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爱和相信,比野心更重要

 AndLib 2020-01-18


内容来源:节选自荔枝创始人&CEO赖奕龙在高山大学夜话中的分享。

封图设计 责编 | 嘉嘉

第  4488 篇深度好文:6512 字 | 15 分钟阅读

精华笔记·商业思维


本文优质度:★★★+    口感:麻辣香锅

笔记君说:

近日,UGC音频社区荔枝确定了11-13美元/ADS的IPO发行价区间,将于明日(1月17日),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作为创始人的赖奕龙,从1999年就开始入局互联网,经历了整个PC互联网的周期,尝试了不同方向的创业。2013年,创立荔枝。
 
在2019年11月26日的高山夜话中,赖奕龙分享了自己前期的创业经历、创立荔枝的初衷、理念和底层逻辑,以及自己在创业路上的反思和对创业者的建议。

近期,笔记侠创始人&CEO柯洲向赖奕龙请教了2个问题:

Q1:“当初做荔枝时,有想到今天的上市吗?有想到荔枝产品就是今天的样子吗?”

荔枝创始人赖奕龙:“上市没多想。产品一直按照我们想的方向走,细节上有很多调整。产品一开始就确立了‘人人都是主播’、‘用户产生内容的平台’、和‘面向用户端的收费’的理念和方向。

在做荔枝之前有专门去美国考察,进行过深入思考。”

Q2:“如果没有上市,你给荔枝定一个阶段性的目标或成功的标准,你觉得是什么?”

荔枝创始人赖奕龙:“目标还是用户规模,1亿的月活跃用户。朝着这个目标看齐,我们还需继续努力。”

以下内容为赖奕龙在高山夜话的分享节选,enjoy~

▲荔枝发展历程、创始人赖奕龙感悟节选

一、创业,是场持久战

我从1999年开始创业,10年一个周期,在1999年到2009年间,我看到过很多互联网公司的起起落落,有的公司存活下来了,有的公司起来后又消失了。阿里、腾讯、新浪、网易、百度……在PC互联网时代活下来的企业屈指可数。

今天,和大家分享4点创业二十年来的思考和收获:

1.不执迷于追风口,如何基于自身积淀做创业方向的选择?

第一点,我觉得创业,就要做自己真正热爱、并且相信的事。这样,才能看得更明白、做得更持久。

如果只是一味追风口,区块链来了做区块链,AI热了做AI,那很难把一件事做成。我见过太多因为追着风口走的企业,风光了一时,三五年后没了音讯。

我和雷军总很早就认识,从功能机时代起,他口袋里就一直都有两台手机,他对手机的热爱无与伦比。在会议上,如果你和他一桌,他就会掏出手机对你讲个不停。从功能机过渡到智能机,我觉得小米能做成,离不开雷总对手机领域创业的热爱和相信。

再比如,阿里巴巴做电子商务。一开始,没有物流、没有支付,即使是本地配送也很容易失败。那时候我甚至认为电商是个骗人的东西。

但后来,阿里用支付宝解决了支付问题,扶持四通一达解决了物流问题。因为马云热爱并且相信电商这条路是可行的,所以他就一直坚持做下去。


“热爱和相信”是我创办荔枝的起因。我从小喜欢声音,听收音机,曾经的梦想是做电台主播。

这和我之前长期的创业经历有关,做了那么多,野心那么大,也不见有太大的收获、成功。所以选择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进入了声音这个赛道。

因为热爱,启动前,我专门去美国硅谷做了调研。当时有:音乐、声音书、中文播客多种选择。

音乐:2013年已经有了QQ音乐,腾讯把版权买的差不多了;

声音书:2013年,亚马逊的收入不高,但财报里有一个“声音书”(Audio Book)的收入,每年有几十亿美金。

前提是因为美国传统出版的很多声音电子版权都归属于亚马逊。但我后来对比中国发现,中国只有一小部分人看传统版权,大部分还是看网络文学、玄幻文学。而这些版权都被盛大文学所掌握。此外,还有京东做的掌阅,做无线阅读。

这个市场本身四分五裂,并且传统出版涉及用户面窄。

经过对比分析,我最终选择了“播客”。当时(2013年)只有苹果在做(Podcast),他们公布了一个数据:全球115个国家,有10亿人用过Podcast。因此当时我就判断这是个很好的方向。

