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不尚贤,使民不争

 动力实体能 2020-01-21

      自《道德经》正式开始逆推解读以来,至今已顺利完成前三章的解读。从解读的结果来看,采用逆推的方式解读古代经典的方法是完全有效可行的,与我们的验证结果一致!

     《道德经》不是天地大自然无所不包的天道内容,而是黄帝伟大思想的重新再现!黄帝思想的再现,是我们中华思想两千多年以来的首次展现,也是我们炎黄文明主导思想的再次回归!黄帝思想的回归,不是普通意义的回归,而是对我们中华的未来将产生重大影响的回归!因为,两千多年以来,我们中华不仅没有高端的思想做基础,更不知道我们中华高端的思想是什么?

     《道德经》的真正内容就是一部完整反映黄帝思想的巨著!并且巨著的所有内容都是黄帝的亲力亲为,既有黄帝施政的想法,也有黄帝施政的理念,还有理念产生的原因和历史背景!可以说,《道德经》既是一部思想上的巨著,也是一部历史上的巨著,其对我们中华文明的意义和价值是无法估量的,无论是过去、今天还是未来,这部集思想与历史于一身的巨著都将对我们的思想认识和思想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或许我们今天的思想认识会因为这部巨著的重新再现而改变,更或许我们中华的思想会因此而得到巨大的发展和产生质的飞跃!

道经,第三章(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无為,则无不治。

道经,第三章(译文初稿)

      不尚贤才,吏姜不争,不争黄梁,高贵变贱俗。吏姜而惰之,公理滞而止之,吏贞而不争。古往圣人之治,亡贪念,锁民享,弱大志,强灭祸,尚政吏姜无真理无公允,吏民明理而不轨也,为而无为,无规则等同不治。

      以上是《道德经》第三章的原文和逆推解读结果,从解读结果来看,黄帝在本章中引入了“争黄梁”的思想概念,以及续接第二章中对以往先圣治世的批判,明确的指出了先圣们治世的弊端和不是之所在,就是缺乏真理和公允。

      不尚贤才,吏姜不争,不争黄梁,高贵变贱俗。译文中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任人唯贤,官吏再好也无人争当,不争做官吏,势必高贵变贱俗!

      官吏,指的就是宗庙(朝廷)的官员,地位较高,生活有保障,并且还拥有一定的权力。与民间百姓相比,很显然官吏是一个高人一等的阶层,是一个拥有优厚待遇的阶层,是一个脱离体力劳动运用知识和脑力进行管理的阶层,所以官吏就有了吏姜的美称,姜就是美的意思。

      不任人唯贤,官吏再美也无人去争,因为没有公平可言。不争做官吏,民心就不会向善,社会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就会丧失对美好的追求,高贵就会向低俗发展。因此,唯有公平才是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

      吏姜而惰之,公理滞而止之,吏贞而不争。译文中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官吏虽美,但懒政庸政,不思进取,原地踏步,致使公理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官吏再美也无人争之!

      官吏,不是当上了就万事大吉,而是要更加进取以身作则,成为社会和民间的榜样和标准,有了美的榜样和标准,就有了公理的认可,就有了公平的存在,就有了力争上游的精神!否则,官吏再美也无人争之。

      古往圣人之治,亡贪念,锁民享,弱大志,强灭祸,尚政吏姜无真理无公允,吏民明理而不轨也,为而无为,无规则等同不治。

      译文中的这段话是续接《道德经》第二章内容对先圣们以往做法的继续批判,从“亡贪念,锁民享,弱大志,强灭祸”这几句话的用字用词来看,先圣们以往的做法就是比较粗暴简单的强制做法,虽然非常有效,但有失真理和公允,致使很多明白事理的人们也做出了许多不合规矩标准的事情,由此,治等于不治,没有公平的规则和公允的存在,再治也是白治!

     《道德经》第三章特别强调了“公平,公理、真理、规则”的内容,没有公平,黄梁无争,没有公理,黄梁也无人争之,黄梁不争,高贵就会向低俗发展,民心就不可能向善,社会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以往圣人治世,粗暴简单有效,但缺乏真理和公允,没有真理和公允的存在,治也是白治,再治也是无用!

      那么,黄帝所说的“公平,公理、真理、规则”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就是“民”的因素!没有“民”的因素,一切的“公平,公理、真理、规则”都是不存在的,都是有重大缺陷的!唯有将“民”的因素考虑到其中,唯有尊重“民的愿望”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公平,公理、真理、规则”!

      另外,《道德经》第三章的内容中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就是“争黄梁”的思想概念。这个思想概念是黄帝思想中的一个主要思想概念,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毛泽东主席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就来源于这个“力争黄梁”的思想概念。这个思想概念不仅多次出现在《道德经》的各个章节中,还出现在我们目前已经发现出土的青铜器编钟之上!

      该青铜编钟图片由读者美玲拍摄自宝鸡青铜器博物馆,铭文内容我们将在后续的文章中继续讲解和介绍。

《甲骨文道》文章留言交流群,加管理员微信:gongjingtian1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