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陇上江南

 寻梦向天歌 2020-01-16

礼县盐官地处西秦岭山区的西汉水上游,毗邻秦公西垂陵园,是古代关陇道和蜀陇道联结线上的军事要塞和重要商埠,以盛产井盐而闻名陇上,在历史上称为卤城。据史料记载,早在西周时期,这里生活的秦先祖就吸收中原先进的生产经验,陶器、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发展,具备了熬制加工井盐的能力。春秋初年,秦人快速崛起,再加上铁器的传入使当地井盐加工技术日趋成熟,秦国对井盐的开发和重视使井盐生产工艺进一步发展完善。秦、汉以后,历经唐、宋两代,直至解放初,当地居民乃至周边诸县一直在食用盐官的井盐。据光绪版《礼县志》记载,清光绪年间,盐民达250余户,产销量达200多万斤,征银达2000多两。

《水经注》记载盐官盐井水与岸齐味与海盐同。唐代大诗人杜甫从秦州赴同谷途径盐官时作《井盐》诗一首,对当时卤城煮盐的盛况作了描写:卤中草木白,青者官盐烟。官作既有程,煮盐烟在川。汲水岁榾榾,出车日连连。自公斗三百,转致斛六千。君子慎自足,小人苦喧阗。我何良叹嗟?物理自当然。据新版《礼县志》记述,盐官盐井祠现存发祥于周秦的盐井一口,口方三尺八寸,井深三丈一尺。有不知始自何朝的井盐熬制工具全套以及有关盐井的碑刻、匾额、典籍和书画多种,其中有明嘉靖丁未年(公元1547)《重修盐官镇盐井碑记》、清代无名氏撰写的《盐泉赋》、民国时的《甘肃盐法志略》等文献,对进一步研究卤城及盐井历史具有较高的考证价值。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对盐业的控制以及井盐熬制成本增加,井盐逐渐被加碘廉价有机盐取代,井盐加工退出历史舞台,但历史悠久的井盐加工技艺传承至今,成为盐官人民乃至陇南人民的历史记忆和精神家园。

卤城盐井文化是早期秦文化的集中体现。《史记·秦本纪》记载:秦先祖仲衍的玄孙中潏在西戎,保西垂(礼县大堡子山周围)”。其后裔大骆一族就繁衍生息于此,大骆的庶子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马于泾渭之间,马大蕃息马大蕃息除说明秦人牧马有方和西汉水流域具有丰茂的水草外,盐官一带遍地流淌的卤水更是起了不小的作用。因为马饮了卤水易长膘,故而盐官一带所产的马驰名全国。从这个意义上说,秦先祖的发迹与盐官的卤水是分不开的,盐官川在秦早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彰显无疑。如果从没有根怎有树、没有卤水怎有秦人发迹的哲学逻辑去思考,打造早期秦文化的呈现点就不能缺了这一文化的策源地盐官。盐官与天水接壤,是礼县、西和县的东大门,无论打造以大堡子山为核心的早期秦文化圈,还是以盐官为龙头的早期秦文化带,盐官都是不可轻视的建设点和看点。

卤城盐井文化是三国文化的重要节点。盐官是三国时期蜀魏交战的主战场之一,也是蜀魏争夺的一个重镇,这里历来流传着很多与此有关的传说和故事,诸如诸葛亮卤城运麦妇幼皆知。诸葛亮六出祁山是三国文化浓墨重彩的一个篇章,卤城运麦又是这个篇章中的一个精彩片段。历史是一面镜子,三国文化的这面镜子照出的不仅是卤城当时的繁荣兴盛,更是其历史文化的久远深邃。打造礼县三国文化,不仅要突出祁山武侯祠的建设主体,更要将触角延伸至祁山堡周围的重要古战场,卤城盐官就是古战场的重点。通过盐井文化的多元集聚功能,礼县三国文化无疑才会越积越厚、越滚越大。


卤城盐井文化是陇南茶马文化的一个缩影。陇南是我国西北茶马市和茶马古道的重要区域,盛产良马,也是战马的重要来源地,礼县盐官川曾水草丰美、卤水遍地。先秦时非子在此养马,被西周封为附庸。唐宝应元年(762)成州陷于吐蕃后,在这里设马邑州。北宋时的盐官马主要送至宕昌易茶。至明、清时期骡马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更趋繁荣,截至目前,盐官骡马市场一直是西北最大的家畜集散中心。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盐官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会期间,上市牲畜数以万计,成交额在200万元以上。1993年全年的牲畜交易总额达到10万头(),前来参与牲畜交易的不仅有西北各省区的客户,山东、山西、河南等省客户也频繁光顾。盐官物资交流会集骡马、农副产品、服饰、饮食等物资买卖交易为一体,与陕西的秦剧团、安徽等省市的大型杂技表演等文化活动展示相融合,繁荣了盐官地区的经济文化,是典型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成功案例。无论追根溯源,还是着眼现实,卤城盐官都是陇南茶马市和茶马古道发展史上的一个活生生的现实标本和大有作为的重要节点。建设骡马交易市场的博物馆、展示馆的价值意义将在保护传承文化和延伸旅游产业链的价值上不可低估。

卤城盐井文化是乞巧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活动地。赵逵夫先生在《汉水与西、礼两县的乞巧民俗》等研究文章中认为:传说中的秦人始祖女修,以织而闻名传于后代,故称为织女星先秦之时,称银河为云汉天汉乃源于秦人关于织女的传说。”“西、礼两县隆重的乞巧民俗是秦文化的遗留。这充分表明了盐官也与乞巧文化的密切关系。盐官是西汉水流域的重镇,从古至今一直开展乞巧民俗活动,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电视和广场舞的普及,乞巧活动有所淡化,但今天在70年代以前出生的盐官人对乞巧文化仍是记忆犹新,随口能唱,扶手可跳。在西和县长道镇与礼县永兴镇交汇地店子上、西和县长道镇陈家沟等地的乞巧头目,组织姑娘们穿戴打扮一新,到盐官等集市上去选买由匠人做好的巧娘娘头像或全像找巧,并在集市上唱巧,其景象可谓是热闹非凡。打造陇南乞巧文化村镇和乞巧文化带,盐官绝对不能偏废,而且盐官要利用其繁荣的集市贸易优势,建设乞巧祭祀用品以及乞巧像制作经营等事项的乞巧文化长廊,利用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人才资源打造一批乞巧演义团体,使盐官成为乞巧文化的重要体验地和传承地。

(文/郑鹏飞 赵琪伟 /祁波 田佐提供)


监制:杨余庆  责编:靳淑敏  编辑:马丽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