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章:韦皋智杀牛云光

 高山仙人掌 2020-01-16

        连载:薛涛与剑南西川节度使

          第四章:韦皋智杀牛云光

豺狼暴宫阙,拔涂凌丹墀。

花木久不芳,群凶亦自疑。

既为皇帝枯,亦为皇帝滋。

草木尚多感,报恩须及时。

        这首诗啊,叫《朱泚乱定后上皇帝》,是唐朝右金吾卫大将军、渭北节度使论惟明写的。豺狼一样的朱泚残暴地占领皇宫,还把这里整的乱七八糟的。那些皇宫内院的花儿都不开了,为啥呢?因为这个操蛋的朱泚,他是个大坏蛋,他是造反的,是伪皇帝,所以连这些花草都膈应他,不开,不开,我们不开!现在呢,朱泚被打败了,他自己也嗝屁了,皇宫又迎来了它的主人。这些为了皇帝而枯萎的花草,现在又为了皇帝滋生出了新的生机。你看,连花花草草都是如此的有情有义,你们那些要报恩的人,得抓紧时间了哦。

        诗写的二球五眼,据说大唐朝姓论的人,都是从吐蕃那边过来的,论惟明又是个武将,写诗的水平可想而知。不过这诗写的却是唐德宗时期的一件大事——奉天之难。奉天之难呢,又叫“二帝四王之乱”,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事件,也是大唐朝走向衰败的标志性事件,它使唐朝又一次陷入了腥风血雨之中。那位说了,一个女诗人你整出这么多事儿来,她和这些历史事件真的有关系吗?裤衩着火——当然。历史上的每一件事儿都不是孤立的,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事实上女诗人薛涛从大历五年(770)出生开始,一直到贞元元年(785)她15岁时,这十五年的时间里,这是唐朝的一场大乱斗的酝酿、开始、高潮和结束的过程。而韦皋韦城武正是在这一轮的大乱斗中,抓住了机会、站对了队、干掉了坏蛋,才有了前往西蜀成都的机会,才使女诗人薛涛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韦 皋)

        事实上,从建中二年(781)开始的“二帝四王之乱”,早在大历三年(768)薛涛还没出生,韦皋刚刚当上华州司令部参谋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酝酿了。大历三年(768)年,大唐幽州节度使叫做李怀仙。中晚唐后期,藩镇割据,节度使在当地军政事务管理、官员等方面,权力很大,基本上属于高度自治。这个李怀仙呢,在唐朝历史上基本算是一个毫无节操的人。根据《新、旧唐书》记载,这家伙是柳城(今辽宁朝阳)南胡人,家里几代人包括他,都跟着契丹人干过。后来投降了唐朝,驻守在辽宁营州。安史之乱发生后,李怀仙以安禄山裨将的身份参加了这场叛乱。他先跟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混,后来又跟着史思明。史思明之子史朝义曾经委任他为燕京留守、范阳府尹等官职。到了宝应元年(762),安史之乱已经接近尾声,唐军收复了东都洛阳,史朝义只能度过黄河向北逃窜。唐军副元帅仆固怀恩带领军马追击史朝义。当时安史叛军已经濒临崩溃,很多将领和部队都纷纷向仆固怀恩投降。史朝义走投无路,只能逃向还在叛军势力范围内的范阳。而此时的范阳府尹,正是他史朝义亲自任命的李怀仙。然而,李怀仙不但没有接纳他的主子,反而诱擒史朝义,砍了他的脑袋献给了仆固怀恩。而这时的仆固怀恩也是心怀鬼胎,为了巩固自己的兵权,正在拉拢各路宵小。于是仆固怀恩向朝廷保举李怀仙是可用之才,唐代宗随后授予李怀仙幽州大都督府长史、检校侍中、幽州卢龙等军节度使等官职。

        看着李怀仙三姓家奴的经历,就会知道他是不会有好下场的。李怀仙手下幽州军里,有一对亲哥俩,一个叫朱泚、一个叫朱滔,都是他的裨将。这俩人啊,那可以胆大心狠脸皮厚,手段毒辣!《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三七里,记载了一个历史事件:

大历三年,麾下朱希彩朱泚、泚弟滔谋杀怀仙,斩阍者以入,希彩不至。黎明,泚惧欲亡,滔曰:“谋不成,有死,逃将焉往?”俄希彩至,共斩怀仙,族其家。希彩自称留后。张忠志以兵讨其乱,不克。代宗因赦罪,诏宰相王缙节度使,以希彩副之。希彩闻缙至,搜卒伍,大陈戎备以逆。缙建旌棨徐驱,希彩迎谒恭甚。缙度不可制,劳军,阅旬乃还。希彩即领节度。五年,封高密郡王。骜恣不轨,人不堪。七年,其下李瑗间众之怨,杀之,共推朱泚为留后。


