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课研究之“教材对比深入解读,情境创生凸显本质”---以倍数与因数为例(20200121)

 充实9 2020-01-22

1

向你介绍我是谁





 

  大家好!我是来自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铁五小学的曹少敏,是朱乐平名师工作站第21组成员,有幸在此与您相遇,让我们共同探寻一课研究之路。



2

本期内容有哪些


听一听:数学学习心理学与数学学习(四)

            ---数学学习中的学科信念和学习信念(陈燕虹)

读一读:教材对比深入解读,情境创生凸显本质

            ---《倍数与因数》的教学设计

看一看:国际数学教育大奖

3

轻轻松松听听书


数学学习心理学与数学学习(四 来自一课研究 00:00 10:29

节选自:数学学习心理学与数学学习(四)作者:陈燕虹 

出处:《小学数学教师》2019.11

4

坚持阅读八分钟


      “倍数与因数”蕴含着“数论”这一最古老数学分支的诸多知识基础,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这部分数学概念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常常有老师疑问,如何引出倍数与因数的概念?为了解决疑问,笔者对比研究了三个版教材对这一概念引出方式,在此基础上对北师大版教材进行深入解读,有了这样的教学设计。

一、三版本教材对比


(一)教材分布

(二)引出方式

                                   (北师大版)

                                  (苏教版)

                                 (人教版)                     

       对比三个版本的教材对倍数与因数概念的引出,可以发现各个版本还是存在着很大差异,这可能也是编者对于这个知识的定位和理念不同。

(三)深入解读教材

      北师大版和苏教版教材都是问题情境导入,利用点子图和正方形直观地展示问题,再利用乘法模型对图形进行表征。这样在直观模型和抽象建立联系后,再对倍数与因数进行定义,可以说教材编者充分考虑到儿童的认知水平,又兼顾到数学知识的科学性。

      深入对比两个版本教材还是有不同的,北师大版的两个班的人数是不同的,所以乘法算式的乘积是不一样的,每个班的队形只有一种。而苏教版是用12个小正方形是不变的,所以每个乘法算式的乘积是一样,每种摆法对应的乘数是不同的。

      所以,苏教版就顺其自然地引出找因数的方法,而北师大版在后面教学中利用“摆长方形”来找因数。

      人教版教材则是呈现“整除”和“非整除”的算式,引导学生观察、分类,找出商是整数的一类除法算式,借助除法模型定义了倍数与因数。教材依托于“整除”概念,并未用“整除”一词,而是用“商是整数没有余数”取代。这样的的定义与数论中的定义一致,但与其他两个版本教材比较,缺少“数形结合”的直观性。

      横向对比了三个版本教材后,我依托北师大版教材在两个队形出示后,有创设出第三个班(五(3)班)的队形,第三个队形不是每排人数一样多的,需要一个“乘加”混合运算才能算出人数,这也符合除法模型中不能整除的情况。

      这样深化学生对整数乘法关系的深入理解。最后让学生对第三个队伍进行重新排队体现了这种乘法关系的应用,也渗透了找因数的方法。

      在反复对比中学生建立了整数乘法的模型,同时学生的陈述又会为随后进一步明确倍数和因数的研究范围,以及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提供辨析与对比的素材。这样教学有 助于学生在逐步深化对概念理解的同时,发展思维的严谨性和全面性。

      基于对三个不同版本教材深入解读,设计出了如下的教学设计,引入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二、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渗透概念

师生观看阅兵队列式,并谈自己的感受。

预设:感觉很雄壮,很威武;

行与行对齐,列与列对齐,四四方方的很整齐。

【设计意图】通过庄严的阅兵仪式视频,激发学生感观的冲击,渗透对“满行满列”队列的感性认识,蕴伏对“倍数和因数”乘法关系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对祖国的热爱,对国家的自豪感。

(二)沟通图式,建构概念

运动会上五年级同学的队形。PPT出示点子图。

问题1:五(1)班队列(9×4=36)

五(1)班的人数,并说说怎么算的。

预设:每排9个人,一共有4排。或:每行9人,每列4人。也就是表示4个9是多少。

问题2:五(2)班队列(5×7=35)

五(2)班人数,并说说怎么算的。

师过渡语:五1、2班的人数都可以用一个乘法算式算出!再来看看五(3)班的队列。

问题3:五(3)班队列(5×6+2=32)(验证5和6不是32的倍数)

五(3)班人数,并说说怎么算的。

预设:共32人,5×6+2=32

师:为什么3班这种队形列出了这样的算式?

师组织同桌交流。

预设:因为最后一排余了2个人,就不够一排了。

预设:32不能说5个6,或者6个5,只能说5个6还多2个。

预设:因为每排是5个人,最后一排2个人,不够5个人。

师:几个就不多余了?(生:5个人。)

师理答:32个人,5个5个一排,不能排成整数排。所以不能像1班2班那样列出一个乘法算式。

(三)反例对照,凸显本质

师:能不能和1、2班那样,写成5×( )=32

预设:不能填一个整数,因为5×6不能得到32。

师:如果要找出这个数,可以怎么找?

生:6.4。(师追问你是怎么找的?)生:32÷5=6.4

师:大家现在想,如果这个算式,还原成队形,会是个怎样的队形?

(目的:从两个角度分析,每排5人,共6.4排和每排6.4人,共5排。)

【设计意图】:深挖教材,研究编者用点子图引出“倍数与因数”的意图,主要突出每排每列人数同样多。为抽象倍数和因数的研究对象做准备。从感观认识到数学算式特点,从形的角度和从数的角度渗透乘法模型。反例教学突出对照,在对比深化对倍数与因数本质理解。

师:看来要排出1、2班的队形,每排人数还要符合一定的要求。你们能不能在人数不变的情况下,让3班排出1、2班那样的队形?

生自己编并汇报。(师记录到黑板上)

(过渡语)师:看来小小的队列里头还有这么多学问!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类乘法算式中乘数和积的关系。(板书:倍数与因数)

学生自主学习课本,认一认概念。

巩固练习,强化概念环节略。

(四)板书设计

5

国际数学教育大奖



  自然科学有诺贝尔奖,数学科学有菲尔茨奖等国际大奖。那么,数学教育领域是否也有自己的国际大奖呢?2004年,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第十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0)上,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首次颁发了国际数学教育的两项大奖——克莱因奖与弗赖登塔尔奖。从此,数学教育专业有了自己的国际大奖。

     克莱因奖以ICMI第一任主席菲利克斯·克莱因命名,为终生成就奖,用以表彰在数学教育研究方面取得杰出成就的学者。弗赖登塔奖以ICMI第八任主席汉斯·弗赖登塔命名,用以表彰近阶段承担重大研究项目的学者,以肯定其对数学教育的卓越贡献。



你若盛开 蝴蝶自来



审核人:朱强  李建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