从美国回来,我又去查了中国广播电台的收入数据,发现广播电台生存得很好,地方台不愿意并到电视台,因为人少,奖金高,但并在电视台就是亏损的。所以我最终决定商业模式不做广告,而是专注做向用户收费的模式。

接着开了公众号,用户能在微信里听播客,没多久,用户就突破了百万。这是荔枝发展的第一阶段。

2.能向用户贡献价值的事业,才是对的方向

创业,要做一些对的事。但很多时候你不知道到底对不对,那就看这个事情是否符合你的常识。

举个例子,美团的王兴最早是做校内网的,一开始很窘迫。把校内网卖给人人网陈一舟后,他又做了海内网,我和他就是在这个时候认识的。再后来做了美团。

在千团大战期间,他的对手窝窝团领先了很多,他压力很大,用大量的钱开始打补贴战。后来,我问了他联合创始人阿赖(赖斌强)一个问题:

“千团大战时,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他说,“那时候做了对的事情,做了很多系统来帮助商家。”虽然当时无法判断打补贴这个策略对不对,但他们认定帮助商家这个事是对的,于是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财力去搭建后台系统。后来,他们胜出了。


商业上大多数的成功,都是因为做了对的事情。

阿里的支付宝、京东的物流为用户做生意(商家)、消费(消费者)提供了便利;

腾讯的QQ、微信丰富了用户的社交;

……

这些能够真正帮助到用户的事情,就是对的事情。

2017,知识付费掀起了热潮,大家都认为知识付费才是未来。为了说服团队不去追热潮,我组织了两天的会。

“我们荔枝的企业文化是帮助人们实现声音的才华,不是帮助名人展现声音的才华。如果我们做了知识付费,就要冒着失去原有草根用户、原来使命的风险,去要帮助名人。”

我反复强调荔枝的初衷和使命,反复强调要做真正能帮到我们用户的事,做对的事。

3.打持久战,做难的事、做有积累的事

做的事刚好站在风口上起来,那是好事。但并非每个创业者都有这么好的运气,碰到一个大风口。

比如已经上市的拼多多,市值400多亿美金。这样的风口,绝大部分创业者是很难碰到的。

我见到的很多有所成的创业公司,是做了一开始没人愿意做的事、解决了一些很难的问题。

当你觉得很迷茫的时候,我建议沉下心来,选择一个很难的、对的事情,坚持做两年、三年,有了积累,也许慢慢就能见到期盼的效果。

分享一个我认为很经典的案例:携程

今天的携程,地位非常牢固。它的积累是怎么做起来的?

做互联网其实是非常苦的。携程最早做了两件事:

在机场发VIP卡,用地推的方式发展会员。这个事看起来很费劲,但有积累。当时携程给的提成很高,地推每天扫几栋楼,能带来近10个有效新增客户,而且用户只要成功从携程上预订3次,忠诚度就很难被动摇。

就这样,他们坚持在机场覆盖了几年后,高端的用户基本都被覆盖到了。

搭建呼叫中心(Call Center),提供预订机票等客户服务。那时候没有微信、支付宝,携程提供的买机票方式是:打VIP卡上的电话(呼叫中心)。

当时,创始人梁建章说了一句话:“公司不需要特别大的网,客人一个电话就过来了。”


和同时代的新浪网易、BAT不同,携程不是靠互联网业务起家的,但它通过坚持做地推和Call Center(呼叫中心),有了多年的积累,很多竞争对手意识到后,已经无法入局。

再比如Zoom创始人兼CEO袁征。他说刚做Zoom时很艰难,因为视频电话这个市场很拥挤,有很多大公司,大多投资人也不看好,认为最终的结局是被大公司吃掉。

▲高山大学夜话现场图(左:文厨,右:袁征)
来源:高山大学

从创立开始,他始终坚持做一个事:

增强用户体验,做细节,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

最终,Zoom突围而出,上市后成为了一家市值200亿美金的公司。袁征也被誉为硅谷最为成功的华裔创业者之一。


对于创业来说,“闪电战”固然是个很好的策略,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碰到这么好的时机,背后需要强大的资源支持。更多的创业者,还是需要像袁征这样凭借实力,一步一步打“持久战”。

我做荔枝一直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荔枝的口号是“重新发明电台”,根据多年来对电台的研究,我发现听众都很喜欢互动,比如主播抽取听众发来的短信,读出来和大家分享等。

所以我想做的是一个互动式电台。创业时,我曾和同事描绘过这样一个场景:

“有一天,我们要实现,人们在汽车上听的不是电台,而是随时随地可以和很多人聊天、互动的网络电台。”

