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常用方剂16则

 家乡一品 2020-01-17

1、小半夏汤:半夏、生姜

出自原文第十二章:呕家本渴,渴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

此为饮多而呕者言。渴者饮从呕去也,故欲解;若不渴,则知其支饮仍在,而呕亦未止也,半夏味辛性燥,辛可散结,燥能蠲饮,生姜制半夏之悍,且以散逆止呕也。

功效:豁痰降气,安胃止呕。 

2、乌头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乌头

出自原文第十章:“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乌头桂枝汤主之。

用于寒疝腹痛,阳气大衰,寒邪凝滞,内外皆寒。如血虚生寒,经脉失养者用当归生姜羊肉汤,如阳气不行,阴寒内结,则可用大乌头煎。 

3、乌头汤:麻黄、白芍、黄芪、制川乌、甘草、蜂蜜

出自原文第五章: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功效:温经散寒,除湿止痛。 

4、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茯苓、生姜、紫苏

出自原文第二十二章:“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功效:开结化痰,顺气降逆。

其实梅核气不独妇人,男子亦有。病机为寒伤经络,凝坚在上。 

5、甘麦大枣汤:甘草、浮小麦、大枣

出自妇科三篇:“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补脾养心,缓急止躁。 

6、甘姜苓术汤:干姜、甘草、茯苓、白术

又名肾着汤,出自原文第十一章:“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小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着为留滞附着之意。)功在温阳散寒,健脾除湿。病机为肾受湿冷,着而不去。 

7、麦门冬汤:麦冬、人参、半夏、甘草、粳米、大枣

出自原文第七章:“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不气者,麦门冬汤主之。”此方专为虚火咳喘而设。主治:1、肺痿证。2、胃阴不足证。胃肺阴虚,虚火上炎,炼津为涎:咳唾涎沫。肺胃阴虚 肺胃失降:或短气喘促,或气逆欲呕。气火上逆 肺胃阴虚,津失上承:口渴,咽喉干燥,舌红少苔,脉虚数。病机为肺胃阴亏,虚气上逆(其病在肺,其源在胃,母子同病)。 

8、肾气丸:熟地、山茱萸、淮山药、茯苓、泽泻、丹皮、制附子、肉桂(崔氏为桂枝)

出自原文第五章中风篇之附方“崔氏八味丸: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释:脚气为风毒湿气自脚侵袭人体所致,肾脉起于足,入腹而主水,如肾气不治寒湿之气随经而上,聚于少腹,则少腹不仁。崔氏八味起温阳化湿之效。

上方亦主治消渴之下消。 

9、泻心汤:大黄、黄芩、黄连

出自原文第十六章:“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释:心主血脉,心藏神,火热亢盛,扰乱心神于内,证见心烦不安;迫血妄行于上,导致吐血、衄血,治以泻火力量很强的泻心汤。方中大黄、黄连、黄芩苦寒清泄,直折其热,火降则血自止。 

10、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出自原文第十二章:“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释:本条为脾胃阳虚所致的狭义痰饮,故用苓桂术甘汤温阳蠲饮、健脾利水,重在温化三焦水饮,为苓桂剂之祖方。 

11、茵陈五苓散:茵陈蒿、白术、桂枝、茯苓、猪苓、泽泻

出自原文第十五章:“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

功在清热利湿退黄。全方利水作用较强,故知本方主治湿重于热的黄疸。本方茵陈量倍于五苓散的量,重在分利湿热而退黄,本方为治黄疸之轻症。现代临床用本方化裁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各种心脏疾病心力衰竭而见黄疸,小便不利,证属湿重热轻者,皆有良好的利尿退黄效果。 

12、黄土汤:黄芩、地黄、白术、制附子、阿胶、甘草、灶心土

出自原文第十六章:“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亦主吐血、衄血)”。

功效:温脾撮血。

释:便血,大便在先,出血在后,说明血来自直肠以上的部位,故称远血,其血色暗红或呈棕黑色,混杂于大便中,导致远出的原因,多为中焦脾气虚寒,统摄无权致血液下渗,并随大便而出。

13、黄芪建中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黄芪

出自原文第六章:“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功在补气建中。释:方中黄芪补虚益气,小建中汤建立中气。生姜能散逆满,故气短胸满者加生姜;大枣能令中满,茯苓能渗湿气,故腹满者去大枣加茯苓。如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即六味加桂枝、附子。 

14、越婢汤(加术、加半夏汤):麻黄、石膏、甘草、生姜、大枣、(白术)、(半夏)

出自原文第十四章:“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皮水加术四两。”

功效:发汗散水,清宣郁热。

释:方以麻黄配生姜宣散水湿,配石膏清肺胃郁热而除口渴,配甘草、大枣以补益中气,若水湿过盛,再加白术健脾除湿,表里同治,以增强消退水肿之功。恶风者加附子,以汗多阳伤,附子有温经、复阳、止汗之力。 

15、橘皮竹茹汤:人参、橘皮、竹茹、甘草、生姜、大枣

出自第十七章:和胃降逆。 

16、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细辛、冬花、紫苑、五味子、生姜、大枣

出自原文第七章: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歌曰:射干麻黄细冬花,五味紫苑姜枣加。

释:本证由于寒饮随逆气上壅喉间,呼吸出入之气与之相搏,痰阻其气,气阻其痰,痰气相击,故喉间痰鸣如水鸡声音。病属寒饮射肺,治以射干麻黄汤散寒宣肺,降逆化痰,方中射干麻黄作主药,细辛散寒饮助气机升发;半夏、紫苑、冬花降逆止咳化痰湿。此为治寒痰哮喘常用有效之方剂。

本文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hongzuiyixu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