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疆诗刊】2022第92期 (总第563期)诗歌精选(十二)

 红尘翩翩lyi82m 2022-09-25 发布于吉林









本刊由吉林中华参友情赞助!

名誉会长

陈光陆 桂剑峰

顾   问

马景峰 夏光江 刘德昌 慕  琏

方  琦 刘明生 李广义 柴景春

艾贵生 陈喜红 李红光 宋  扬

康  毅 朱艺文 邵新润 侯吉祥

张顺兴 王玉宝 王玉雪 明  亮

王立新 王启东 李永海 薛秀云


动人的乡恋曲   深情的咏叹调

——读吕兴海的诗作《秋月遐想》

刘德昌

      古往今来,怀人怀乡歌咏秋月的诗歌不绝如缕,浩如烟海,其中古诗不乏经典之作,千古传唱;而现代状写月亮的新诗,写好实在不易。今天读到吕兴海的新作《秋月遐想》,眼前一亮,觉得这首诗很有嚼头。

      哲人尝言:比大海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心灵。诗人吕兴海对此做了别样的诠释:“光的速度超不过美好的想象”。他没有说错,无论是天空还是海洋,都在人的心灵中,在诗人的“美好想象中”。他在诗中写道:“三十八万公里的距离/一点三秒把心照亮/我用零点一秒的时间/架起与嫦娥的桥梁/”。我猜想,“三十八万公里”和“一点三秒”,可能都是自然科学家的计算得出的结果,月亮升起时,月光仅用“一点三秒”就能照射到地球,但在作者看来,诗人的心比光速更快,“我用零点一秒的时间”就能“架起与嫦娥的桥梁”。作者把如此遥远的距离和如此短暂的时间巧妙地揉进诗歌中,可谓与众不同,别出心裁,是这首诗的出彩之处。

      作者描写秋月,观察之细微,想象之奇崛,用情之深切,独树一帜。“你上弦的时候/我就是期待的下弦/相逢的时刻/成就一次团圆的时光/那份爱满怀胸膛/”,而“你最美的时候/在海兰河里荡漾/我最美的时候/对着水中的你沙哑的歌唱/”。这里,作者笔锋一转,写美丽的海兰河,写难忘的故乡,即便嗓子沙哑,也要歌唱明月故乡,也要献上赤子之心。

      令人称道的是,诗人抒写明月时,一咏三叹,梦回大唐,想到那位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不仅联想那首“举头望明月”的诗,也写到“想用自己余生/把你打磨成两块玉珮/一块赠与心爱/一块挂在心头/接替夕阳/”。作者在此处,把具象和意象互换,主观与客观交错,情到深处,新鲜别致,匠心独运,使这首写月写情的诗歌有了很强的艺术张力。

      《秋月遐想》——动人的乡恋曲,深情的咏叹调。



诗歌精选(十二)



01


绝句(8首)

陈喜红

九一八,国耻难忘(新韵)

狼烟遍地山河碎,龙血中原日月残。

斩灭寇贼擎怒号,沧桑崛起保国安。

高雅芳

回家(通韵)

他乡洒血梦千回,今日英魂伴爱归。

秀水青山皆叩首,家人注目泪盈辉。

李长海

题江边公园

亭展新姿榭展颜,百花姹紫秀斑斓。

鲁班巧饰丹江岸,陶醉游人不愿还。

卢玉明

壬寅之秋随笔

金风玉露又秋天,芥子须弥各一边。

成住坏空观四季,原来以后是从前。

王华

咏秋菊

独倚东篱送翠微,英姿俏丽浴霞辉。

风摇金叶秋光赏。气爽天高看雁飞。

张顺兴

钱塘江大潮

天际奔来一线潮,听雷撞岸起狂飙。

古来犹赞钱塘壮,搏浪吴儿身影骄。

张世军

写在中共二十大召开之际(通韵)

崇信犹存主义真,敢拼强虏不辜心。

百年踔厉风云路,九域争得满目春。

赵淑玲

秋图

层林饮露醉峰岭,万树经霜展秀颜。

妙手丹青秋作笔,描图绘彩饰群山。

02


律诗(9首)

五律(2首)

