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夺门之变”发生当晚,于谦正在做什么?他为何不出来阻止?

 历来现实 2020-01-18

提起于谦,在这个泛娱乐时代的普通人肯定会想到北京德云社抽烟喝酒烫头的二当家;可对于明粉的第一反应想必是"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明朝民族英雄兵部尚书于谦。
于谦并非行伍出身,然而有的人就是天赋异禀。拿起笔来满纸的锦绣文章,投笔从戎立刻又是满腹韬略。于谦就是这么让你不得不服的一位!这位大咖可以说是干啥成啥,时任地方官多年,两袖清风且政绩卓越深的地方官民拥爱。终于在正统十三年(1448),到京师任兵部左侍郎由此开启了这位民族英雄开挂的后半生。

刚任兵部尚书第二年,明朝就发生了历史上人人皆知的"土木堡之变"。 当时瓦剌首领也先率军进犯,阉人王振蛊惑英宗朱祁镇率军出征。这位英宗皇帝还真是著名的情商高,智商低。当时御驾亲征也是一腔热血令军民振,但是用人不淑,指挥失当最终不仅没取得胜利还全军覆没,自己也被掠去当了人质。
英宗被俘,明朝一下子陷入了灭国的危机之中。
阉人吓得来不及蹲下就给尿了,力挽狂澜的正是时任兵部尚书的于谦!
正统十四年(1449年)郕王朱祁钰摄政,国不可一日无君,同年在于谦劝说拥立下登基,年号景泰。
瓦剌觉得有朱祁镇在手,要赶紧回来再敲诈一笔,同年秋再次发兵京都。当时的"占星师"男巫徐有贞等人力主南迁。硬汉于谦力排众议,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个硬朗明朝臣子的气节。在于谦的指挥下,完成了著名的京师守卫战,瓦剌虽然兵临城下,然而就是无可奈何。明朝前后城池之固,后有大军之援,瓦剌部队偷鸡不成蚀把米,啥好处没捞着。
这边于谦先是拥立新君,后又守卫京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取得了新君朱祁钰的信任。于谦感觉人生达到了巅峰,感觉达到了人生的高潮。达士如弦直,小人似钩曲,男巫徐有贞等人却视于谦为眼中钉肉中刺。
在此提一下,既然朱祁钰倚重于谦,于谦又拥立朱祁钰,这哥俩这么好,那后来发生"夺门之变"时,于谦又在哪里呢?
上面说瓦剌首领也先在京都之战中没捞到啥好处,就捞到个情商高智商低的朱祁镇,这老朱倒是跟看护自己的守卫混的铁磁,后来这个瓦剌的看护还跟着朱祁钰投奔了大明。瓦剌首领也先心想手里的这个太上皇越来越不值钱,还天天白吃白喝活得乐乐呵呵的,心里怎么也不是滋味。于是想到一招不杀人但诛心的锦囊妙计:干脆做人情把太上皇送回大明。这也就导致了景泰八年(1457年)的夺门之变。
朱祁镇回来之后对朱祁钰说:我来了,老弟!但是老弟本着一山不容二虎的原则把老哥囚禁宫中,宫门上锁灌铅。这把丢了钥匙的同心锁一锁就是6年。
光阴轮转,于谦在兵部尚书的位子上殚精竭虑,徐有贞伙同伙小伙伴蝇营狗苟。终于等到了景泰上元节,朱祁钰病重,防务松懈。
在这里我的交代个明朝的上元节休假制度。明朝的上元节的假期还是很慷慨地从正月十一开始,直到正月二十。《万历野获编》记载明成祖曾下诏:
"这几日官人每都与节假,著他闲暇休息,不奏事。民间放灯,从他饮酒作乐快活,兵马司都不禁,夜巡著不要搅扰生事,永为定例。
就是说这几天大家都要乐呵乐呵,放松放松!
景泰8年(1457)年的正月十六,可朱祁钰身患重疾,哪有心思赏灯放花。然而徐有贞却一刻也每天停下来,他知道要想拔出于谦这个眼中钉,现在是最好的时机!趁着节日没有宵禁,防务松懈徐有贞伙同杨善、王骥、杨善、王骥等人为同党,以瓦剌来犯保卫京都为名闯入宫内放出了囚禁的朱祁镇。此时重病中的朱祁钰全然不知,直到第二天朱祁钰听到早朝的撞钟擂鼓才惊愕的问:"莫非是于谦不成?"!想必此刻的于谦没有出差,还在京中,这位病重的皇帝还以为是于谦谋位。
那么于谦在做什么呢?史书没有对当晚于谦的记载,但我们从皇帝的疑问中知道于谦就在北京。从永乐大帝的诏书中猜测上元节刚过,于谦也是在假期之中。正月十六正是民间祭祖之时。于谦全年尽忠,只有此时尽孝!当晚作为兵部尚书他肯定是收到了宫内的消息,起兵?然而有什么意义呢?老铁皇帝时日不多,又无子嗣,谋与不谋新的皇帝必定还是朱祁镇的!何必徒增一场杀戮呢!看着上元的宝马香车鱼龙舞,一时欢愉还是留给京城的百姓吧。
徐有贞之辈这么操之过急,无非是想占有个拥立之功吧!于谦知道自己的结局,可哪有什么可怕的呢!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他想起壮年之时的诗句,抖抖两袖清风!合衣安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