故居正门

于是我想起也是这样的季节,1939年5月,陶晶孙因病回乡休养后又回到山阴路上的这幢房子内,他发现虽然旧居天井内的白杨树已被战火所摧而枯萎,但墙上爬山虎绿盈盈的嫩叶全都出来了,二楼窗沿下的蔷薇也布满了苞蕾……

陶晶孙也上了三楼的晒台,此时妻儿们还在日本,见儿子们玩耍的三楼空空如也,陶晶孙霎时间泫然涕下,欲哭无泪。他说,我们的家毁了,战争的留守部是艰辛的……但是“把我所谓的窗子打开,俯视时可以看到对世事若无其事的年轻姑娘在新绿丛中来往走动……我怀着对施高塔路旧居的思念,在门口品味新绿之美……时代不管怎样变化,姑娘总是像十八岁一样”。陶晶孙的文字总是在嘲讽苦涩之间给人以幽默和希望。

在陶晶孙故居三楼的晒台上前后眺望,四达里、恒丰里、积善里、大陆新村……鲁迅故居、茅盾故居、瞿秋白故居……依次映入脑海,呵,当年陶晶孙就在山阴路看见鲁迅从大陆新村的故居出来上了一辆小汽车,那时距鲁迅逝世才三天。当时陶晶孙正在上海学医的弟弟经常来此看他,但他们不是谈医学就是谈文学或谈时事,偶而他们也会约好在北四川路上一家日本料理店见面,然后简单地吃一个鸡丝饭或红小豆饭……

除了鲁迅茅盾……山阴路还有一位“新感觉派”风格作家的故居

山阴路街景

除了鲁迅茅盾……山阴路还有一位“新感觉派”风格作家的故居

山阴路街景

星转斗移,世事沧桑,故居依旧在,往事如流水。虽然陶晶孙故居内部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恢复原貌,但是一块石牌多少也能奠定陶晶孙故居的意义。是的,山阴路已经有了鲁迅、茅盾、瞿秋白等人的故居,但是有了陶晶孙故居,由北四川路、山阴路、多伦路……所构成的中国现代文学“重镇”才有更多的“星座”,文学的星空是如此丰富和璀璨……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