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次函数“定轴动区间”下的最值问题探究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0-01-20

二次函数“定轴动区间”下的最值问题探究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考压轴题出现动态二次函数研究,动态解析抛物线产生的问题,便成为九年级复习备考的一个重要方面。动点、动点、动区间各类题型中,定轴动区间问题极为考验学生对二次函数理解深度。所谓定轴动区间,是指抛物线对称轴一定,而自变量取值范围是动态的,通常情况下会寻求最值,解决通法是分情况进行讨论,对称轴在区间内和区间外,再加上特殊情况。伍家岗区2019年秋季学期九年级数学期末考试第24题,便是典型的这类问题。

题目

已知点P为抛物线y1=x²+(2t-3)x+(t+1)顶点,点Q是直线y2=(2t-3)x+(t-t²)与y轴交点,t为常数,且-2≤t≤7/5.

(1)若抛物线与坐标轴有且仅有两个公共点,试比较t与-1的大小;

(2)试确定抛物线y1与直线y2上下位置关系;

(3)若抛物线经过(k,-7/2),无论x为何值,总有x²+(2t-3)x+t≥-9/2,当2m-1≤x≤2m时,抛物线有最小值3m+1/2,设R点坐标为(m,0),按照角的大小关系判定△PQR形状.

二次函数“定轴动区间”下的最值问题探究

解析:

(1)请注意题目中“抛物线与坐标轴有且仅有两个公共点”这句话,事实上任何初中阶段的抛物线,与y轴始终有一个公共点,因此解读这句话的结果就是抛物线与x轴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这是第一层,另外,考虑到特殊情况,抛物线与y轴的公共点恰好是原点,则抛物线与x轴还有另外一个公共点。综合起来,抛物线y1与x轴有唯一公共点或者抛物线y1经过原点且与x轴有另一个公共点。第一种情况:△=0,于是(2t-3)²-4(t+1)=0,解得t=(4±√11)/2,由于t本身范围限制,只能取t=(4-√11)/2,显然它大于-1;第二种情况:抛物线过原点,因此t=-1,同时△>0,综上所得t≥-1;

(2)判断两条函数图象上下位置关系,除了几何直观之外,便是取任意垂直于x轴的直线,从上至下,先与哪个图象相交,哪个便在上方,因此本小题可用两种方法解决。

解法一:联立抛物线与直线得方程

x²+(2t-3)x+(t+1)=(2t-3)x+(t-t²)

化简得x²+1+t²=0

∵△>0

∴抛物线与直线无公共点

又∵抛物线开口向上

∴y1在y2上方;

解法二:对任意x=a,比较y1-y2

y1-y2=a²+(2t-3)a+(t+1)-(2t-3)a-(t-t²)

=a²+1+t²>0

∴y1>y2即y1在y2上方;

(3)在解读题目时,点P和点Q的坐标均可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出来,而看到抛物线经过某点,通常是将这个点坐标代入解析式中,而后面“无论x为何值,总有x²+(2t-3)x+t≥-9/2”到底作何解释?是许多学生读题时的障碍。

不妨将点坐标代入后,看看得到什么式子,如下图:

二次函数“定轴动区间”下的最值问题探究

将点(k,-7/2)代入y1后得到的式子与不等式进行比较,无论x取何值,也包括k值,总会有不等式成立,我们比较一下就知道:

y1=x²+(2t-3)x+(t+1),而不等式左边是x²+(2t-3)x+t,是不是只相差1?我们只需要将不等式稍修改一下,变成x²+(2t-3)x+t+1≥-7/2,再看左边,和函数y1的解析式一样了。也就是说,无论x取何值,y1总是大于等于-7/2,结合抛物线开口向上,顶点即为最低点,于是联想到点P纵坐标和-7/2相等,从而列出方程求解。

这一步解读之后,实质上告诉我们,满足条件的抛物线已经确定了,相应的点P、Q的坐标也确定了,分别求出得P(2,-7/2),Q(0,-3/4)

然后我们再来解读抛物线有最小值的情况,给出的x取值范围是个动区间,含参数m,而抛物线是确定的,对称轴为x=2,典型的定轴动区间,因此,我们分情况进行讨论:

①当对称轴x=2在区间内,即2m-1≤2≤2m,即1≤m≤3/2时,最小值就是顶点P的坐标,因此得到方程3m+1/2=-7/2,解出来m=-4/3,不在范围内,舍去;

②当对称轴x=2在区间左侧,即2<2m-1,即m>3/2时,最小值就是当x取2m-1时的值,于是得到方程(2m-1)²-4(2m-1)+1/2=3m+1/2,解得m=(15+√145)/8,所以R((15+√145)/8,0);

③当对称轴x=2在区间右侧,即2m<2,即m<1时,最小值就是当x取2m时的值,于是得到方程4m²-8m+1/2=3m+1/2,解得m=0,所以R(0,0);

三种情况讨论结束,也能求出R点坐标,还剩下一个难题要解决,就是判断△PQR的形状。

很显然在情形③中,几何直观判断即可,为钝角三角形,然而情形②中,颇不好判断,于是我们借助两条辅助线来判断,如下图:

二次函数“定轴动区间”下的最值问题探究

P、Q位置已确定,可作出,分别过这两个点作PQ的垂线,于是得到它与x轴的两个交点M、N,显然当R恰好与M、N重合时,为直角三角形,在线段MN上时,为锐角三角形,其余部分为钝角三角形,而M、N坐标可求,分别为M(6/11,0)和N(109/16,0),而情形②中求出的R点横坐标,恰好在线段MN上,因此它是锐角三角形。

综上所述,当m>3/2时,R((15+√145)/8,0),△PQR是锐角三角形,当m<1时,R(0,0),△PQR是钝角三角形。

解题反思

整道题目在求解过程中,其实给出的那个图基本没啥用,全部思考都在脑子里进行,包括抛物线开口方向,对称轴,动区间等,一来运动的图象无法给出固定的参考图,二来不给图自己作本身就极考验学生的理解能力,作为压轴题,也需要考查这方面的素质。唯独需要作图打草稿的,就是最后判断△PQR的形状,这也难怪,在坐标系中,用函数条件来判断形状本身就是难点。

本题第一小题略有小坑,考虑问题不周全的学生难免上当,而第二小题,对判断函数图象上下位置理解不到位的,会感到无法下笔,而在第三小题中,则考验了学生综合素养。总体来看,上手有小坑,中间理解有障碍,最后判断难下笔,属于较难的压轴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