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的每个阶段都有一个主要矛盾,能否有效解决关系到下一步成长

 肯定式教养 2020-01-17

最近读了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受到很多启发。

爱利克·埃里克森是美国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

他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每一个阶段都存在一个主要矛盾,如果积极地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完成了生命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可以增强自我的力量,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从而顺利地度过这一阶段,并且扩大后一阶段矛盾解决的可能性。相反,如果该阶段的主要矛盾没有顺利解决,那么就会削弱生命的自我能量,阻碍个体的发展,并影响下一阶段矛盾的解决。

据此埃里克森提出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把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指出每一阶段的特殊社会心理任务。

埃里克森的理论给了我很大启示。

埃里克森的理论非常有建设性,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符合我们辩证法的思维。正是我们生命解决一个个主要矛盾后,才能保证人们继续健康的往下发育,才帮助我们最终实现自我。

但是埃里克森的理论太复杂了,太抽象了,没有一个系统的主线,不好理解。我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和我对于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的一些思考,总结了不同阶段孩子的主要发展任务,更简单了,也更方便大家理解。

这理论绝对是我原创,也欢迎大家发表意见看法。

我根据人的个性与社会化关系,结合个体的发育规律,把青春期前的孩子分为4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主要任务。

1、0-3岁,生存任务

3岁之前的孩子主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

这阶段的孩子主要依靠的是先天本能,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婴儿的本能驱使他们想方设法的让自己活下去,因此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生存。他们冷了、热了、痛了、饿了等等都会本能的驱使他们哭喊,呼唤父母来解决他们的问题。

为了生存,孩子们会刻意的讨好父母,希望获得父母的保护。为此,即使父母百般虐待他们,他们也不会离开父母,相反会更加讨好父母。

美国心理学家哈洛曾经做过一系列的恒河猴实验,其中比较著名的一个是“铁娘子”实验,从侧面表明孩子为了生存会卑微到什么程度。

“铁娘子”是哈洛设计的一种特殊的代母,它们有的会向小猴发射钝头的铁钉,有的会吹出强力冷空气,有的会发出恐怖的叫声。这就像一个残忍的母亲,为的就是虐待小猴,让小猴离开母亲。令人吃惊的是,无论什么样的邪恶母亲,哈洛发现小猴都不会离去,反而更加紧紧的抱住它们。

如果解决了生存问题,孩子不再为自己的生存而担心,他们就会发展出自信、勇敢的心里特质,从而为过渡到下一个阶段做准备。

如果孩子总是受到批评打骂、虐待,生活在动荡不安、饥寒交迫中,他们就会变得自卑、焦虑,生怕哪一天会被抛弃,这种情绪会蔓延到下一个发展阶段中,影响下一阶段的发展。

因此,当孩子处于这一阶段时,父母不仅要提供充足的食物,还要给予足够的爱,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2、3-6岁,基础能力任务

该阶段主要解决的是锻炼身体,掌握技能的问题,逐渐学会独立。

当孩子顺利解决了生存问题后,孩子们开始走出家门,生存半径进一步扩大,生存环境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更好的适应新环境,孩子们需要健康的体魄,丰富的知识。因此这一阶段的孩子会比较喜欢运动,到处跑跑跳跳,目的就是锻炼身体,让身体适应丰富环境带来的挑战。

同时这阶段的孩子们对什么都好奇,问东问西,目的就是丰富自己的大脑,尽快的掌握生存环境的基本知识,从而能独立性的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保护自己。

该阶段是从生理上和知识上为适应环境、独立生存打好基础。

如果孩子在上一阶段没有解决好生存问题,孩子还为生存而担心,那么孩子就没有足够的信心去探索发现,因此身体机能、知识增长就会受到限制,影响独立进程。

相反,当孩子没有了基本的生存顾虑,孩子才会放心大胆运动,积极探索,具备简单的独立能力,从而为下一步的发展做好准备。

因此,当孩子处于这一阶段时,父母要学会逐步放手,鼓励孩子大胆探索,提供孩子足够的锻炼机会。而不是不准干这,不准干那 ,总是逼着孩子学习,错过了身体发育的关键期。

3、6-12岁,社会认可任务

该阶段的主要解决是社会化,内化社会规则、道德感。

当孩子们具备了基本的身体机能和知识能力后,孩子们也就具备了简单的独立能力,他们需要进一步扩大生活半径。这时候父母已经不能时刻陪伴了,他们就需要结识新的伙伴,就需要跟周围环境中的人打交道,因此他们开始社会化,寻求团队合作。

如果在上一阶段准备不充分,孩子的身体机能和知识掌握不足,在这一阶段,孩子的社会化就会出现问题,就容易被别人所歧视,排斥,变得自卑没自信,容易出现社交障碍。

这阶段的孩子开始走出家庭,越来越重视同伴、朋友的看法。而社交活动的增多,需要孩子学会社会交往技能,遵守社会交往的基本规则,掌握社会道德准则。

结合皮亚杰的道德认知理论,6-8岁孩子正属于他律阶段,儿童服从外部规则,要靠别人的监督约束才能遵守各种规则。而到了8-12岁,孩子逐步过渡到自律阶段,这个时候,规则、道德开始内化,变成他们认知的一部分,他们开始认同这些规则,即使没有别人的监督,他们也会依据自己内化的规则行事。

因此,当孩子处于这一阶段时,父母要帮孩子建立正确的规则意识,千万不要宠溺放任。一旦孩子建立了错误的规则认知,以后将很难改变孩子。

4、12-20岁,自我认知矛盾任务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的是平衡个性和社会直接的冲突,正确的认识自己。

在追求社会化的过程中,因为过于追求群体认同,孩子很容易迷失了自我,这就很容易使他们处于社会与个性矛盾中。很多时候,集体社会认为是对的,但是他从个体上出发觉得对自己是不利的,因此这种矛盾让他们焦虑。

比如社会群体认为学习是好的,是有用的,但是从个体角度自己又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学习没什么用。这种社会与个人认知的不协调使他们处于焦虑中。

他们就需要迫切的解决这个问题,重新认识自己,从而平衡社会和个体之间的矛盾。因此,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重新定位自己,认识自己。

正确认识自己,平衡好社会和个体之间矛盾后的孩子进入成年期。他们开始知道自己是谁,有什么能力,有什么需求,不会再因为社会与自己的价值观不符而那么焦虑.

自我认识始终不能建立的孩子,会处于不断的摇摆中,他们可能时而认可社会规则,时而又叛逆遵循自己的内心。这种摇摆不定的状态使得这个阶段的孩子显得变化莫测,不好说话。

这一阶段主要是孩子自己调节,父母起的作用已经非常小了。父母可以跟孩子交流谈心,但不要试图强迫孩子服从某些社会准则,这只会更多的引起他们的焦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