邓惠茹

边城秋色

雨打菊尤艳,风来柳亦知。

露深虫语寂,寒重稻香奇。

霜冷枫林美,天蓝雁阵迟。

边城秋渐尽,入画即成诗。

徐东华

秋江

晚凉生白露,江畔踏秋声。

雁断孤云绻,波横野岸平。

夕阳沉远岫,残月引长庚。

人在桑榆路,心灯自照明。

七律(7首)

郭桂芝

秋分

阴阳各半恰秋分,寒暑相宜景色芬。

细雨携风霜入夜,残荷摇叶露沾裙。

近观田野黄金浪,远别天空大雁群。

情寄朝霞星伴月,心依梦想彩追云。

刘玉库

纪念九·一八

硝烟散尽警钟暄,岁月珍存正义魂。

感叹英雄寻道路,壮怀贤俊捍乾坤。

三千铁骨惊天斗,百万钟情恸地言。

一卷悲诗埋日伪,中华爱国起黉门。

滕志光

贺“关东诗阵”成立18周年(步邵红霞会长韵)

吟旌列阵染征尘,韵颂诗情领路人。

长白高歌开劲旅,关东展望创争新。

名扬海内风光秀,国粹薪传胜有神。

十八年行呈共识,心生爱意感怀亲。

王华(小)

秋实

金风送爽转秋光,五谷丰登遍野忙。

把酒言欢情抒意,论今谈古味深长。

凝眸廓外枫红炫,移步庭中桂子香。

盛世家园歌一曲,九州儿女赋华章。

王立民

迎二十大

锦旗招展凯歌扬,红雨情波送吉祥。

天朗气清金菊荡,史篇长曲赋鸿翔。

神州复兴迎盛世,华夏龙腾百船航。

高举美杯吟好运,勇谋潮头谱新章。

张雅兰

走近农家

车行野外过农家,碧瓦红墙映彩霞。

袅袅炊烟乡土味,条条道路向阳花。

门前独犬摇身影,院内群鸡觅食渣。

又是丰年粮米晒,满园秋色醉寅华。

张天明

排律·叶吟(通韵)

又见秋枫醉靥飘,别离缱绻舞妖娆。

辞柯凋谢相思泪,枯叶悲歌忆恋憔。

春色鹅黄盈俏蕾,夏妍苍绿戏天娇。

虬枝荫树吟红豆,卉艳瑶林咏鹊桥。

露润青腮妆彩色,霜盈粉黛舞离谣。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秋思滚滚潮。

四季轮回天道曲,红尘五彩咏今宵。

03


词曲(9首)

