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瓷器珐琅彩辨识要点

 博搜艺术 2020-01-14

  康熙瓷器珐琅彩辨识要点

  用收藏家自身的低质康熙瓷器珐琅彩的价值尺度去换取等价的经济价值,从而以此来满足更为高品质康熙瓷器珐琅彩收藏质量的经济所需。举一个极为容易理解的例子:当收藏者A手中拥有十件低品质康熙瓷器珐琅彩时,他可以通过市场交易将这些低质康熙瓷器珐琅彩进行市场交互,换取相应的等价资金到更为专 业的艺术品市场,通过艺术品市场的更为高规格的把关,进而排除掉低端康熙瓷器珐琅彩,从而以共有价值去换得更高品质的康熙瓷器珐琅彩收藏,以保证自身资金的保增与盘活。

  还有一件清乾隆御制搪瓷彩「祥云瑞蝠」开光式「四季花卉」图纸捶瓶,现场竞投氛围更剧烈紧凑,由口价4,000万港元开端竞投,通过31口叫价,终究以1亿4,066万港元,改写清代瓷器瓶之国际拍卖纪录。两位电话招标者由6,200万开端竞争,通过15口叫价,抵达9,900万之时,第三名电话招标者参加,终究由第四名电话招标者以1亿2,500万港元投得,加上买家佣钱,价高达1亿4,066万港元,可谓屡创。

  

  今年香港富比春季拍卖会的“清康熙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莲花图碗”,刷新了康熙时期瓷器拍卖的高价纪录,使得康熙瓷器实现了突破5000万元大关的进程,而率先突破千万大关的则是2005年香港K富比秋拍的“清康熙釉里红团花锯齿纹摇铃尊”。今天,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在拍卖场上金额前十的康熙朝瓷器。2006年11月28日,驰骋拍场的“NO .1”买家张宗宪珍爱的“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以下简称“杏林春燕图碗”),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中以1.51亿港元,价比高估价高出7000多万港元,创下当时珐琅彩拍卖的世界纪录,也是目前亚洲瓷器拍卖的次高价。高价为香港苏富比2010年秋拍中以2.5266亿港元的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相比1985年5月杏林春燕图碗在香港苏富比拍出的110万港元而言,20余年间,价翻了130余倍。

  近10年来,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的珐琅彩瓷器拍卖价不断飙升,并且跨越亿元关口,2010年秋拍,在英国拍卖公司,一件清乾隆搪瓷彩“吉庆有余”转心瓶以4300万英镑,加上佣钱折合港元约6.9亿天价,创下中国艺术品买卖的新国际纪录,超越估价40倍,一时受到很多业界人士的关注。竞拍者被业界人士证实为来自中国的藏家,这再次显现国际拍卖界中的一股势不可挡的中国巨浪力气日益增强。这不由让大家对国内行将到来的秋拍有了更多的报价幻想空间。

  要想知道清代陶瓷鉴定,首先要了解清代时期陶瓷都有哪些艺术装饰,清炒时期的瓷器艺术纹饰、内容、手法最为多样,且因各朝背景、崇尚不同而各有特点。康熙朝以山水花鸟、人物故事,长篇铭文等最 具特色,其中刀、马、人、鱼、龙变化及冰梅纹、亭台楼阁纹为其代表纹饰。青花画法多采用单线、平涂,前期粗犷,有明末遗风,后期流畅,勾染皴擦并用达到了阴阳向背、层次分明的效果。雍正朝的纹饰多偏重图案化,比较刻板,除仿明云龙、云凤、云鹤、缠枝花卉外,还盛行以过枝技法绘桃果、牡丹、玉兰、云龙等;画人物渔耕樵读以男为多,琴棋书画以女为多,纹饰线条纤细柔和。乾隆朝纹饰内容最为繁杂,但均以吉祥如意为主题,纹饰必有寓意,如百鹿、百福、百子、福寿、瓜蝶连绵、官爵荣升、三星八仙等。画面单调刻板,意境却较通俗,个别的牵强附会。图案种类如此之多,大家在对于清代陶瓷鉴定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方可。

  

  清康熙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莲花图碗拍出7404万港元,刷新了康熙时期瓷器拍卖的记录

  清康熙时期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重要阶段,瓷胎比明代胎质更加坚硬精细、颜色更加洁白;瓷釉和瓷胎结合得特别紧密,比明代有很大的发展和进步;瓷彩方面,不但继承了以前的彩色,还创制出珐琅彩、粉彩等新的彩色品种。

  珐琅彩是我国制瓷技术发展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高峰期间的产物。提及珐琅彩瓷,咱们不得不提到雍正期间的珐琅彩瓷。雍正期间的瓷器,不管外型和装修,都可以用一个“秀”字来归纳,与康熙青花挺立、遒劲的个性截然不同,而是代之以柔媚、俊秀的个性。花事是古代文人雅士主要的怡情活动之一,对各式花材的评论、挑选均有严厉的规范,据传雍正皇帝对怡情之事十分精通,对画面唯美境界寻求倍至。因此作为官窑干流的雍正期间彩瓷,其质量之精巧、花色种类之丰厚、艺术水平之高超,都是清代其它各朝所无法比拟的。

  清代早期的康乾盛世,由于皇帝的喜爱,朝廷的重视。瓷器的生产达到了新的高度,仿制的历代名瓷名器几乎达到了乱真的地步。有的甚至超过了真品的水平。如康熙的郎窑红瓷器,在继承了明代红釉优点的同时,又改进了明代红釉器的缺点。仿明代的斗彩,其质量和美观也超过了明朝。仿宋代瓷器的水平,虽然不及宋朝,但是远远超过明代仿宋的水平。最著 名的是康熙时期创烧的珐琅彩瓷器。其精美程度,工艺难度,要求高度空 前 绝 后。控制之严,整个清代从未有一只流出宫外。传世之稀有之珍贵,可见一斑。

  

  近10年来,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的珐琅彩瓷器拍卖价不断飙升,并且跨越亿元关口。早在1997年,一件清雍正“粉彩过墙枝蝠桃纹大盘”,以1520万港元;在2002年,又一件雍正珐琅彩题诗过枝梅竹纹盘以3252.41万港元;如今更是价值连城。2005年一只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现存中国国家博物馆)在苏富比拍卖行的秋季单件专品拍卖会上以1.1548亿港元买下。据悉,该瓶曾于1975年出现在伦敦佳士得的拍卖会上,当时的价为1.6万英镑,30年时间,身价暴涨了近千倍。此外,2006年在上海古玩古玩心及工艺品秋季拍卖会上,一只“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更以1.5123亿港元拍出,创造了中国珐琅彩瓷器拍卖纪录。2011年,又一件“乾隆年制古月轩珐琅彩题诗花石锦鸡图胆瓶”估价1.8亿元港币,为2亿元港币,这些活生生的数据以说明了市场对清三代时期价值的高度肯定与需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