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论道与术

 智见智定 2020-01-22




道与术的区别


中国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就有道术之分,易经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是无形的,器是有形的。道是支配和掌控你的东西,术是由你支配和掌控的东西。比如我们学习的阴阳九针,是余浩老师运用全息理论和道医体系,再加上他的临床应用体会,创出了阴阳九针。阴阳九针背后的原理是本来就存在的呢?还是余老师独创的呢?肯定是本来就存在那儿的,全息理论、道家修行理论这都是天地之间本来的规律,你用他也好,不用他也罢,它自天地有始以来就存在,以后还将继续存在,而且亘古长存。余老师只不过是把他们应用到手针,然后取个名字叫阴阳九针,而且余老师是极致应用,能让你眼花缭乱。为什么余老师能应用的那么好?因为余老师是以道驭术,故能变化无穷,生生不息。万物都在流变,时间上、空间上、物态上,无时无刻不在变化,面对这样一个变动不居,无有常态的大千世界,我们该对其有怎样的认识才能心安理得?只有认识那“变”的背的“道”,因为是“不变的道”控制着“万变的世界”。


道与术的关系


当今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下移,人人通过网络都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但人类没有因为自己获得的知识变多而“心安理得”,反而越来越焦躁迷茫,为什么?因为知识只是术,被术充满的心却无道,当然要迷茫。所以有人说当新闻联播代替了早晨的祷告,人类就开始了焦虑迷茫。易经曰:君子不器。君子不应该只掌握具体层面的东西,应该求道。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不应该学术,而是不要被术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因为术的背后就是道,道与术无法割裂。如果你想把术应用的更加纯熟精到,乃至出神入化,必须了悟术背后的道,可称之为:以道御术;如果你想证得大道,就必须得通过术去探索事物背后的本来规律,可称之为:借术入道。道术须臾不可离也,百姓日用而不知也,但作为一个中医必须知“道”,只有知“道”才能应对这个流变无穷的世界,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道在哪里



中国古人的道在哪里?在经典里。经者“径也,通往大道的径路也,所以古人历来重视经典。比如我们中医的经典《黄帝内经》,里面没有很少讲到药,讲具体如何治疗,它更多地是在讲天地之道,讲生命的规律,病理的变化,所以他才能成为中医理论之渊薮,是中医的基石。《黄帝内经》看多了,就不再喜欢翻看后世医家的书籍,因为你会发现他们不过是拾人古人之牙慧而已,对经典中的某句话加以引申,然后选择性地挑选自己的医案放进去,再旁征博引,鼓动人心,就成了一本书。你若不懂经典,便会觉得此人知识广博,理论精深,医术高超,你若懂经典,对经典有自己的体会,便会一眼看穿,不过是古人的一丁点东西而已,就像孩童在海边捡到一只贝壳,觉得自己捡到的那一颗是世界上最闪亮、最独一无二的,并对此深信不疑,直到有一天他长大后,潜入海底,看到海底之下的色彩缤纷的珊瑚,各色各样的贝壳,他才知道以前的自己是多么可笑。比如:“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这句话被很多人引用,甚至写成一本。其实他很简单,不过是跷跷板原理而已,当跷跷板的一头被压制住,不能平衡时,你得从另一头入手,才能用最小的力,以恢复平衡。具体原理我会在接下来的文章给大家一一剖析。


我的道,你的道,相同吗



但不得不说,虽然我们认为道是客观规律,是万物不变的真理,其实真理一直在变,道也在变,因为道在人心,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特的与别人不同的心,所以道是每个人心中的道。要找到自己的道,你才能得心应手,神乎其技。所以我希望我的文章是抛砖引玉,给一个启发,给一个思路,若想学我,模仿我,则落入下成。所以有人说:他人即地狱。此言不虚。

接下来的文章将写写自己对《黄帝内经》的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