到今天,这条路我们只走了三分之一,还有很多需要长远规划的路没走完,我们要继续走、坚持走。

做成任何一件事,都源于自己对这件事的热爱和坚持,从而比别人看得深、更耐得住寂寞。即使不被别人看好,能坚持走下去,也许就能走出一条好的路子。

4.打透中国互联网圈层

中国互联网是分层的,对于创业者来说,这个圈层怎么打透,非常重要。

我们所指的互联网,大部分做的都是北上广深的生意,北上这一圈也就几千万人。

此外,还有南京、杭州、成都这样的新一线、省会城市,以及省会城市以下的不同圈层。在北上广深这个圈层很火的东西,其他圈层的人可能根本没听说过。

举个例子,我在富士康做农民社区时,有人投诉我们不允许他们把自己的手机号发到社区,目的其实是保护他们的隐私,但他们反而愿意公布。

开放后,那个人在社区发了一条信息“今天我生日,我的电话是……”第二天,他哭着把锦旗送到了我们的驻点办公室说,“这是我这辈子过得最幸福的生日,昨天有200多人给我打祝福电话。”


拼多多为什么能两年上市,成长为市值400亿美金的公司?就是因为它看到并打透了中国互联网圈层,将生意覆盖到了“五环外”。


但是要注意,看到新市场时,别太早进入,要迟钝一点。新市场的出现需要一个过程,太早进入会犯“方向对了,时机不对”的错误。

二、我和创业伙伴的深度缘分

1.与文厨共同创业

我和长城会、高山大学创始人文厨相识于2000年。

▲赖奕龙和文厨

当时,文厨在广州做了一个“第四媒体”的个人网站,是媒体人的交流社区。为了活跃社区,他会经常举办一些活动,我时常会去和他一起组织,一来二往,就熟悉了。

不久后,他开始创业,做移动增值业务,他邀请我一同合伙创业。

创业不易,没钱没资源。有一次,去拜访客户,吃饭超了预算,付完钱,一摸口袋,打车回公司的钱都不够了。俩人把口袋里所有零钱加起来,刚好可以筹够坐地铁的钱,在地铁上,我们说,“以后有钱了,我们第一件事就是买辆车。”

之后我们的第一个公司卖了,如约定,我买了一辆车,他也买了一辆。互相调侃,“我们总算是有车的人啦……”

我记得,当时为了和运营商加强关系,多些商机,刚听说运营商的同事们喜欢打高尔夫,我们就去学打高尔夫,他还借机组建了一个“南方高尔夫鹰队”。

后来我们找到了一个共同喜欢的方式——看电影。我们邀请运营商的朋友们一起看电影,每次“天河电影城”有首映礼,我们就呼朋唤友,不亦乐乎。

后来,我们成立的第二家公司,高歌猛进,过于乐观。和投资人出现了分歧,折腾得心力憔悴。最终,第二次创业失败,合伙四年后,他去了北京,我去了上海。

再后来,他在北京创办长城会,我又回到广州重新创业。我们相约,各自创业,相互扶持。

每次他来广州,问我最近怎么样?有时我会说,“最近在富士康蹲点,和农民工交朋友”;有时又会说,“最近在做产品内测,新版本更新。”

而我也会去北京参加他举办的GMIC大会,到处听听会,找找灵感。

(笔记侠注:GMIC大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盛会—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

2.关于高山夜话

文厨做高山夜话是有渊源的。

(笔记侠注:高山夜话是高山大学打造的闭门式特别课程,主要以创办人文厨及高山大学学员与全球知名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等的对话交流形式呈现。文厨已分别邀请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前院长钱颖一、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盛大网络董事长陈天桥、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钹、清华大学教授毛淑德、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夏志宏、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小米集团总裁王翔等人进行对话)

早在2000年左右,丁磊就曾像我这样,分享了自己的观点,那时,他还没成为首富。他当时说,“互联网很有优势的,网易很快就可以盈利了”,很多人不相信,我们也半信半疑,股票当时跌到了一块以下。

后来,大概过了一个月,网易公布了财报:盈利了一块钱。当时这个消息很轰动,股价大涨之后一发不可收拾,今天,已经涨了几百倍、上千倍。

3.决定加入高山大学,学习科学:提升底层逻辑、升级认知

三年前,文厨创办了高山大学,邀请我成为了第一批实验班同学。他说:

“科学复兴,穿越千年”;

