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伤寒】条文第116条

 ll无为 2020-01-12

编者按

“中医世家网”邀请“姚院长”先生为所有希望学习《伤寒论》的读者详解伤寒论条文,每天一条。我们在此转载分享,欢迎大家加入学习微信群,扫文末二维码入群。

条文第116条,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欲自解者,必当先烦,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

~

这条稍微有点争议的是“微数之脉”的意思,其它的都是翻译就好了。

脉数代表热,这个是没争议的,有的说这是脉微+脉数,这是个正气虚引起的虚热,如果拆开解释,脉微一般是代表气虚的。另一种解释是说这是一种阴虚内热,这个脉微代表津液虚血虚,一样是拆分成脉微+脉数。但是液体类的虚,一般是脉涩或脉细的,这个解释有点牵强了。

我的理解是不拆分,这个“微”是用来形容“数”的,也就是“有点快”的脉,代表这个表证有点化热。存在热的情况下,当然不可用灸法了,那是助热的。

“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这时候的灸法就不是治病的了,而是成为了一种外来的致病因素,他到了体内,加重了内热,造成了一系列的变证,这个“烦逆”可以代表因此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例如“心烦、呕逆、气上冲、热上冲等等”,不要按一两种症状来解释。

“追虚逐实,血散脉中”,因为这种误治,让虚的更虚,让实的更实,这里的火邪为实,也就是说消耗气血,助长内热,这个血就变少了。

“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灸法的火气虽然看起来小,艾灸大家都知道,他就慢慢的烤,但是他是透到体内去的,如果不适合的病情,用了一样危害很大,后面那个“焦骨伤筋”就是形容词了。

“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脉浮代表还有表证,一般是要用汗解的,这个前面学很多了,是个常识。现在这里用灸法却不能让人出汗(这里存疑一下,他为什么出不了汗),邪气出不来,憋在体内火上加油越来越盛,又造成了下肢沉重麻痹,这里取了个病名,叫“火逆”,因为误用火疗而产生的错误。

“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和第110的“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的病机有点类似,都是因为阳气跑上身去了,体液跑下身去了,阴阳不通,所以产生重而痹的感觉。

“欲自解者,必当先烦,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这个没什么好解释了,讲的就是存在自愈的可能,当身体自我调节好后,通过一阵烦热汗出,这个邪气热气随汗而出,这个前提是他还处在表证为主的阶段。他如果变证变成了其它的里实热,没有这个脉浮做前提,那就不一定了。

【《伤寒论译释》第四版】

本条是举脉略证,提出两种脉象代表两种不同的病机与证候,因误用灸法而发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变证。

1、微数脉为阴虚火盛,误灸后由于阴血不足,阳热偏盛,则阴愈伤而热愈炽,而为害倍烈,甚至带来焦骨伤筋的严重后果,已伤之血难以恢复。

2、脉浮为表证,如误用艾灸,邪不但不能汗解,反而更加炽盛,损及营血,虽未及“微数脉”变证的严重,但邪气闭阻,营血运行不畅,可发生腰以下重著疼痛的痹症。

来源:“中医世家”公众号(ID:zysjcomc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