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化血红蛋白——评价血糖控制的金标准

 niexiangwu 2020-01-14
糖化血红蛋白——评价血糖控制的金标准

很多糖友知道需要经常测量血糖,但我要提醒各位糖友,定期还需要到医院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那为什么要测量HbA1c?

01 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

顾名思义,就是指血液中与葡萄糖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糖化血红蛋白。这种结合过程很慢,而且不可逆,结合的速度与血糖浓度成正比。

因此血糖水平越高,HbA1c的水平越高。红细胞只有120天的寿命,所以,通过测量HbA1c,医生能够确定大约2-3个月周期的平均血糖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评价血糖控制的金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葡萄糖+血红蛋白

02 糖化血红蛋白检查与血糖检查有何不同?

血糖测的是某一个时间“点”血糖,只能代表检查当时血液中的血糖数值,由于各种因素(例如饮食、运动、药物、情绪……)的影响,导致我们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时刻在发生变化,某个时间点的血糖并不能代表全局血糖,用抽血时的一个血糖值来定义糖尿病严重度不全面。

糖化血红蛋白能够体现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从一个“面”来反映血糖控制情况,是对于评估长期血糖控制效果而言更稳定的检查。这意味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不易产生受压力和疾病的影响所带来的日常波动。

糖化血红蛋白——评价血糖控制的金标准

▲血糖=点,糖化血红蛋白=面

例如,患者感冒了(通常感冒会导致血糖升高),到医院查血糖很高,但查了糖化血红蛋白正常,说明感冒前血糖控制得不错,那么降糖方案还行,只是由于感冒的应激反应导致近期血糖短暂增高,一旦感冒好了,可以继续沿用原降糖方案。

03 测量HbA1c有什么意义?

  1. 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HbA1c反映的就是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这就弥补了末梢血糖监测只能反映瞬时血糖的不足。
  2. 在美国用于诊断糖尿病。但在我国,由于国内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标准没有统一,目前还未把HbA1c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
  3. 糖化血红蛋白值与糖尿病并发症是紧密相关的。值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得并发症概率越高。把糖化血红蛋白值降下来,得并发症的几率就下降,而且这是个渐进的关系。

04 糖化血红蛋白值多少算是达标?

HbA1c的测量结果以百分率表示。正常人的HbA1c在6%以下。达标值如下:

1.对大多数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理的HbA1c控制目标为<7%。

2.更严格的HbA1c控制目标(如<6.5%,甚或尽可能接近正常)适合于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前提是无低血糖或其他不良反应。

3.相对宽松的HbA1c目标(如<8.0%)更适合于有严重低血糖史、预期寿命较短、有显著的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的患者。

糖化血红蛋白——评价血糖控制的金标准

05 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的控制情况

  • 4%~6%:血糖控制正常。
  • 6%~7%:血糖控制比较理想。
  • 7%~8%:血糖控制一般。
  • 8%~9%:控制不理想,需加强血糖控制,多注意饮食结构及运动,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 >9%:血糖控制很差,可能引发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神经病变、眼底病变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

06 如何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查?

  1. 治疗初期,每3个月监测1次,达标后可以4-6月复查一次。
  2. 有些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的HbA1c检查,尤其是最近治疗方案有所改变的患者,或在需要更频繁地监控患者的病情时。
  3. 1型糖尿病:每3个月检查一次。
糖化血红蛋白——评价血糖控制的金标准

07 查HbA1c要不要空腹?

检查前不需要空腹,可以任意时间采血,不受当日进餐影响,也不受短期内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变化的影响。

08 HbA1c的局限性

1. 对治疗的评估存在“延迟性”,所以不能反映每天的血糖控制情况。

2. 根据血糖监测记录调整剂量,而不是以HbA1c结果来调整剂量。

3. 它不能精确反映患者低血糖的风险,也不能反映血糖波动的特征。

总 结

糖化血红蛋白能够体现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 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从不同角度反映血糖控制情况,两者互补,不可偏废,糖友需要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
  • 请牢记: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值<7%(绝大多数情况下)
  • 血糖控制很好,不是真的好;糖化血红蛋白好+血糖好,才是真的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