“No Education Only Learning(没有受教,求知探索)”;

“让影响影响影响(让有影响力的科学家影响有影响力的企业家)”

“……”

通过在高山大学的学习,我发现,很多我过去创业时遇到和踩过的坑,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都能找到解答。比如“进入新市场过早”这一问题,如果当时能够进一步分析、探索出新市场底层的发展规律,也许就能绕开这个坑。

………


以上是荔枝CEO赖奕龙在高山夜话分享的内容节选。
 
此外,他还分享了他对中国互联网圈层的详细解读、创办荔枝前的创业经历和感悟、以及创办一家企业所需掌握的底层逻辑等等。

明天(1月17日荔枝上市

笔记侠创始人&CEO柯洲将随赖奕龙一同

去到美国纽约纳斯达克现场

和赖奕龙、文厨共同对话

将在更新学堂进行现场直播??

购课后可添加堂妹微信:bijixia04直播群

并查看荔枝CEO赖奕龙的更多分享??

请扫码??

高山大学,成立于2017年。创办人文厨,在第二届(2018年)的开学典礼上强调了3个坚持:

1.坚持以科学家授课为主,带领创业者企业家探索科学的乐趣;

2.坚持全球化,丰富多元、尊重不同、包容兼蓄;

3.坚持一起探索,一起共享。高山大学的每一个同学都是获取者,获取智慧、知识,每一个同学也是贡献者,贡献智慧、贡献时间。

除了荔枝CEO赖奕龙,还有很多企业家、投资人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洞见之后,选择通过学习科学,进一步更新自己的认知。

如: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复星集团联合创始人梁信军、完美世界CEO萧泓、StarVC创始人任泉、《最强大脑》主持人蒋昌健、微博CEO王高飞、小米集团总裁王翔、“中国巴菲特”但斌、虎牙CEO董荣杰、苏泊尔创始人苏显泽、宝岛眼镜董事长王智民、同创伟业董事长郑伟鹤、货车帮创始人戴文建、贝恩投资董事总经理王励弘等等。

吴国盛(清华大学教授科学史系主任)说:“学习科学会加深对现代社会的理解,现代工业、商业逻辑,都有其科学上的渊源,学习科学可以提高一个人的精神高度、思维水平、格调品味。”

吴军(丰元资本创始合伙人、前腾讯副总裁)说:“知识有‘术’和‘道’两个级别,有的大学教的是‘术’,教具体去做什么事,高山大学讲的是‘道’,教你看待世界的方法,教你可重复性的不断成功。”

张首晟(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说:“科学精神本质上是自由的精神,让思维不受限。只有学会用科学思维来思考,才能实现本质上的思想‘自由’。一个人要训练自己有一颗自由的心灵,就必须学习那些看似无实用性质的知识。”

为了帮助更多的创业者跟随世界顶级科学家训练科学思维,并将其运用到企业经营中。高山大学(GASA)线下学费68万/人的科学课程,同步上线更新学堂,普惠更多决策管理者,线上学科学,线下学商业,提升底层逻辑能力。

▲ 高山大学学员

▲ 高山大学校董

▲全年课程表

《高山大学|科学商业年度课》

线上999

年后将上涨至1299

上线半年来

已经有两千名学员参与学习

其中企业CEO占比19%

创始人占比15%

总经理占比10%

中高层占比21%

 扫码链接CEO圈子

2000+CEO做同学??

面向:企业家/创业者、投资人、高管/决策层、独立思考者、创新者。

你将获得:
 
线上:
 
1.230+线上视频课程线上学科学思维,线下学商业实战。吴国盛、张首晟、霍金、鲁白、卫哲、李开复、吴军等知名科学家、投资人、企业家,带你用科学思维探索商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其中包含2位诺贝尔奖得主、1位图灵奖得主、7位院士、4位名校校长。
 
2.线上社群,陪伴解读:加入线上社群,按时完成课程作业,与众多CEO、投资人交流、链接。班主任和柯洲会督促大家学习,实时解答学习困惑。


▲线上课程部分学员名单

线下:


1.线下城市站学习活动:2019年8月~11月,已成功在深圳、北京、上海举办线下科学、商业学习交流会;未来计划将在成都、重庆、长沙、武汉、厦门、广州、杭州、青岛、郑州等城市举办。

▲线下城市站学习活动

2.有机会参与高山夜话,同一线企业家/科学家面对面: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终身教授郭毅可、Zoom创始人袁征等一线科学家、企业家面对面交流碰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