康毅

【南乡子】霜晨田中吟

      稻谷坠沉头,未破皮囊沁郁悠。借得风摩频絮语,丰收。便赠农家好个秋。

      稼穑是唯求,也忖粮售得几筹。细算盈余多少利?丢丢!无奈工夫不厚兜。

刘新颖  

【正宫·叨叨令】牢记九·一八

      柳条湖畔东倭入,关东大地阴云布。家园遭辱悲哀处,江山垂泪无活路。恨敌也么哥,恨敌也么哥。今思历史难平怒。

刘波

满江红·颂念岳飞

      力挽狂澜,拯国难、雄心憾灭。当年忆、昏庸屠志,民求昭雪。外患内忧惶恐日,奸臣当道云遮月。弃将才、报效为朝廷,收疆界。   

      刷前耻,君忘却。惜忠勇,屈亡烈。困牢中悲切、滞停兴业。壮志未酬兵帅卸,匈奴得逞谋心悦。写怀词、诚愿壮山河,惊天阙。

刘涵

画堂春·喜迎党的二十大

      金风送爽炽情肠,满堂红锦骄阳。稻禾初穗透清香,秋韵流芳。

      喜报边州佳讯,畅谈盛世鸾纲。宏篇擘画惠民章,共祝欢康。

梁燕妮

鹧鸪天·秋分

      秋月秋天对半分,山河七彩尽缤纷。枣红芦白高粱笑,叶落鱼肥桂子氤。

      观赤浪,看轻云。东篱待放醉诗人。腾仓最是耕翁乐,汗铸家山莫要论。

史桂娟

春从天上来·山谷留赋

      鸟语花香。看柳笑春堤,风吻秋黄。亭阁楼苑,碧瓦红墙。鱼蚌摆渡丹江。钓平湖幽色,月桦恋、岁岁情长。避炎凉,醉山巅夕照,篱畔琼浆。

      东风几过翠岭,廿载守初衷,勋业泱泱。天道酬勤,人心思梦,绘就一卷华章。铸天然生态,开新页、续写辉煌。祝觥觞,度假休闲地,山谷留芳。

王燕

红窗听·心若在梦就在

      爽霁金秋时可待。枫艳曳、叠添华彩。长空征雁频回首,寄离思云外。

      一世深衷因宿爱。流年度、红尘鹤梦,痴心不改。此生缘定,与芳情同在。

闫晓范

清平乐·秋思

      西风摇曳,叶叶花枝坠。又到一年凋碧翠,不觉自渐形秽。

      岁月易逝年华,凡才浅识涂鸦。只觉充盈最好好书怜爱诗茶。

袁善江

沁园春·情

      幸得真情,离恨之外,相思之中。看嫦娥月下,人间婵婉;天蓬河上,鹊驾朦胧。词寄芝兰,赋求司马,千古风流俱动容。到今日,能与君把酒,分外轻松。

      从来多少英雄,问名利美人转瞬空。植无花果树,春秋写意;大鱼海阔,刻画桑农。养一乡心,小桥流水,不识盈多夕照红。从此后,任风云变幻,我似谁同?


04



自由诗(8首)

