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中学老师的来信:我们今天该怎样教语文?

 知易行难nev5ph 2020-01-21
思想潮专栏作家

作为一名八零后的语文教师,我始终觉得:一堂真实的语文课就是一名喜欢读书的老师在课堂上传授阅读技巧、讲授阅读知识、传播文化魅力。

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那怕是一个眼神都充满了点燃心苗的作用。

可是当下的语文课堂却始终围绕了技巧来开展。每一所学校必须要有一个模式,还必须要有特色;每一所学校的语文教研组必须要有一个组内的特色模式,同可比较的同类学校来说还必须相要有优势。

每一个语文教师也必须要有一个模式,在组内要讲的有特点,听评课的评委们要听出激情、听出魅力、听出文化、听出氛围。


我很难理解,却又不得不被动接受。

给大家举个例子:

我们语文教师当下都在尝试着用合作探究的模式教孩子们语文课,学生课下预习,完成基础知识,在课堂上同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互动,以师生共同成长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主体,而是学生知识积累到综合运用的引导者。

但我始终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鸡肋的语文课。这种课上起来非常简单,形式主义痕迹很明显,学校只需要统一制定导学案,然后按照导学案的步骤一步一步的教下去就可以了。

有一次我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没有按照导学案去教课,结果学生们喊着“老师,应该教这一步了”,然后哄堂大笑。

学生笑是天真,但深入我心里的却是这种形式主义的语文课带给学生的“套路”。这就是所谓的特色和潮流吗?

看一看现在语文课上孩子们小组讨论的样子,我心中的就很酸楚:孩子们实际上都一脸茫然,但又不得不去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后一圈圈的围着学习小组转,这个组点一点,那个组指导一下,不亦乐乎!

学习小组一起“开会”,不说的永远不说,说没用的永远都没结果,能挑事儿的总会质疑,能组织的始终平衡,爱表现的永远个性。

我想,这样的语文课堂不会培养出真正爱语言和文字的学生。


还有一种课堂叫智慧课堂,我也认为值得商榷。原因在于这类智慧课堂模式下的语文课根本就是形式化的表演课。

我先说说它有多荒唐。首先要想开展智慧课堂必须要构建智慧化校园、建立大数据云平台、建造功能齐全的录播教室、购置多媒体教学设备;

其次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培养能够驾驭智慧课堂教师队伍;

三是耗费了这么多人力物力财力,你会发现你的智慧课堂的结论是已经设定好的,学生们都只是拿着平板电脑在找材料寻找教师的标准答案。

这不是有毛病吗?这类课堂除了满足学校的虚荣心和学生的好奇心,其他的什么也没有。

与此同时,发达的互联网为教师带来了灭顶之灾。网络化和集成化导致学生课上和课下网上搜索相关知识的范围和容量扩大,如果学生预习的好,语文教师上一节课太费劲了,教师的知识储备远远比不上学者;如果遇到学生不按套路的知识检索,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过程中天马行空,那你的课就很难完成学习任务。

其实,一堂语文课很简单:一名爱读书的老师把一群孩子引导成为爱读书的学生、会读书的学生,也就完成任务了。

在这里,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基础教育阶段孩子们应该掌握的语文知识进行一下普及,以供大家参考:

1.会看书本。

这里包含四个意思:一是会看书;二是会看目录;三是会看章节;四是会看结束语。

2.会写注释。

这里包含三个意思:一是能够在不会的字词边加注释;二是能够在喜欢的语段中写感受;三是能够在每篇文章或是每本书的章节后边写心得。

3.会作摘抄。

这里包含两个意思:一是能够摘抄喜欢的语言;二是能够把摘抄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可当下,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在全国各地各校优质化特色化竞争中如雨后春笋。为什么我们培育不出多少能够让教师满意、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的学生,主要就在于我们驳杂的语文教学改革成为哗众取宠的主流。

学校对理念和模式盲目追求,教师对理念和模式被动接受,学生最终成为教育的“牺牲品”。

我想,一个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师不应该去追求什么模式,我们的初心在于充分利用国家制定的教材“教会孩子们读书和做人”,不论你采用什么方法,只要达成目的、学生们欢迎、成绩能够提高,也就可以了!这难道不比“搞模式”、“搞改革”、“搞创新”来的实际?

我不敢想能够把每一个学生教成精英,我只想让学生们在毕业后,拿起一本书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可以有模有样地阅读,精准地获取知识,以及发自内心地品味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