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尝试把焦点透视融入传统山水画中,清末吴石仙绘《溪山青绿》

 昵称37023987 2020-01-11

清朝末年,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绘画技法慢慢地渗透到国画创作中,岭南画派和海上画派中的多位名家都有留学海外的经历,在那里系统地学习西式绘画中的透视与光影变化。由于花鸟画直接师法自然,容易融入西方绘画技法,花鸟画焕发了新的生命力。这种状况刺激了一批想要扭转山水画颓势的画家,他们也开始尝试在传统山水中表现出透视效果,体现出山水画的真实感。吴石仙在这一时期成为融合西方绘画技法的楷模,他的作品往往能够将传统题材画出新鲜味道。

吴石仙 溪山青绿

吴石仙是南京人,早期学习四王山水技法,成年后前往日本,接触到西方绘画技巧,开始尝试在作品中融合透视与光影变化。学成之后,他定居上海,成为海上画派著名山水画家。

这幅《溪山青绿》就是他融合创新的成熟作品,画于1910年。传统青绿山水技法,色彩往往都是平涂,看不出来山石肌理变化,吴石仙尝试在设色过程中加入色彩变化,光线可以直接照射处的色彩要淡一些、薄一些,体现出山石的立体感。为了压住青绿色彩带来的浓艳,他尝试运用冷色调平衡画面的色彩体系,冷暖色调和谐共处之后就形成古雅明丽的美感,让作品看上去干净漂亮。

吴石仙 溪山青绿 局部

画传统山水想要融入透视难度很大,从构图开始就要选择合适的欣赏角度,确定画中焦点。吴石仙很聪明,他利用南宋边角构图的方式,取青山一角进行重点描绘,把欣赏者的视觉中心引导到画面焦点上,汇聚到远方浩渺江水上。由于焦点在画面重点部位,靠近焦点处的景物描摹十分精细,江边屋舍隐藏在密林之后。

在这里向远方望去,蓬船、帆船,随着空间渐远而产生变化,江水越来越浩瀚,这些巧思让作品增色很多。极远处的山峦稍稍勾画了一下轮廓,表明随着视线的移动,极目远眺之时山与水天连接在了一起。仿佛欣赏者的思绪也飘向远方,有一种御风而行与天地融为一体的快感。

吴石仙 溪山青绿 局部

有了色彩上的变化,有了焦点透视的处理,吴石仙也没有忘记他画的是国画作品,于是他在画面近景处添加了元人作品中常见的渔夫。按照文人的观点,渔夫是自由的象征,承载了文人对于自然的亲近与交流。渔夫泛舟江河之上,或专心垂钓,或饱览风光,都是文人对向往生活的祈盼。

吴石仙的绘画功底源于摹古,他知道一味地求新求变会让作品与大众渐行渐远,画血脉中共同的情怀才能产生最大的共鸣。于是这幅《溪山青绿》无论怎么看还是一幅国画山水,只不过其中蕴藏了更多变化。

吴石仙 溪山青绿 局部

绘画艺术能够延续千年备受推崇,就是因为有了许多像吴石仙这样的画家,他们不满足因循守旧,他们为了创作可以尝试百遍千遍。别出机杼可以带来新的面貌,如果想要延续发展还要多学多画多思考。

拓展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