马景峰

初心永远

不忘南湖那条斩浪红船

不忘长征路上风雪硝烟

不忘延安窑洞彻夜灯光

不忘百万雄师直取江南

啊 峥嵘岁月 初心永远

为祖国和人民浴血奋战

碧血丹心化作火红云霞

信仰之光照亮山水之间

迎来天安门前万众齐欢

迎来改革开放起航扬帆

迎来一带一路春风浩荡

迎来实现小康百年宏愿

啊 沧海桑田 初心永远

新时代的路上阳光灿烂

托起民族复兴伟大梦想

人民基业永固万代相传

初心不变是你永恒信念

人民永远是你心中江山

风华正茂奔涌青春活力

长风破浪跟你一往无前

郭甲文

绿皮火车

绿皮火车悄悄地离开了

人们的视线

可我还时常的想起

重温它给过我的温暖

学生时我乘着它通勤

在家和学校之间往返

它慢悠悠的行驶

颠簸着我的童年

它像我们的家

在它的座位上攀谈

它像我的亲人

给我关爱和温暖

我参加了工作

更是和它相依相伴

作为运转工的我

从未挪开过视线

无论是难耐的盛夏

还是寒冷的冬天

我们彼此相守

就好像它是我的热恋

后来,我退休了

从此再很少见面

想不到它竟然离开我的视线

心里不免有些许心酸

绿皮火车

我心中遥远的思念

刘希军

农家饭

走过万水千山

只为这飘香的田园

一碗醇烈在手

笑看云霞满天

鸡鸣犬吠

恰是生趣平添

高歌起舞

夜色阑珊酣然

丰盈了世界

快乐了流年

李成山

我是枫叶

我知道

我不是花

是杜老先生的那趟山行

硬说我胜二月花

我知道

我不是血

金达莱才是

那是英雄的鲜血浇灌的花

我知道

我不是火

秋天才是

我只是把秋天的激情点燃

我是叶

瑟瑟发抖的叶

霜月一抹温暖

我开始了红

我是叶

月落乌啼

夜半钟声

孤独江边对渔火

我是叶

只怪秋风管闲事

黄了东篱

红了我

我有梦

梦七情六欲燃成火

生命化成血

远方铺满诗行

待万山红遍

头顶上飘雪花

红唇边扬起微笑

我们手挽手

穿越现实与梦幻

畅饮无自遣

放歌破愁绝

吕兴海

秋分

屋檐下燕巢空荡了

那次它们全家清晨的呢喃

像是惜别相处的时光

穿过小城的溪水瘦了

几片凋零的叶子

就压它回归了平静的过往

田上的稻谷黄了

低头看自己的丰满

随着风韵,羞涩地弄起波浪

墙根下的老人亮相了

不在背阴里躲藏

眯着眼睛,面向太阳

仰望云淡的天空

鸿雁飞成诗行

羡慕它们南北两地皆故乡

午后

饮一杯菊花茶

品味她即将寒露傲霜

傍晚

酌一杯老酒

体会这夜梦渐渐延长

秋分

一分是送走酷暑的愉悦

一分是留别温暖的感伤

我的秋色不平分

淡淡感伤留给自己成长

浓浓愉悦送到一个人心上

庞举才

等待更为迷茫

墙上,时间随钟摆闪过

不会留下丁点儿痕迹

角落里传出哀叹

浪费掉了一段生命

就算孔洞透射一丝光明

满头全是惆怅

牙缝里流淌着徬徨

家门前那条小河

雨后,冲刷出了历史

清冷河水抚弄着芦苇荡

慢慢变老的枯草

牵着红叶双手

显得很是动情与不舍

凉风也有些迷茫了

远处排着队等待

晚霞,眼圈有些泛红

不自觉地拉起一块薄纱

或许是在等待入梦

孙利

秋色

眼睛看到了色彩

斑斓的画卷一下子拥入怀里

沉寂的胸,豁然

拿出百分之八十的热情

随风奔跑

用感知,开始领略秋色

瑟风裹上点寒意

用霜辉临摹秋天的角落

画师的意境,布展斐美

用心调剂大自然风光

摄影师的镜头挤满了彩韵

阡陌间不仅有稻香

还有重浪滚滚的橙黄在渲染

不寂寥的颜值

把性情放荡,在旷野中奔放

韵的光芒给足了秋天的勇气

五花十色放炫魅力

枫,清静,等待着怒放

瑟瑟飘过

斑驳的时空缥缈,醉了酡颜

阳光演绎冷暖

把秋曲放牧在雨后

盈掬一整段的绚烂

再染醉时光

姹紫嫣红在秋中飞舞

赵春萍

背影

大山静坐的时候像你的背影

升起的山岚,像你嘴角的旱烟

溪流的激荡像你胸腔的起伏

可以走进大山,却无法走进你的世界

我无法揣测你为什么不肯转过身来

太阳爆晒着你我,月亮辉映着你我

你的影子总在前面,我的影子在你身后

这就是我和你今生的样子

你的背影是虚幻也是陷阱

我的追求是悲剧也是喜剧

想象里你比山岳更加高大

怕你回头一击,那个梦碎了一地


诗词讲座

Poetry lecture

【东疆诗刊】词曲创作讲座(六)

词调辑草

    【沁园】又名《寿星明》。格局开张,宜抒壮阔豪迈之。苏辛一派最喜用之。(参观『高扬爽朗』部【沁园】条)

  【破阵子】一名《十子》。唐教坊曲。陈旸《乐书》:“唐《破阵乐》属龟兹部,秦王(李世民)所制,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旗旆。外藩镇衣犒军设乐,亦舞此曲,兼马军引入场,尤壮观也。”

【满江红】《乐章集》《清真集》入“仙吕调”。宋以来作者多以柳永词为准。九十三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一般例用入声韵。声越,宜抒豪壮感和恢张襟抱。亦可酌增衬字。姜夔改作平韵,则调俱变。

  【念奴娇】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壶中天》、《湘月》。元稹《连昌宫词》自注:“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每岁楼下酺宴,累之后,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众乐为之罢奏。玄宗遣高力士大呼于楼曰:'遣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见《元氏长庆集》卷二十四)王灼《碧漫志》卷五又引《开元天宝遗事》:“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曲名本此。宋曲入“大石调”,复转入“道调宫”,又转入“高宫大石调”。此调音节高抗,英雄豪杰之士多喜用之。俞文豹《吹剑录》称:“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亦其音节有然也。兹以《东坡乐府》为准,“凭高远眺”一阕为定格,“大江东去”为变格。一百字,前后片各四仄韵。其用以抒写豪壮感者,宜用入声韵部。

【贺新郎】音韵洪畅,歌时浩唱。杨冠卿《贺新郎》词序:“秋乘风过垂虹时,与一羽士俱,因泛言弱、蓬莱之胜。旁有溪童,具能歌张仲宗'目断青天’等句,音韵洪畅,听之慨然。”张仲宗即张元干。“目断青天”,是其《贺新郎》“送邦衡(铨)待制赴新州”一词中语。又冯取洽《贺新郎》(次韵江定轩咏菊):“浩唱云笺《金缕调》,兴发小槽珠酒。”《金缕调》乃《贺新郎》别名。叶梦得《贺新郎》:“谁为我,唱《金缕》。”张元干《贺新郎》:“举大白,听《金缕》。”都是指所赋本调,歌时皆须“浩唱”。(参观『苍凉悲壮』部【贺新郎】条)。

