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人生最贵,不过一个“诚”​字

 shenxiaojun59 2020-01-16

《易经》有言: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黄始”,诚之源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纯粹至善者也。故曰:“阴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

所以说,人生最贵,不过一个“诚”字,将一颗“诚心”放在心中,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就像冯学成先生在《通书九讲》中所说的那样:“如果你有了对“诚”的体悟,而且能时时处处展现“诚”的光辉,你就是圣人。

天地万物,贵在“诚”

为什么人生贵在一个“诚”字?

熟悉老庄学说的人都知道,道家思想要求我们反对精神污染,提倡返本归朴,要归复到纯善、虚静的心态。

“诚”从字面上来说,即诚心诚意,但这仅是短暂的、片面的。

我们去寺庙里,看到庙宇庄严、菩萨庄严,就不敢打妄想,不敢胡思乱想。

那一刻心灵比较安宁、比较干净,没有什么乌七八糟的事敢在菩萨面前显示。

可那是很短暂的心灵感受只是当下一念清静。

熟悉佛教的朋友都知道“真如”“菩提”,而这个“诚”就相当于“真如”这个概念,可以说是“道”的一种称谓。

沧海桑田,始为“诚”

实际上在《中庸》里就已经把“诚”提到很高的位置了。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通书》这里结合《易经》来谈“诚”。还要从太极图、阴阳这样的宇宙观和认识论上来体会。

首先,周敦下了个定语:

“诚者,圣人之本”。

我们现在提起圣人,感觉非常遥远,非常模糊,因为如今的社会生活环境已经没有圣人的概念了。

但整个中华民族,在鸦片战争甚至辛亥革命以前,还是有对圣人的崇拜的。

什么是圣人?

用康德的话说就是为自然和社会立法的人。用《易经》的话来说,则是“圣人作而万物睹”。

世界是人类根据自己的认识所认识的世界。如果没有先知先觉的思想家、科学家开辟。我们将永远在黑暗中摸索。没有知识和文化。

人类社会能成为健康的人类社会,保障种族繁衍,文化繁荣兴盛,圣人的确功不可没。

而圣人不仅在文化上有创建,在道德上更是楷模。

“诚”为什么是圣人之本?

这里大家要反省下自己的思维、自己的精神是怎样为自己工作、为自己服务的。

每个人从生到死都在不断用心、不断盘算,但谁也没想过自己这颗心是怎样为自己服务的。

每分每秒,我们的头脑比计算机还快,念头怎么来,怎么去?

念头里有什么内容?是黑的还是白的?是善的还是恶的?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

很少有人进行这样的反省。

人之境界,终作“诚”

“诚者,圣人之本。”

圣人的根本是什么?

就是他精神、灵魂上的纯粹。

什么叫纯粹?

就是无污染的状态。

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提到五祖大师公开选拔接班人时候,写下这样的偈语:

“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表明他还在学习之中,还在功用之中,还需要时时打扫自己的心灵,想让自己的心灵通过时时除尘除垢的方式保持纯净,进而进入真如或者道的状态。

而六祖惠能大师的偈语是: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个偈子表现的就是“诚”的无污染、无障碍的境界。

如果你有了对“诚”的体悟,而且能时时处处展现“诚”的光辉,你就是圣人。

大道至诚,自在为本

当然,这仅仅是“本”。

光有“本”还不行,不完整,还要有“用”。

有体有相有用,体相用三者必须完整才能体现全貌。

比如说盖摩天大楼,有了地基还得一层一层盖上去,还得内外装修,还得买家具。

“本”就是基础,“诚”是圣人的基础。

想成为圣人,首先要让我们的精神世界纯净化。

禅宗的“禅”原是印度语言,翻译成汉语,首先就是净虑。

由动归静,由浊归静,并把思想杂质过滤掉,如同电脑感染了病毒要杀毒一样。

第二是思维修,就相当于电脑升级,使思维习惯处于最优化状态,提升智慧的能力,这就不仅仅是“本”,而是在“本”上起作用了。

大道至诚,盖因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