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煮酒论道 综合自有关资料,自制验证成功。先上成品看一下,微香,无丝毫的驴皮腥味。 ![]() (竹匾阴晾) 相关资料1: 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来国家屡次抽检市场上销售的多种阿胶,用纯驴皮制成仅占百分之十,其余或者掺了马皮、狗皮,或者根本没有用驴皮。业界表示,造假技术日新月异,目前鉴定技术跟不上。可见,市场上非驴皮的假胶横行,作为普通吃胶的瓜众,你根本无法区别真假。据报道,市场上的阿胶,马皮、骡皮、牛皮、狗皮、羊皮,什么皮都有,甚至添加明胶来凑数。对这类假阿胶,报道认为马皮跟驴皮功效相反,马皮(骡皮)败血甚至会造成孕妇流产,而驴皮是可以补血的。 用哪种皮好?驴皮为上,牛皮、猪皮次之(勿用马皮、骡皮)。 ---------------- 自制驴皮胶配料单: 辅料2:自来水若干(泡皮用)。农夫桶装水 2-3桶。 我的操作步骤: ![]() 二、烫皮切条 铁锅的水里放入鲜姜片。再把皮块放入沸水中烫煮10分钟左右,等驴皮卷起时,再等2分钟取出,此时驴皮基本多半熟了,用刀很容易刮除表层的油脂。刮油后,趁热把皮切条,放入瓷盆里用温水、食用碱、姜块混合,至少搓洗3次,尽量除去油腻和异味。 ![]() ![]() ![]() 三、煮皮化胶 已滤出的胶液放在铜锅里。 二煮:高压锅里加农夫水3斤,继续煮残皮,保持出汽1个小时。按上法滤出胶液(铜锅内)。 ![]() 胶液的浓缩,其实与浓缩无心糖和炼蜜的操作,是很相似的。 旧法:多次的滤液合并,加入少量白矾粉搅拌,静置数小时,待杂质沉淀后,收取上层溶液加热浓缩。但看到有个研究报告称,不必加白矾更好。因此,我就没用白矾,还是少用这个东西为妙,它在体内是慢性积累而无法排出的,积累多了易得痴呆症。 浓缩胶液的关键是火候,向有“熬胶容易、收胶难”之说。火候小浓缩速度慢,火候大则容易结底焦化。要密切关注火候。夜里睡觉了,关火,次日起床后,发现锅里的胶液凝结了(检查胶块底部,发现并无沉淀,可见,确实不必使用白矾来滤清)。小火继续浓缩。 提沫滤沫: 当胶液小火浓缩到一定浓度时,表面上会有很多浮沫,要及时除去。旧法是兑入适量凉水,稀释后用武火至沸,再用文火限缓加热,这样胶液内的杂质便浮上水面。当杂质由锅边聚集到中央时,用打沫瓢或打沫刀将其取出。此操作称为“打沫一个”。 ![]() 五、砂锅进一步浓缩 挂旗吊猴:胶液浓缩至一定程度后用胶铲挑起,胶液呈连珠状慢速流下,称为挂珠。 之后是挂旗,又称挂铲,指胶液浓缩至—定程度时,胶液粘附于铲上呈片状缓缓坠落。 挂旗之后是发泡。胶液浓缩至一定浓度,辅料加完后,用文火加热一段时间,胶液表面将鼓起馒头状较大气泡。 发泡之后是吊猴。胶液浓缩至一定程度时,用胶铲挑起.胶液悬吊于胶铲上形如猴状。 ![]() ![]() ![]() 六、矫臭矫味: 出胶前2小时加入矫臭剂及矫味剂: 3斤驴皮,加黄酒7.5斤及砂糖15斤),出胶前半小时加入豆油(1000斤驴皮加15斤),以减低胶的粘性。 ![]() ![]() ![]() 吊猴之后就是胶凝。此时,挑取胶体,粘成一团不再落入锅中时即可出胶。趁热倒入涂抹了芝麻油的瓷盘里,室内自然冷凝。 次日,把冷却的大胶块切成小块。 ![]() ![]() 把小胶块置竹匾或竹帘上阴晾,每隔2~3天翻动一次,使两面水分均匀散发,以免胶片发生弯曲现象。7~8天后整齐地排入木箱中,密闭闷箱并压平,待外皮回软(析出水分)再取出摊晾,干后再闷,再晾干。反复多次,直到胶体充分干燥,一击即碎时,用干净的微湿纱布,拭去表面的膜状物,使表面光泽,微晾后,用干净纸包装好,即为成品阿胶。 成品胶要陈放一年后再用为宜,据说新胶火气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