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胃病专家治法心得

 林中雨露 2020-01-22
读:中医治疗脾胃病,不仅可以消除或减轻症状,近远期疗效也好,还可以改善患者的机体的不良状态,较少不良反应,故而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单兆伟教授将治疗脾胃病的治法概括为以下九点,简洁明了,抓紧学习吧。


脾胃病专家治法心得

中医所说的脾胃病包括了西医消化系统中胃肠方面的疾病等。中医治疗这些病,不仅可以消除或减轻症状,近远期疗效也好,还可以改善患者的机体的不良状态,较少不良反应,故而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

江苏省中医院单兆伟教授在脾胃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其编著的《中医临证方药应用心得》一书中,他将治疗脾胃病的治法概括为以下几点,分别对应的是基层医生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和病症,如呃逆、胃痛、胃痞、久痢、吐酸、脘胀、便秘、胃热、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兹摘要如下。

1.升降相宜除呃逆

脾气不升可引起胃气不降,同样胃气不降也可影响脾气升清。所以,在治疗呃逆时,尤其对久治不愈的顽固性呃逆,在注意降胃气的同时,稍佐升提脾气之品,如升麻、柴胡、荷叶。由于肺气的宣通也有利于呃逆的治疗,故治疗顽固性呃逆时,常加入宣肺的桔 梗、杏仁,以降上逆之胃气。

2.养温结合治胃痛

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故对于胃阴虚者,在养胃阴的药对中少佐温阳之菟丝子、肉苁蓉。前人总结菟丝子曰其“补肾养肝,温脾助胃也。但补而不峻,温而不燥”,“为养阴通络之上品 ……与滋阴之中,皆有宣通百脉,温运和阳之意”。

3.益气活血疗胃痞

胃痞多指慢性萎缩性胃炎,以往认为以胃阴虚为主,单教授认为主要病理关键乃脾胃气虚,气滞血瘀,故以益气活血法治疗该病,疗效满意。益气用黄芪、党参、白术;养血行瘀活络用当归、白芍;丹参、红花、莪术、仙鹤草、檀香、佛手片、枳壳使气行血行,补而不滞,消除痞满症状。

4.升阳清化愈久痢

久痢者既有脾胃亏虚的一面,又有湿热滞留的一面,常于补中的黄芪、党参、白术之外,佐以升麻或荷叶,引清阳之气上行阳道;清余邪用地榆和石榴皮;化积消滞用白芍、陈皮、木香,所谓“行血则脓便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

5.益气养阴愈吐酸

治疗吐酸一症,热者苦辛通降,泄肝和胃,左金丸加味,寒者温中散寒,和胃降气,香砂六君子、理中汤之类,众人多知。脾胃气阴两虚所致的吐酸,常不为人所注意。治疗当以滋养胃阴为主,兼以益气,实践表明“益气养阴”也可制酸。

6.忌刚用柔理脘胀

脾胃气虚、阳虚、阴虚等虚证,或食滞、痰阻、湿郁、肝郁等实证,均可导致中焦气机郁滞而胃脘胀满疼痛。所以治疗胃胀,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必施以理气之法,然用药则忌刚用柔,选用质轻、性平、温和的理气药,如佛手 (花 )、枳壳、香橼皮、陈皮、合欢花(皮)、厚朴花、绿萼梅等。

7.塞因塞用治便秘

滞用补塞的方法治疗虚性的闭塞不通之便秘。虚秘之因不外气、血、阴、阳之虚也,虚则补之,故治疗虚秘就应辨证施治以治病本。

8.甘温益气除胃热

对于胃中虚热,阴虚的常提,脾胃气虚所致的很少提及,然却常遇之。脾胃元气大虚,清阳不得升发,浊阴不得顺降,水谷精微反下流成湿,闭塞气机,胃中阳气抑遏,郁而生热,证见胃中愠愠烦热,反喜热饮,形寒或神疲,面黄,舌淡苔薄,脉细弱无力。治疗应宗 “甘温除热”法,遣用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方化裁。

