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炎不是普通的炎症,容易反复发作,一般的药物很难根治。该病多发展缓慢,而且每个人的病情也不尽相同。那么,结肠炎的中医辨证是什么? 结肠炎病位在肠,与肝、脾、胃、肠等脏腑有关。初起多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犯及脾胃。或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或因湿热之体复饮食生冷以致脾胃损伤,导致脾失健运,清浊不分。或因感受暑湿热毒之邪,从而湿热毒邪内蕴,下迫肠道,气血凝滞,壅而化脓。出血日久,亦必耗血伤阴。 结肠炎患者久病人络,可致瘀血内阻;病久脾肾阳虚,清阳不升而中气下陷,温运无力而胃关不固。 有以下几种类型: 1.脾虚湿热症状:腹泻,次数不等,里急后重,或肛门灼热,粪便中挟黏液脓血样便,味腥臭,腹痛,小便短赤,乏力消瘦,发热,口苦纳呆。舌苔黄腻,脉细滑数。 辩证施治:清热解毒,化湿消滞。 2.肝旺脾弱症状:腹痛即泻,泻后痛减,常因抑郁恼怒、情绪紧张或激动而发作,大便夹脓血,胸胁胀满,烦躁易怒,暖气纳呆,肠呜腹胀,头痛时作。舌淡红,脉弦细。 辩证施治:抑肝扶脾,止泻止痛。 3.瘀阻肠道症状:腹部刺痛,按之痛甚,大便中常夹脓血或紫黑色血块,面色晦黯。舌黯红,有紫斑,脉细弦。 辩证施治:理气活血,逐瘀止泻。 4.脾胃虚弱症状:大便搪薄,可挟有黏液,或混有大量肠垢、脓血,甚则泄泻不止,饮食不当即有发作,乏力倦怠,食欲不振,面色?s白。舌淡苔白,脉濡细。 辩证施治:益气升阳,健脾止泻。 5.阴虚内热症状:腹泻时作,腹中隐痛,便血鲜红黏稠,常伴有午后潮热,盗汗,心烦不寐。舌红少苦,脉细数。 辩证施治:滋养阴血,清热止泻。 6.脾肾阳虚症状:黎明之前,肠鸣腹痛腹泻,泻后则安,大便为黏液血样,遇寒即发,形寒肢冷,口淡纳少,喜热饮,腰酸乏力,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辩证施治:温补脾肾,涩肠止泻。 以上是结肠炎的中医辨证方法,结肠炎通常病程反反复复,久治不愈,给患者带来了极大困扰。当患者疼痛稍有缓解的时候,一定不能放松警惕,需要注意饮食调理,以免复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