1.苍凉悲壮

  【扬州慢】此姜夔自度曲,入“中吕宫”。其序云:“淳熙丙申至,予过维扬。雪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自碧,暮渐起,戍角悲。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贺新郎】又名《金缕曲》、《燕飞》、《貂裘换酒》。传作以《东坡乐府》所收为最早,惟句豆平仄,与诸家颇多不合。因以《稼轩长短句》为准。一百十六字,前后片各六仄韵。大抵用入声部韵者较壮,用、去声部韵者较凄郁,贵能各适物宜耳。

  【调歌】源于隋炀帝所制《调》,其声韵甚悲切。此调是截取大曲《调》的首章另倚新声而,今存最早作品是北宋前期苏舜钦词。唐人《调》曲凄凉怨慕,声韵悲切。宋人《调歌》则调昂扬酣畅,韵味豪放潇洒,适于表现豪放之,故豪放词人多用此调。此调所咏有怀古、登览、赠别、庆贺、感时伤世等。张孝祥《调歌》自注“凯歌刘恭父。”张镃《调歌》自注:“项平甫大卿索赋武昌凯歌。”

【雨中花】高调。歌声悲壮烈。苏泂《雨中花》词序:“数前,忽闻改之(刘过)去世,怅惆殆不胜言。因忆改之每聚首,歌《雨中花》,悲壮烈,令人歌舞。”金蔡松年《龙》:“别梦江涨雪,记《雨(中)花》,一声云杪。”。

  2.高扬爽朗

  【渔家傲】高调。晏殊《渔家傲》:“齐揭调,神仙一曲《渔家傲》。”王之道《渔家傲》:“绝唱新歌仍敏妙,声窈窕,行云遏《渔家傲》。”元许桢《渔家傲》:“从此圭塘时检校,停短棹,柳高唱《渔家傲》。”欧修用《渔家傲》调作鼓子词十二篇,歌唱时用小鼓伴奏。

【龙】清澈嘹亮的笛曲。《文选》卷一八汉马融《长笛赋}:“近世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龙鸣中不见己,截竹吹之声相似。”后来遂以“龙”比喻笛声。李白《宫中行乐词》;“笛奏龙,箫鸣凤下空。”杜甫《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诗:“晚采横笛好,泓下亦龙。”苏轼有一首《龙》(楚山修竹如云),就是专门咏笛的。苏轼《菩萨蛮》:“越调变新声,《龙》澈骨清。”则咏《龙》的调声。《龙》为越调,见《片玉集》卷七注。吴文英《龙》自注:“无射商。”其俗名即越调。周邦彦《月下笛》词,亦专门咏笛,结句曰:“黯凝魂,但觉龙万壑,天籁息。”笛曲一般曲调亢爽响亮,与琵琶曲、琴曲、箫曲有所不同。曹冠《汉

宫》:“江城寒管,任龙吹彻何妨。”刘过《临江仙》:“琵琶金凤语,长笛龙。”亦可借以窥其声。

  【沁园】仁宗时的都下新声,声甚清美。刘斧《青琐高议》前集卷八《续记》条:“闻前客肆中唱曲子《沁园》。肆内有补鞋人倾听甚久,顾(崔)中曰:'此何曲也?其声甚清美。’'乃都下新声也。’”

  3.抑郁凄婉

  【寿楼】始见于史达祖《梅溪词》,题为“寻服感念”,殆是悼亡之作。一百一字,前后片各六平韵。中多拗句,尤多连用平声之句,声低抑,全作凄音。有用以填寿词者,大误。

  【一剪梅】双调小令,六十字,下片各三平韵。每句并用平收,声低抑。亦有句句叶韵者。

  【小重山】又名《小重山令》。《金奁集》入“双调”。唐人例用以写“宫怨”,故其调悲。五十八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阮郎归】又名《醉桃源》、《碧桃》。《神仙记》载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遇二仙女,留住半年,思乡甚苦。既归,则乡邑零落,经已十世。曲名本此,故作凄音。四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生查子】唐教坊曲。《词谱》引《尊前集》入“双调”。四十字,下片各两仄韵。各家平仄颇有出入,与作仄韵五言绝句诗相仿。多抒怨抑之。