9.护膜生肌愈溃疡

治疗消化道溃疡时,常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结合西医对本病的认识,配用护膜制酸、生肌敛疮、止血止痛等法,病证兼治。护膜指加强黏膜的保护屏障功能,直接护膜的中药有凤凰衣、木蝴蝶、白芨等;抑酸而间接护膜的中药有煅乌贼骨、瓦楞子等;通过抑杀幽门螺杆菌护膜的中药有黄芩、黄连、仙鹤草等;生肌敛疮、活血化瘀、止血止痛常用三七、白芨等。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倡导顺达中焦气机,导降胃气下行的“顺气导滞”法,以枳壳、桔梗等顺达气机,以石菖蒲、莱菔子、决明子等导滞降逆,并配用健胃之品。脾胃之气不虚者,幽门螺杆菌在胃内无以生存或不能致病,所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常治以益脾健胃和清化湿热的“益气清化”法。 

五味菁华 《本草拾遗》中记载:'肉苁蓉三钱,三煎一制,热饮服之,阳物终身不衰' 小程序

附:90年代全国十大名医方(治胃病十方)

1. 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胃痛而伴胃脘灼热胁嗳气纳呆等,肝郁气滞,湿浊阻痹者。

R:   佩兰10g   延胡10g   普洱茶5g   厚朴5g   炙甘草5g   素馨花12g

功效:有芳香解郁,行气止痛之功.

2. 胃痛胃胀嘈杂灼热,口干苦等肺虚肝热胃阴不足型萎缩性胃炎。
R:   北沙参30g   石斛20g   怀山药130g   焦山楂30g   桑寄生20g   玉竹20g   青黛10g   白芍 10g   浙贝10g  

功效:有养阴建中之效。

用法:在服法上要求冷水浸过药面浸泡10分钟煮沸后改用文火15分钟服取药液约400ml。
  


    

3. 萎缩性胃炎或溃疡并发胃炎久治不愈,胃酸缺乏者,尤以胃脘隐痛,烦渴思饮,口燥咽干,食少便秘为主症。

R:乌梅肉6g   炒白芍10g   北沙参10g   大麦冬10g   金钗石斛10g   丹参10g   生麦芽10g 炙内金5g   炙甘草3g   玫瑰花3g

功效:有滋养胃阴,舒肝柔肝之效。

此方为经验方,方似不出奇,确含妙理,复胃阴者,莫若苦寒;复酸味者,酸甘化阴,足资吾等效法。

4. 慢性胃炎之脾不建运者,有增进食欲之效:(为脾胃良方,对胃炎有卓效)

R:麦芽30g   谷芽30g   内金15g   山药15g   党参10g   甘草5g   用法:加清水超过药面一寸 ,浸泡一小时,沸后继沸5分钟即服,不宜久煎。

功效:健脾和胃,复元益气之功。


    

5. 适应于各种慢性胃炎之属脾胃阴虚者:

R:沙参20g   白芍20g   麦冬15g   山楂15g   石斛15g   知母12g   花粉12g   内金10g   丹皮10g   乌梅10g   陈皮10g   生甘草3g

功效:养阴和胃,理气清热。

6. 适应于浅表性,反流性和萎缩性胃炎:

R: 党参15g   丹参15g   蒲公英15g   白芍15g   制半夏10g   黄连3g   干姜3g   炙甘草6g

功效: 有益气健胃,辛开苦降,和中开痞之功(此方状溶古方三首为一炉,适用于寒热错杂证)


    

7. 凡急慢性胃炎,胃十二肠溃疡,胃N官能症,慢性肠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慢性胰腺炎,内脏植物N功能紊乱等所致之痛属气血不调者均可服用:

R: 延胡索9g   川楝子9g   生甘草9g   乌贼骨9g   制香附9g   沉香曲9g   白芍12g   蒲公英20g   台片6g       

功效:有缓解脘腹疼痛之效。

8. 适用于胃胀痛为主之胃炎患者:

R: 苏梗6g   香附6g   陈皮6g   毕澄茄6g   枳壳10g   大腹皮10g   香橼皮10g   佛手6g  

功效:有理气和胃通降之功。

9. 适用于胃炎有脘部胀满疼痛,口苦,食欲减退或伴嗳气泛酸等症状可随证加减。

R:柴胡6g   苏梗6g   六曲6g   炒黄芩9g   炒白术9g   香扁豆9g   炒白芍9g   制香附9g   炙延胡9g   炙甘草3g   八月扎15g   香谷芽12g

功效:有调肝和胃,健脾安中之功;故明“安中汤”。


    

10. 适用于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胃窦炎属痰热中困胃失和降者可随证加减。

R:陈皮6g   枳实6g   竹茹6g   黄连2g   姜半夏10g   茯苓12g   甘草3g

功效:有苦降辛通,化湿和中之效。

【每日灸一灸】骨质增生的艾灸调理方法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