     
     (朱 泚)

    这段主要记载了李怀仙部下将领朱希彩、朱泚、朱滔三人谋杀李怀仙的事儿。朱希彩我们就不展开说了,这哥们和这本书关系不大。这段一共有俩意思:一是朱泚兄弟二人,这哥俩狠啊,而且是弟弟比哥哥狠。俩人和朱希彩谋划杀掉李怀仙,他们先杀了看门的军士,进入李怀仙的府邸。但是直到这时候,朱希彩都没到。朱泚这时候害怕了,对弟弟说:老二,咱俩跑吧。朱滔说:跑啥跑,杀不了李怀仙,咱俩都得被他弄死!再说全国都解放了,咱俩能往哪儿跑啊?看,朱滔多镇静、多清醒啊!杀了李怀仙之后,朱希彩当了幽州卢龙节度使。大历七年,也就是在772年,朱泚兄弟俩又撺掇一个叫李瑗的手下,杀了朱希彩。朱泚当上幽州卢龙节度使。看,怎一个狠字了得啊!第二个意思,这个当时藩镇割据的现实确实非常残酷,节度使在所管辖的范围之内有绝对的权力。中央政权对于有些藩镇的管辖只是名义上的。朱希彩杀了李怀仙,唐代宗派张忠志来讨伐朱。结果呢,没打赢。代宗就赦免了朱希彩的罪过。皇帝对一些藩镇节度使的世袭、或通过杀戮上位的节度使们,基本上没啥好办法,也挺无奈的。就这样,在大历七年(772),朱泚成了幽州卢龙节度使,独领幽州、卢龙两地军政事务。

    在这里啊,我们先穿越一下啊,在宋朝有个叫郑滋的诗人,写过一首诗叫《游王官谷》,特别长,看前几句啊:

大厦将颠仆,一木安能支。

唐室既颓齧,有才何所施。

表圣隐王官,出处适其宜。

藩镇方跋扈,拥兵相雄雌。

        这是写晚唐藩镇割据、大厦将倾,一个木头是撑不住的。唐朝的颓败之势已经形成,有才又怎么样?有才你去哪儿施展啊?那些赞美圣人、慧眼识珠的人都藏起来啦,因为现在正是退出官场去隐居的时候啊。你看那些藩镇的节度使们,一个个雄兵百万,都有和朝廷一较高下的力量啊。看了这几句诗,是不是就明白朱泚为啥处心积虑地当这个节度使了吧。


                  唐代宗)

        从大历七年(772)朱泚当上节度使到建中二年(781)九年的时间里,朱泚兄弟做了一系列的努力,取得了皇帝的信任。比如在大历八年(773),朱泚就派了兄弟朱滔带着幽州的兵马,前往西北边境防秋。防秋是什么意思呢?在我国古代,西北部的少数民族经常在秋天收货的季节,带领骑兵前往边境进行劫掠。每到这个时候,朝廷都要调集兵马,进行防御作战,这就是防秋。朱泚的行动得到了唐代宗的认可。因为安禄山也曾经任过幽州节度使,所以从安史之乱结束之后,大概有十年的时间,唐朝所有的军事行动中都没有再使用过幽州的兵马。这次幽州节度使朱泚派他的弟弟朱滔参加帝国的军事行动,这让唐代宗很高兴。也因为朱滔在参加防秋作战的时候,因为表现优异而得到了唐代宗的召见。《旧唐书·朱滔传》中是这样记载的:

召滔对于三殿,代宗临轩劳问。既而曰:“卿材孰与泚多?”滔曰:“各有长短。统御士众,方略明辨,臣不及泚;臣年二十八,获谒龙颜,泚长臣五岁,未朝凤阙,此不及臣。”代宗愈喜。


        朱 滔)