 【钗凤】又名《折红英》。六十字,下片各七仄韵,两叠韵,两部换叶替。声凄紧。

  【祝英台近】又名《祝英台令》、《月底修箫谱》。元高栻词入“越调”,殆是唐宋以来民间流传歌曲。咏晋之梁祝事。宛转凄抑。忌用入声部韵。

  【雨霖铃】唐教坊曲。《乐章集》入“双调”。《乐府杂录》:“《雨霖铃》,明皇自西蜀返,乐人张狐所制。”《碧漫志》卷五引《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帝幸蜀,入斜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时梨园弟子惟张狐一人,善筚篥,因吹之,遂传于世。”《漫志》又称:“今双调《雨淋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一百三字,前后片各五仄韵,例用入声部韵。

  【河传】《碧漫志》卷四引《脞说》云:“《调河传》,炀帝将幸江都时所制,声韵悲切。”《漫志》又称:“《河传》唐词,存者二。其一属'南吕宫’,凡前段平韵,后仄韵。其一乃今《怨王孙》曲,属'无射宫’,以此知炀帝所制《河传》,不传已久。然欧永叔修所集词内,河传附'越调’。亦《怨王孙》曲。今世《河传》乃'仙吕调’,皆令也。”《金奁集》所收令词并入“南吕宫”,《乐章集》入“仙吕调”。唐宋人所作令词,句豆韵脚,极不一致。

  【竹枝】唐教坊曲名。其声怨咽。元郭茂倩《乐府诗集》云:竹枝本出于巴渝,唐贞元中,刘禹锡在沅、湘,以里歌鄙陋,乃依*人九哥,作竹枝新调九章,教里中儿歌之。由是盛于贞元元和之间。按《刘禹锡集》,与白居易唱和竹枝甚多,其自叙云:竹枝,巴歈也。巴儿联歌,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其音协黄钟羽,但刘白词俱无和声,今以皇甫松、孙光宪词作谱,以有和声也。苏轼《竹枝歌引》:“《竹枝歌》本楚声,幽怨侧怛,若有所深悲者。”晁补之《神引》:“怪《竹枝歌》,声声怨,为谁苦。”又《龙》:“《竹枝》苦怨,琵琶多泪,新年鬓换。”元张翥《南乡子》词:“唱自凄凉,一曲《孤鸿》顾断肠。恰似《竹枝》哀怨,潇湘,月冷云昏觅断行。”

  【饮马歌】《饮马歌》乃女真金之曲,传至南方,用作词调。曹勋《松隐乐府》卷三有《饮马歌》,自注:“此腔自虏中传至边,饮牛马即横笛吹之,不鼓不,声甚凄断。闻兀术每遇对阵之际吹此,则鏖战无还期也。”

  【霜天晓角】声调凄婉。韩元吉《霜天晓角》词序:“饮武将家,有歌《霜天晓角》者,声调凄婉。”按《霜天晓角》也当是笛曲。苏轼《龙》“楚山修竹如云”一词咏笛,其末句:“为使君洗尽,蛮风瘴雨,作《霜天晓》。”

  【苏武令】声韵凄楚。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四:“绍兴,都下盛传《苏武令》一词,声韵凄楚,言是李纲作。”

  【何满子】凄哀愤懑。《碧漫志》卷四:何满子,白乐天诗云:“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刑时曲始。一曲四词歌八叠,从便是断肠声。”自注云:“开元中,沧州歌者姓名,临刑进此曲,以赎死,竟不免。”元微之何满子歌云:“何满能歌声宛转。天宝年中世称罕。婴刑系在囹圄间,下调哀音歌愤懑。梨园弟子奏元宗,一唱承恩羁网缓。便将何满为曲名,御府亲题乐府纂。”张祜作孟才人叹云:“偶因歌态咏娇。传唱宫中十二。却为一声何满子,下泉须吊孟才人。”其序称:“武宗疾笃,孟才人以歌笙获宠者,密侍左右。目之曰:'吾当不讳,尔何为哉。’指笙囊泣曰:'请以此就缢。’悯然。复曰:'妾尝艺歌,愿对歌一曲,以泄愤。’许之,乃歌一声何满

子,亟,立殒。令医候之,曰:'脉尚而肠已绝。’[一云肌尚而肠已断。]崩,将徙柩,举之愈重。议者曰:'非俟才人乎。’命其榇至,乃举。”

