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00081、社會分工在跨界危機

 張愈 2020-01-19

​  夜郎自大/社会认知相对性增强的危机

 


        從塗爾幹出生到今天才150年左右,加上他對歷史的“社會事實”般的瞭解也只不過200多年。

  今天的我們,進入了後實證時代,强调个人拥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社会学研究的基础作用。塗爾幹的“社會事實”早已經動搖或瓦解ing,實證主義宣導/建構的有關理論組件,強勢的存在/影響ing,至少是像艦載機起飛的擋板,箭發的弓——不可缺少!

  本書像實證主義的風格一樣,嚴謹而規整,邏輯性很強。分為六大板塊:社會事實、觀察準則、區分準則、劃分準則、解釋準則、求證準則。

  1、社會事實:外在約束人們行為的獨立存在的社會現象,這現象強烈的吸引著人們且相對長久的固定的存在著,這一現象屬於社會的物,它有明顯的界限,不能通過內省來認識自己,必須通過人們對它的認知及由此所採取的行動來界定它的形式以代表它。

  2、觀察準則:觀察的當然是社會現象,觀察的目的為了研究,那就必須找到“相對靜止”的社会现象——所謂“社會事實”/物。社會現象分為:自發的和有意識的組織行為。總之,觀察準則的確立是為了找到固定的現象,便於研究。

  3、區分準則:“區分”就是縱觀歷史,社會不是靜止的。這裏的區分是指:找到如今的普遍現象,再翻到它之前去觀察,然後找到今天還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就是“社會事實”。

  我認為他的意思是:舉一反三,縱觀過去幾個階段都存在的就可以認定為是社會事實。這使得我想起了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這一做法就是海德格爾在分析了“存在”之後,用“時間”來解剖“存在”的辦法,雖然維度不一樣,頗為類似。

  4、劃分準則:所謂的“簡單社會”,實際上就是界定“社會事實”/社會的物。他提出了“社會種”的概念,也就是簡單社會的硬核,還是社會事實。

  5、解釋準則:他這裏的解釋,實際上就是深入研究“社會事實”,尋找它們之間的構成與功能。和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裏的解釋對比一下,就知道:這是對”社會事實“的解釋,是為了學術研究,而不是為了“社會事實”本身。

  6、求證準則:它沒有離開科學的“社會歷史事實”,也就是說,他的求證仍然是科學的方法,只不過比非社會學採用的方法更加不規範/更簡單而已,是和科學的驗證一樣,前後左右多方驗證。

 

  我們都知道塗爾幹有著名的《自殺論》,在本書中,他也時不時把犯罪作為例證,所以,我們也舉個例子:

  比方一驚駭的重罪犯。

  1、他犯下的罪行對社會影響很大,吸引/約束著人們的對此類事情及其相關的看法/行為,最典型的就是所謂的“寒蟬效應”,說明其相關性,這很符合社會的互動/聯繫特點。

  2、對於這樣一種病態現象,它是如何形成的,書中強調犯罪是一種正常的社會現象,我的理解是:“有犯罪”屬於一種社會正常現象,根據作者的解釋,我們可以看出,必然與偶然的相互關係,也就是說犯罪是一種個人(或偶然犯罪)與集體意識(或整個社會)的對抗。

  3、至於重罪犯的如何形成的?這是個深層次的問題,需要近乎於心理學的研究。但是書中有一段話非常切合對此的理解:一個人在與集體對抗成功之後,容易進入安逸的(慣犯)狀態,即:徹底把自己擺在了“反社會”的倫理/道德等的病態社會心理意識裏去了。

  4、对這種重罪犯的现象的分析,無需“研究”,幾乎就是禿頭上的蝨子——明擺著的。這裏需要說明的是:它約束著人們的行為,在尋找“簡單社會”的研究需要情況下,區分、劃分都很簡單,因為這種“社會事實”嚴重影響著我們的社會生活,在這裏強調的是解釋功能和互動性對社會學研究的重要性。

  5、至於“求證”,也是科學的研究,通過哲學、倫理、道德、法律,甚至是宗教,來構織科學的邏輯。

 

  從實證主義對社會的重大劃分功能到今天的再否定而所謂的後實證主義,我們有時候不得不相信“循环”的社會現象,說到底都是人類在與自然/宇宙和我們創造的人類社會的互動等等綜合的集體意識。一方面把社會分為正常狀態,一方面又不能徹底消滅病態,甚至可以說一切的一切都是物質和空間的混合物,你找不到純潔的物質,也找不到沒有物質的空間,一切都是相對的/融合的。

  對於社會學方法的準則,從歷史縱觀來看,它也是相對的,向後看的話,容易總結;向前看,看他未來做什麼?現實的看,約束人們當前行為的強弱,以及與集體/主流意識的互動效果。

  從社會學自身的作用來看,還是傾向於改變社會事實的行為;從自身的功用來說,對行為的引導正確與否。作為準則本身,不管是禁止,還是約束,它都是對社會的/集體的尊重或屈從。

  就像此時此刻,我正在一邊打字,一邊看英國王室查理王子和妻子脫離英國皇家身份的報導一樣,一方面:我們為英國王室幾百年來的規則被打破感到困惑;另一方面,這種少見的不要那麼尊貴的身份,特別是各種待遇感到不可思議。在這個社會事實面前,集體意識,也就是英國人的集體榮譽感受到了威脅;另一方面查理王子和妻子為了個人的自由而不惜拋棄皇家身份。

  社會學方法的準則是集體的正態的取向,對於驚駭的犯罪者是掙脫形成的不正常心理認知的壓制的跨界行為,對於查理王子和妻子也是一樣,他們覺得他們應該有權力去享受屬於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幾百年來,皇室為英國做出的貢獻或犧牲?至於英國皇室的尊榮,也是離不開個人/家庭與國家的相對性,不同角度,分類/劃分/解釋/求證……。

        社会相对性/互动性的增强,一方面形成矛盾的尖锐和难以调解;另一方面,跨界变得容易和偶然。

  社會事實都是複雜,所以,塗爾幹強調要找到“簡單社會”;因為複雜,所以要深層次/多角度的觀察;因為複雜,所以,需要強力的劃分/明確的分類/不得已的解釋/以及依賴科學的求證。

 

  張愈 2020年1月19日1843週日與廣州

 「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未經許可、禁止影響/截圖、等任何侵權行爲,違者必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