        唐代宗问朱滔:你和朱泚比,谁的才能多一点啊?朱滔说:各有长短吧,要论领兵打仗、谋划决断,这方面他比我强。但是臣今年才有二十八岁,就有机会一睹圣上龙颜。而我哥哥他都三十三了,还没这个机会呢,所以这方面我比他强。这马屁拍的水平可不是一般的高啊!随着时间的发展,朱氏兄弟羽翼渐丰。大历九年(774),朱泚从幽州出发,前往长安觐见代宗皇帝,开始了他一路升官儿的历程。先后被封为同平章事、检校司空、陇右凤翔节度使、遂宁郡王、太子太师、泾源节度使等职务和官衔儿。在他二弟朱滔在河北开始造反前,朱泚的职务是陇右凤翔节度使。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唐代宗代宗驾崩,德宗即位。唐德宗李适登基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要削减各藩镇节度使的权力,但是没想到的是,还没等唐德宗的政策开始起作用,河北就出事儿了。


                                       唐德宗)

        建中三年(782)年,幽州卢龙节度使朱滔、恒冀都团练观察史王俊武、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镇守使李讷开始起兵反叛。朱滔称冀王、田悦称魏王、王武俊称赵王、李纳称齐王。同时,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接受朱滔的游说,自称天下都元帅、建兴王。两年之后李希烈拥兵自重,建立楚国,自称皇帝。这造反的五个人啊,加上后来称帝的朱泚,一共六个,四个称王的,两个称帝的。所以这个历史事件才被称为“二帝四王之乱”。

        轰轰烈烈的造反大业,就这样开始了。但是造反这么大的事儿,朱滔怎么也得告诉他哥哥一声啊,其实早在称王之前,朱滔就派人给朱泚送了一封信。看《旧唐书·朱泚传》中记载:

朱滔将反叛,阴使人与泚计议,以帛书纳蜡丸中,置发髻间。河东节度马燧搜获之,以闻,并送帛书及所遣使。泚惶惧,顿首乞归罪有司。上勉之曰:“千里不同谋,非卿之过。”三年四月,以张镒代泚为凤翔陇右节度留后,留泚京师,加实封至一千户,与一子正员官,其幽州卢龙节度、太尉、中书令并如故。

        朱滔想要造反,要和朱泚商量,所以写了封信派人送哥哥。谁成想,送信人被抓了,并送到了长安。朱泚吓坏了,忙主动找皇上承认错误,并请罪。晕菜的唐德宗并没有认为他有错,还安慰了他。但是,为了保险起见,他需要安排人接替朱泚,担任凤翔府尹、陇右节度使,从而使朱泚离开自己的部队。这个去接替朱泚的人,就是当时的宰相张镒。张镒平时老成持重、性格耿直,平时就与当时著名的大奸臣卢杞不合。卢杞把他当成眼中钉、肉中刺一样。而朱滔的反叛,正好给了卢杞排挤张镒的机会。这件事儿在《新唐书·奸臣传》中是这么记载的:

初,杞既杀杨炎,上以张镒同平章事。朱滔之叛,上因幽州兵在凤翔,思得重臣代之。杞忌镒忠直,为上所重,乃对上曰:“凤翔将校皆高班,非宰相无以镇抚,臣请自行。”上俯首未之。杞遽然曰:“陛下必以臣貌寝,不为三军所伏。”因顾镒曰:“陛下自有神算。”上乃使镒出为凤翔节度使。镒知为杞所排而无辞以免。

        卢杞的坏,千古闻名,有兴趣的可以去史书中看看。不过单从这件事儿上,也能看出这个大坏蛋不一般啊。早些时候,卢杞已经害死了宰相杨炎,皇帝任命张镒为宰相。到朱滔反叛称王的时候,皇帝考虑凤翔府尹、陇右节度使朱泚的兵马可都是幽州旧部啊,这可是心腹之患,便寻思着找个可靠的人替代朱泚。卢杞忌讳张镒忠诚耿直、被皇帝所倚重,便对皇帝说:凤翔将校都不好惹啊,如果不是宰相,估计镇不住他们,您派我去吧!皇帝低着头没说话。卢杞马上说:你一定是认为我相貌丑陋,怕三军不服我啊。于是回头看着张镒说:陛下英明神武,想必您早有人选了。于是皇帝便派张镒出任凤翔节度使。张镒也知道这是卢杞排挤他,所以没有推辞的机会。可张镒哪里知道,他这凤翔节度使的上任之路,那就是一条不归路。


       (张 镒)

        建中三年(783)四月二十六日,张镒以同平章事出任陇右凤翔节度使,他的到任,给了韦皋韦城武个人职业生涯里第一个施展才能的机会。我们前面说过,大历初年韦皋任华州参军,随后任使府监察御史。这个正八品下的官职韦皋从大历初年一直干到了建中三年,一个二十三四的小伙子,已经变成了三十七岁的中年人了。而正是由于张镒的到来,才使韦皋的才能逐渐得以展露。《旧唐书·韦皋传》中说:

宰相张镒出为凤翊陇右节度使,奏皋为营田判官,得殿中侍御史,权知陇州行营留后事。

        那么张镒来了,韦皋开始干啥活了呢?我们先来看营田判官。营田就是指官田,可以发放给百姓耕种,定期收取佃租。管理营田的官员主要有营田大使、营田副大使、营田使、营田副使等,这几个的权利要稍大一些。而营田判官是营田使的下属官员,不仅平时要负责营田范围内的一些案件的侦查审理判定,还要出使综理营田事务,是控制诸道营田、保证营田收入供应京师的主要官吏。这个相比使府监察御史就有一定的实权了。接下来还有殿中侍御史,《旧唐书·职官三》中说:“殿中侍御史六人。从七品下,掌殿廷供奉之仪式”。这个官职对于韦皋来讲,其实就是个荣誉,是象征性的。不过他终于从正八品下升到了从七品下了,不容易啊。最后这个“权知陇州行营留后事”才是最重要的,这不是个官职,而是一个工作职责描述。就是说张镒出镇陇右凤翔,当时平时呢更多的时候在凤翔忙活。那么陇州行营呢,就交给你韦皋了。

        建中四年(783)八月,叛将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开始攻打河南,派重兵围攻襄城(在今河南许昌境内)。为解襄城之围,唐德宗在建中四年(783)年十月二日急调朱泚的继任者、泾源节度使姚令言带泾源兵发兵河南。然而就是这一调,让唐德宗差点掉进大冰窟窿啊,心里那是拔凉拔凉的啊!对于建中四年(783)十月三日这一天的历史,《旧唐书·韦皋传》里写的极为简练:

建中四年,泾师犯阙,德宗幸奉天……

        而在《旧唐书·本纪第十二·德宗上》中,对这一天“德宗幸奉天”是这样记载的:

丁未,泾原军出京城,至浐水,倒戈谋叛,姚令言不能禁。上令载缯彩二车,遣晋王往慰谕之,乱兵已陈于丹凤阙下,促神策军拒之。无一人至者。与太子诸王妃主百余人出苑北门,右龙武军使令狐建方教射于军中,闻难,聚射士得四百人扈从。其夕至咸阳,饭数匕而过。戊申,至奉天。

        丁未这一天,泾源兵出了京城,来到浐水,开始阴谋反叛,节度使姚令言已经控制不了他的部队了。乱军到达首都长安,直接攻到了皇宫外面。禁卫军却没有一个人到场救驾。皇帝、太子和诸王妃、公主一百多人从皇宫北门跑出来,遇到了正在操练士兵射箭的右龙武军军使令狐建方,建方同志一看有人造反,召集了四百多弓箭手,才保着皇帝跑到了奉天。

        那么,建中四年十月丁未这一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呢?从这两段记载可以得知,德宗所调遣的泾源节度使姚令言的部队谋反了。他们又是为什么谋反的呢?来看唐朝一个赵元一所写的《奉天录》,这本书是记载德宗时期奉天之难的第一手资料。《奉天录·卷一》中记载:

诏泾原节度姚令言赴援,总师五千,东至浐水。时京兆尹王翃属吏置顿,牛 酒俭薄,将士色厉,遂传箭而回。十月三日巳时也。

        前一句,写的是十月二日的事儿。就是德宗调泾源节度使姚令言带领五千泾源兵马去解河南的襄城之围。东至浐水,就是十月三号的事儿了。浐水,是指西安东部的一条河流。到了浐水的时候,当时的京兆尹王翃前来劳军。但是王翃为泾源军准备的食物酒水,却令泾源军将士很不满意,于是又从浐水开拔,返回了西安。这是十月三日上午的事儿。至于饭菜酒水不好到什么程度,《奉天录》只用了四个字:牛酒俭薄。不过我们可以从别的史料中找到一些记载。在《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七·王翃传》中,是这样写的:

属发泾原兵讨李希烈,军次浐水。翃备供顿,肉败粮臭,众怒以叛。

        肉腐烂的,粮食发霉的,根本不能吃,所以泾源军反叛了。但我一直觉得,泾源节度使姚令言部队反叛的原因,绝对不可能是酒菜不好这么简单。这应该是有组织、有预谋的、有计划的、按部就班地进行的。但是这个不是这本书的重点,咱就不深入探讨了。泾源兵攻陷长安、赶跑了皇帝的第一件大事儿,就是把老领导朱泚找出来,拥戴他当了皇帝。这个时候的大唐朝已经乱作一团,革命的烈火此起彼伏,远在陇右的陇右行营留后韦皋同样面临着叛乱带来的压力。但是,他把压力化作了动力,成功的抓住了机会,使自己一战成名。《旧唐书·韦皋传》是这么写的,咱们一段一段的看看:

建中四年,泾师犯阙,德宗幸奉天,凤翔兵马使李楚琳杀张镒,以府城叛归于朱泚,陇州刺史郝通奔于楚琳。先是,朱泚自范阳入朝,以甲士自随;后泚为凤翔节度使,既罢,留范阳五百人戍陇州,而泚旧将牛云光督之。

        建中四年,泾源兵攻陷了长安,德宗皇帝跑到了奉天(今陕西乾县)。凤翔兵马使李楚琳杀了节度使张镒,归顺了朱泚。陇州刺史郝通也投奔了李楚琳。早年间朱泚从幽州进长安时,带了一支部队。他任凤翔节度使时,这支部队就跟着他到了凤翔。等他从凤翔走的时候,留了幽州老部队中的五百人守卫陇州,这只部队的将领,便是朱泚的老部下牛云光。

时泚既以逆徒围奉天,云光因称疾,请皋为帅,将谋乱,擒皋以赴泚。皋将翟晔伺知之,白皋为备;云光知事泄,遂率其兵以奔泚。行及汧阳,遇泚家僮苏玉将使于皋所,苏玉谓云光曰:'太尉已登宝位,使我持诏以韦皋为御史中丞,君可以兵归陇州。皋若承命,即为吾人;如不受诏,彼书生,可以图之,事无不济矣。'乃反昪疾趋陇州。

        这时朱泚的叛军已经把奉天团团围住,牛云光便想着得响应老领导啊,便假托有病,请求韦皋担任这支小部队的统帅,他呢就在暗中谋划造反,准备抓住韦皋再前去投靠朱泚。不巧的是这个事被韦皋的部将翟晔知道,忙不迭地跑来告诉了韦皋。牛云光知道事情泄漏了,便率领这支部队走了,找老领导去了。走到汧阳,遇见朱泚的家奴苏玉。牛云光就问:哥们你干啥去啊?苏玉对牛云光说:“太尉登基坐殿,派我持诏书前去任命韦皋为御史中丞,你可随我率兵返回陇州。韦皋如果接受任命,就是我们的人;如果不接受,他不过是个书生,你还弄不死他?”于是,俩人带着部队会陇州了。

皋迎劳之,先纳苏玉,受其伪命,乃问云光曰:'始不告而去,今又来,何也?'云光曰:'前未知公心,故潜去;知公有新命,今乃复还。愿与公戮力定功,同其生死。'皋曰:'善。'又谓云光曰:'大使苟不怀诈,请纳器甲,使城中无所危疑,乃可入。'

        韦皋热情欢迎,先见了苏玉,接受了朱泚的任命。然后问牛云光:哥们,你不辞而别啊前两天,今儿咋又回来了?牛云光说:原先不知道您咋想的嘛,所以偷偷离去;今天知道您了有新的任命,咱们是一家人了嘛,所以又回来了。希望和您一道尽力,同生共死。韦皋说:好。不过啊,咱们既然都是哥们了,你们进城就别带刀剑了啊,这样我的人还放心点。

云光以书生待皋,且以为信然,乃尽付弓矢戈甲。皋既受之,乃内其兵。明日,皋犒宴苏玉、云光之卒于郡舍,伏甲于两廊。酒既行,伏发,尽诛之,斩云光、苏玉首以徇。

        傻了吧唧的牛云光还真把韦皋当作了书生,就相信了韦皋的话。把弓箭、兵器、甲仗尽数交出,韦皋接收之后,便让牛云光的部队进了城。次日,韦皋在郡府屋舍中设宴犒劳苏玉、牛云光的士卒。他现在在两边廊下埋伏了刀斧手,一圈酒没喝上,一声号令,刀斧手一哄而上,就把叛军全都杀死了。还砍下了牛云光、苏玉的脑袋挂在城门示众。


         (刀斧手)

        这就是韦皋智杀牛云光的故事。这件事之后,韦皋便真正登上了大唐朝的政治舞台,成为了中唐名臣、白袍将军。今天就说到这里,明天继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