  4.流丽舒美

  【行香子】双调小令,六十六字,片五平韵,下片四平韵。音节流美,亦可略加衬字。

  【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艳歌》、《罗敷媚》。唐教坊大曲有《杨下采桑》,南卓《羯鼓录》作《凉下采桑》,属“太簇角”。此双调小令,殆就大曲中截取一遍为之。《尊前集》注“羽调”。《张子词》入“双调”。

  【捣练子】又名《深院月》。例作征怀念征人之词。《太和正音谱》入“双调”。

  【渔歌子】又名《渔夫》。唐教坊曲,入“黄钟宫”。廿七字,四平韵。中间三言两句,例用对偶。

  【醉翁操】琴曲,属“正宫”。沈遵创作,苏轼始创为填词。其序云:“琅琊幽谷,山川奇丽,泉鸣空涧,若中音会。醉翁喜之,把酒临听,辄欣然忘归。既去十余年,而好奇之士沈遵闻之往游,以琴写其声,曰《醉翁操》,节奏疏宕,而音指华畅,知琴者以为绝伦。然其有声而无其辞,翁虽为作歌,而与琴声不合。又依《楚辞》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辞以制曲。虽粗合韵度,而琴声为词所绳约,非天也。后三十余年,翁既捐馆舍,遵亦没久矣。有庐山玉涧道人崔闲,特妙于琴。恨此曲之无词,乃谱其声。而请东坡居士以补之云。”

  【最高楼】南宋后作者较多,兹以《稼轩长短句》为准。八十一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三平韵,过片错叶二仄韵,体势轻松流美,渐开元人散曲先河。

  【醉妆词】唐孙光宪《北梦琐言》,蜀王衍尝裹小巾,其尖如锥。宫人皆衣道服,簪莲花冠,施胭脂夹脸,号醉妆,因作《醉妆词》。

  【柘枝引】唐教坊曲名。《乐府杂录》:健舞曲。《乐苑》:羽调曲。按,此舞因曲为名,用二女童,帽施金铃,抃转有声。其来也,二莲花中,花坼而后见,对舞相占,实舞中雅妙者也。

  【醉语花】周密填《醉语花》序云:羽调《醉语花》,音韵婉丽,有谱而无辞。连晴,风景韶媚,芳思撩人,醉捻花枝,倚声句。

  【采绿】周密《采绿》词序:“甲子夏,霞翁(杨缵)会社诸友,逃暑于西湖之环碧,琴尊笔研,短葛练巾,放舟于荷深柳密间。舞影歌尘,远谢耳目。酒酣,采莲叶,探题赋词。余得《塞垣》,翁为翻谱数字,短箫按之,音极谐婉,因易今名云。”《采绿》本《塞垣》调,杨缵为改谱数字,以咏荷叶,遂易名《采绿》。

  【剔银灯】晏几道《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娆。”毛滂《剔银灯》自注:“侑歌者以七急、七拜劝酒。”侑歌劝酒即此调功用。宋词中最早作《剔银灯》调的,沈邈有《剔银灯》二首,为“途次南京忆营张卿”而作。柳永《剔银灯》,亦写邀寻欢。

  【扑蝴蝶】腔调婉美。《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九:“如《扑蝴蝶》一词,不知谁作。非惟藻丽可喜,其腔调亦自婉美。”

  【解语花】音韵婉丽。周密《解语花》词:“羽调《解语花》,音韵婉丽,有谱而亡其辞。连晴,风景韶媚,芳思撩人,醉捻花枝,倚声句。”

  【梦行云】曲节抑扬可喜。《碧漫志》卷三:“欧永叔云:'贪看《六么花十八》。’此曲内一叠名《花十八》,前后十八,又四花,共二十二。乐家者流所谓花,盖非其正也。曲节抑扬可喜。”《六么花十八》本舞曲,吴文英度为词调,名《梦行云》。其《梦行云》自注:“即《六么花十八》。”

  【杨柳枝】白居易《杨柳枝》:“《六么》、《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吹。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其一):“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据白居易《杨柳枝二十韵》自注:“《杨柳枝》,洛下新声也。洛之小有善歌之者,词章音韵,听可动人。”《鉴戒录》云:“柳枝歌,亡隋之曲也。”盖以其艳丽。

