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险家族聚齐:灰犀牛、黑天鹅,金丝猴、大白兔

 songsgt 2020-01-19

在去年中兴事件发生后,我写了一篇案例分析文章,《中兴事件,暴露了中国管理软实力的“脆弱性”》,其中我将中兴事件首次定义为一个典型的“灰犀牛”事件,那么灰犀牛事件的特征是什么?

米歇尔·渥克在2016年出版的《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一书中描述:灰犀牛体型笨重、反应迟缓,你能看见它在远处,却毫不在意,一旦它向你狂奔而来,定会让你猝不及防,直接被扑倒在地,它并不神秘,却更危险。“灰犀牛”是一种大概率、大影响的事件。

那么我们再仔细回顾一下中兴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完全符合这个特征的。

“灰犀牛”事件的提出,其实是和前些年提出的另外一个概念相对应,那就是“黑天鹅”事件。塔勒布在2007年出版的《黑天鹅》一书中,描述了黑天鹅事件的几个特征:小概率、大冲击、不可预测性。

十年的时间,从黑天鹅到灰犀牛,我们对关注的风险从小概率到大概率,体现的是外部环境的波动性加大、复杂性增强的结果。

黑天鹅还没飞走,灰犀牛又紧跟着跑来!

不管是黑天鹅还是灰犀牛,它们共同的特征是一旦发生,冲击力极大,这才是我们关注他们的根本原因。我们看到近年来国家层面的政策和文件中,对这两类事件是频繁提及。

那这两个风险类型是不是涵盖了所有的风险场景?

不是的,我今天帮大家再扩展一下另外两个场景。

我们评估风险经常会用到一个工具,叫风险图谱(Risk Map),横轴表示概率,纵轴表示影响的程度,我们借助这个工具来分析下风险的几个场景。

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把灰犀牛和黑天鹅分别按照概率的不同放在纵轴的上方,影响力比较大的位置。

那么纵轴的下方分别对应的是大概率、小影响和小概率、小影响的两类事件,我想了很久,我找到了“金丝猴”和“大白兔”两个动物来代表。

猴子给我们的印象是顽皮好动,但带来的伤害不大;而兔子更是温顺安静,好像对外界形不成什么威胁。

“金丝猴”和“大白兔”这两类事件的共同特点是一旦发生,也不会有致命打击,所以我们都对“灰犀牛”和“黑天鹅”关注很多,对这两类事件却关注度不够。

在企业中,我们对待这几类事件的策略也是不同的:

灰犀牛事件:企业会尽量选择规避、回避的方式,或者有可能的情况将其向“黑天鹅”或“金丝猴”方向移动转换;

一般来讲,企业的管理者是不会允许灰犀牛风险长期存在的。

黑天鹅事件:企业会尽量选择用转移和分担的方式,用固定的小成本对冲小概率的大损失;

金丝猴事件企业会选择控制和降低此类事件的发生频率及部分影响;

大白兔事件:企业认为处于安全区,会选择保持现状。(但也要警惕兔子蹬鹰的极端情况)

需要重点注意的一点是,我们熟悉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关注的是金丝猴事件类型,通过完善制度和规范流程防范这样的事件,但对于灰犀牛和黑天鹅事件,仅仅完善制度和规范流程还不足够,还需要更高超的洞察力和决策力,而这正是风险管理领域所强调的内容。

大变局下的大趋势

企业管理者虽然不愿意与灰犀牛风险共存,但大变局下的灰犀牛风险却越来越多,这是外部环境的巨大波动导致的,没有人可以抵抗,这是大势所趋,我们必须接受这样的现实。

我们的美好愿望是回避、规避掉灰犀牛风险,或者是将灰犀牛风险转化为黑天鹅或金丝猴风险,但实际情况是,正有一批原来被定义为黑天鹅和金丝猴的风险,正在朝着灰犀牛的方向移动:

  • 你能够想象一张黑洞照片竟然一天之内让视觉中国的网站关闭?

  • 你能够想象一段视频会让德国奔驰和经销系统广受质疑?

  • 你能够想象马云一句996会让他深陷旋涡?

  • ......

智能互联时代的“蝴蝶效应”会传递的出奇的快,快到让你还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连因果之间都无需等待、即刻体现!

企业决策者的风险管理意识决定了企业能走多远,华为的任正非和海尔的张瑞敏天天在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惶者可生存,企业反而发展的更好!

面对风险,不能一味躲避,也躲避不了,我们应该骑上灰犀牛、驼上黑天鹅、背着小猴子、抱着大白兔,学会与风险共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