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岁朝清供与插花过年

 稼穑居 2020-01-20

本文参加了【欢欢喜喜过大年】有奖征文活动

今人多有文章提到,“插了梅花便过年”这句话,出自汪曾祺,其实非也。在《岁朝清供》一文末尾,汪老说,他曾见一幅旧画,画的是一间茅屋,一个老者手捧一个瓦罐,内插梅花一枝,正要放到案上,题曰“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接下来,汪老不无赞赏地说,这才是“岁朝清供”!显然,汪老这里引用的是旧画题诗,并非出于自家手笔。

还有人说,这句话出自郑板桥《寒梅图》题诗。但据宋伯勤先生考证,郑板桥《寒梅图》上的题诗“寒家岁末无多事,插枝梅花便过年”是从《画谱》中觅得。可见,这句话也不是郑板桥原创。在李渔的《芥子园画谱》中,确有《梅谱》一章,但那都是画梅的技法,并无题诗。

循此查考开来,见《镇江日报》芙蓉楼副刊有篇以此为题的文章,原话出自补白大师郑逸梅之口:“某岁某夕,予遇沪上名士钱芥尘。钱问曰:过年忙劳何?予答曰:一切从简,插了梅花便过年。钱曰:吾更简,不插梅花亦过年。”看后,不觉击节赞赏,“不插梅花亦过年”更加超逸洒脱。

“岁朝”这个词,常见于古书,听起来文雅,也有点儿生僻,说白了就是大年初一早上。阴历除夕之后就是“岁朝”,所以也叫“岁旦”,其实就是一元复始,等同于阳历的“元旦”。

“清供”之说,追溯起来与祭祀有关。过去,遇有节令庆典,祭天地、祭神灵、祭祖先,是要摆放供品的,所谓供奉。习俗的供奉比较厚重,以彰显诚敬。这事到了穷酸文人那里,只能因陋就简。所谓清供,好听一点说,就是清雅的供品。

清供物件,不限实用,意思意思而已。哪怕是一束芦花或菖蒲,亦可增添厅堂或书斋野趣。“插枝梅花便过年”,简朴,清雅,无疑是名副其实的岁朝清供。

插花艺术在我国已延续了上千年,起源于六朝,盛行于唐宋,普及于明清。《南史·齐晋安王子懋传》中说:“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甖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法苑珠林》卷第三十六也有同样记载。这说明,插花缘起于佛寺,是谓“清供”,尔后浸漫到宫廷和民间,渐成风习,并衍生出许多名堂,且越来越讲究。其实,“清供”的主旨是清简、淡雅,为的是让厅堂、书斋、案几多一点生活情趣,附庸风雅反倒显得俗气。到得后来,“清供”的内容愈益泛化,泛指置于案头观赏的物件,包括盆景、插花、时令蔬果以及奇石、古玩、文房四宝等。“清供”也是画品,谓之“清供图”。在文人看来,这是雅好,在百姓那里,则叫摆设,寓意上没有本质区别。瓶中插一朵鲜花过年,不亦说乎?(文/王兆贵)

(原载《澳门日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