  【六么】一名绿腰,一名乐世,一名录要。参观【梦行云】、【杨柳枝】条。

  【光好】《碧漫志》载:光好,羯鼓录云:“明皇尤羯鼓玉笛,云八音之领袖。时雨始晴,景明丽,帝曰:'对此岂可不与他判断。’命取羯鼓,临轩纵击,曲名光好。近世或易名愁倚阑。

  【后庭花】後庭花,南史云:“陈後主每引宾客,对张贵妃等游宴,使诸贵人及女学士与狎客共赋新诗相赠答。采其尤丽者[一云,采其尤艳丽者。]为曲调,其曲有玉树後庭花。”通典云:“玉树後庭花,堂堂黄鹂留、金钗两臂垂,并陈後主造,恒与宫女学士及朝臣相唱和为诗。太乐令何胥,[一本太乐令有时字。]采其尤轻艳者为此曲。”后世多以此歌后主事,遂渐多幽叹之声。

  5.婉转谐雅

  【小重山】宛转绎,其声有琴中韵。李之仪《跋小重山词》:“是谱不传久矣。张先子,始从梨园乐工花新度之,然卒无其词。异时秦观少游,谓其声有琴中韵,将为予写其言者,竟亦不逮。崇宁四年冬,予遇故人贺铸方回,遂传两阕,宛转绎,能到人所不到。从而和者,凡五六篇。”

  6.舒缓沉

  【诉衷】 唐教坊曲。唐庭筠取《离*》“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之意,创制此调。双调四十四字,下片各三平韵。

  【烛影摇红】《能改斋漫录》卷十六:“王都尉(诜)有忆故人词,徽宗喜其词意,犹以不丰容宛转为恨,遂令大晟(徽宗所置音乐研究创作机关)别撰腔,周美(邦彦)增损其词,而以首句为名,谓之《烛影摇红》云。”王词原为小令,或名《忆故人》。五十字,前片二仄韵,后片三仄韵。周作演为慢曲,《梦窗词集》入“大石调”。九十六字,前后片各五仄韵。

  【青玉案】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因取以为调名。

  【暗香、红】姜夔自度“仙吕宫”曲。其小序云:“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后张炎用以咏荷花荷叶,更名《红》、《绿意》。

  【长亭怨慢】姜夔自度“中吕宫”曲。其小序云:“予颇喜自制曲,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桓)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予深之。”

  【翠楼】姜夔自度“双调”曲。其小序云:“淳熙丙午冬,武昌安远楼,与刘去非诸友落之,度曲见志。予去武昌十年,故人有泊舟鹦鹉洲者,闻小姬歌此词,问之,颇能道其事;还吴,为予言之。兴怀昔游,且伤今之离索也。”

  【花犯】低声唱。刘辰翁《疏影》:“香篝素被,听《花犯》低低,瑶花开未。”

  7.低回沉抑

  【剑器近】《剑器》,唐舞曲。杜甫有《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行》。“近”为宋教坊曲体之一种,如《祝英台近》之类皆是。《宋史·乐志》:“教坊奏《剑器曲》,一属'中吕宫’,一属'黄钟宫’。”此当是截取《剑器曲》中之一段为之。九十六字,前片八仄韵,后片七仄韵。音节极低回掩抑。

  【菩萨蛮】又名《子歌》、《重叠金》。唐教坊曲。《宋史·乐志》、《尊前集》、《金奁集》并入“中吕宫”,《张子词》作“中吕调”。唐苏鹗《杜杂编》:“大中,女蛮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见《词谱》卷五引)据此,知其调原出外来舞曲,输入在公元八四七年以后。前后片各两仄韵,两平韵,平仄递转,调由紧促转低沉。

  【蝶恋花】原名《鹊踏枝》,为唐代教坊曲,兴起于盛唐时期,属于新的燕乐曲。五代南唐词人冯延巳用此调创作十余首词,为此调的典范,其词意与声极吻合。此调偶有作者用入声韵或平仄协韵者,但仍以仄声韵为恰当。下阕共十句,其中八句皆用韵,是韵很密的词调。句式以七言为主,共六句,另有四言与五言各两句。这样形流畅而又柔婉,越而又低回的声。词中表现惜悲秋、离别绪者多凄怆怨慕;表现艳相思者多旖旎妩媚,咏物述志者多健捷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