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得了高血压, 怎么判断严重程度? 医生提醒: 已经是高危组别不知道

 昵称65625155 2020-01-16

高血压的标准怎么来的?

目前我国采用正常血压(收缩压<120mmHg和舒张压<80mmHg)、正常高值(收缩压12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和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进行血压水平分类。

以上分类适用于男、女性,18岁以上任何年龄的成人。

血压水平120-139/80-89mmHg的人群,10年后心血管风险比血压水平110/75mmHg的人群增加1倍以上;血压120-129/80-84mmHg和130-139/85-89mmHg的中年人群,10年后分别有45%和64%成为高血压患者。

所以去年美国已经把高血压的标准改为130/80mmHg了,为的就是早期干预,提高重视,降低并发症。

都是高血压为什么分级?

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与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级别作为标准。

高血压预后与血压升高水平、有无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靶器官损害程度有关。

现在主张对高血压进行危险程度的分层,将高血压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分别表示10年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的概率<15%,15%~20%,20%~30%和>30%,治疗目标及判断预后也应以此为基础。

高血压分期又是为什么?

通常根据血压与受损器官(心、脑、肾等)损害的程度进行分期。

我国高血压分期标准将高血压分为三期:

(一)一期的特点是:

血压升高,超过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但是心脏、脑、肾脏等脏器无损害(也就是心脏尚无扩大,肾脏功能正常,也无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无脑血管意外的表现。眼底、心电图、x线均无异常)。换言之,第一期患者,仅仅是血压升高;

(二)二期的特点是:血压升高,超过高血压诊断标准,并伴有下列一项者:

1、左心室肥厚(体检心界向左下扩大,x线、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可证实)

2、尿蛋白或血肌酐轻度升高;

3、眼底动脉普遍或局部痉挛、狭窄。

(三)三期的特点是:血压持续升高,并有下列一项者:

1、高血压脑病或脑溢血、脑梗塞;

2、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

3、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4、眼底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

医生和高血压病患者都能掌握高血压分期,根据不同时期进行针对性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将可取得理想的疗效,从而改善高血压的预后。

高血压的危险程度怎么确定?

高血压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除取决于血压水平外,还取决于其他危险因素的存在情况、靶器官损害、以及并存的临床情况,如糖尿病、心、脑、肾血管病。

一、心血管危险因素 :

1、高血压(1-3级)

2、男性55岁;女性65岁

3、吸烟

4、糖耐量受损(2小时血糖7.8-11.0 mmol/L)和/或空腹血糖异常(6.1-6.9 mmol/L)

5、血脂异常:TC≥5.7mmol/L(220mg/dL)或LDL-C> 3.3mmol/L(130mg/dL)或HDL-C<1.0mmol/L(40mg/dL)

6、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

7、腹型肥胖:(腰围:男性≥90cm 女性≥85cm)或肥胖(BMI≥28kg/m2)

8、高同型半胱氨酸>10mol/L

二、靶器官损害 :

1、左心室肥厚(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

2、颈动脉超声或X线证实有动脉粥样斑块(颈、髂、股或主动脉)

3、视网膜动脉局灶或广泛狭窄

3我们先认识下目前国内对高血压的分级标准。

注:如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的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标准为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1、2、3级。

三、如何判断高血压危险程度

第一步:患者可以自己在家可以多次测量血压,建议在安静状态下间隔5分钟测量三次,算出平均值作为作为当前的血压值,然后对应表格查出自己高血压所属级别。

第二步:判断是否具有以下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年龄>55(男),>65(女);长期吸烟饮酒;高血脂;高血糖;肥胖;长期精神紧张;长期体力活动不足等。

第三步:判断是否有靶器官的损害,看您是否出现过以下症状:心慌、气短、胸痛、下肢水肿、头晕目眩、视力下降、眼睑浮肿、夜尿增多、血尿、泡沫尿、腹部有肿块、四肢血压不相同等,如果出现以上症状提示有可能出现相应器官损害,需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综合以上三步,现在可以对您的血压进行严重程度判断。

1:低危:1级高血压+无危险因素

2:中危:2级高血压+0-2个危险因素

3:高危:3级高血压+无危险因素,1级或2级高血压+3个及以上危险因素

4:极高危:1级、或2级、或3级高血压+严重靶器官损害(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尿毒症、糖尿病伴并发症)

高血压病人可以清楚知道自己高血压的严重程度。

由于高血压与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并存,有时尽管降血压维持在安全水平,其他的危险因素依然对机体产生影响,所以降压的同时,还必须注意控制好血糖及血脂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