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么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孩子做事不再拖拖拉拉

 激扬青春 2020-01-14

儿童心理学研究专家认为,孩子干什么事情都拖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怎么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孩子做事不再拖拖拉拉

一、孩子“手笨”,即做事情动作不协调,不熟练。由于孩子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神经、肌肉活动不够协调,同时缺乏一定的生活技能,所以做事情比较缓慢。在这种情况下,家长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多给孩子慢慢锻炼的时间,毕竟成长是一个过程,需要父母的呵护和包容。

二、父母管教不当,在平常生活中过于迁就孩子的懒散,而自己也没有树立高效率做事的榜样,导致孩子做事情拖拉。所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对自己严格要求,在管教孩子懒散行为的同时,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

三、孩子的故意反抗。父母对孩子管控太严,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表现出执拗、不听别人的意见的情况,其目的在于故意破坏父母的期望值,以得到心理的慰藉。从一定层面讲,拖拖拉拉其实是孩子对父母总是“催促”的不满与报复。如果父母总是催促孩子的话,就要学会反省自己是不是太过于强调效率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呢?

怎么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孩子做事不再拖拖拉拉

四、孩子的能力不足,自信心不足。每个人在智力、脑力发展程度上存在差异,有的孩子由于大脑发育较为缓慢,在学习上稍微落后于他人,于是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动力,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拖拉的退缩行为。但是,这种情况会伴随着孩子智力的发展得到改善。父母要多鼓励自卑的孩子,重树其信心,慢慢让他恢复做事的胆量。

五、遗传因素,例如家属成员中发生阅读、书写、拼音困难的频率较高,则可能是家属遗传的“拖拉”。

除上述因素之外,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办事拖拉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时间观念差,做事情缺乏紧迫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慢性子”。一般而言,孩子的时间概念通常在5岁左右开始形成,大约在8岁以后趋于稳定。9岁的媛媛正是缺乏时间观念的表现。

对于孩子做事拖拉所表现出的时间观念淡薄现象,父母要学会积极地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高效率地做事和工作。

怎么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孩子做事不再拖拖拉拉

第一,帮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表。

规划孩子每天必须做的事情,用时间表来规定,并给予一定的奖惩。比如,每天孩子在7点半之前要洗漱、吃完早餐,否则上学就会迟到;每天晚上9点之前必须写完作业,否则第二天早上就会起不来。如果孩子做到了,就要给予适当的鼓励或奖惩,比如周末兑现孩子去游乐园玩的话等。

第二,帮孩子树立时间观念。

学会不催促孩子,加强父母对孩子做事的耐心。父母千万不要对一个确实还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强加效率的压力,但也不要放松对其进行时间观念的培养。如果过度地催促孩子,只会让其产生逆反心理,做事情的效率不会提高,反而降低。

怎么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孩子做事不再拖拖拉拉

第三,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可以利用时间奖惩机制来刺激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先给他规定时间,要求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己要做的事。在此期间,可以采用比赛的方式,并且在比赛中故意输给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也可以在孩子积极做某件事情并按时完成时给孩子一定的奖励。适时地表扬孩子,让他觉得按时完成事情是件光荣而且快乐的事情。

第四,父母首先要树立高效率的时间观念。

孩子往往善于模仿,容易受周围环境的感染,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带领孩子做事情的时候要有时间观念,并将这种按时守时完成工作的观念传达给孩子。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会在耳濡目染中纠正孩子的行为。

拖拉是可以通过锻炼改变的,父母最主要的要记住:拖拉的孩子不一定是笨或不优秀,难管教。应该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耐心培养,再迟钝拖拉的孩子也能书写自己的人生传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