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文斌老师谈学习中医的方法和途径

 火帝养生_WSH 2021-04-05

早上,对于学中医的人来说,是很宝贵的时候,早上读经典,坚持每天早上读《伤寒论》《金匮要略》以及十二经络的走向。邓文斌老师是中山大学深圳药学院院长,加州大学戴维斯终身正教授,他说:“人只有一口气在,学中医就没有终点。”早上除了锻炼身体以外,还要读中医经典,不管是《黄帝内经》还是《脉经》或者是《伤寒论》《金匮要略》,每天都要坚持读。

学中医的目的要很明确,第一种,就是要用中医的技术来养家糊口,第二种,本身有一份职业养家,就是对中医的一种爱好,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健康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第一种就是要快速的把中医技术学好,学精,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养家糊口,这也是很多学医的人最现实的问题。如果你没有中医传承,祖上没有人懂中医的,为了快速学习好中医,只能通过临床来对中医经典的某一句话的领悟,这是唯一和一种方法。凡是在临床中遇到的问题,如果说在治疗中效果不好的,都应该总结一下,是不是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对,还是自己的行医思路是不是正确,错误在哪里?

我们中医学好了,就可以养家糊口了,在能养家糊口的基础上,就要更上一层楼,所谓医易同源,所以,就得研习一下易经,修炼一下自己的灵魂,读点“四书五经”,了解一下读词文化,这样一来,整个人的修养就上了一层楼。

第二种纯粹是一种对中医的爱好,象这种情况,就不一样了,可以慢慢的学,有时间就学,因为你不需要用这门技术来养家糊口,只是自我保健。

第三种情况,既希望用这门技术来养家糊口,又把这门技术当成是一种爱好。所以,象第三种的压力很大,付出也是比前两种要多得多。

以上谈到的三种情况,不管是哪一种,总之就是要解决病痛的问题,不是说只讲理论,当然中医也反对没有理论的蛮干,仅凭自己的感觉或者是一点点经验,一条道走到黑,这也是不行的,中医是讲究辩证关系的。

下面我们来谈谈如何学习的问题,回归经经典,做临床,跟明师,这三个环节必须要做到的。那么经典,才是我们中医学习的根基。学经典建议读原著,不要读选读,有很多的《黄帝内经选读》《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选读》等等,要读就读原著。

学了经典,就要回归临床,然后再跟名师。常读经典,每天朗读,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当你读得多了以后,自然而然就会理解很多,再在临床上来感悟,这样就会记得很深刻。

中医读经典有哪些书,《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脉经》《针灸甲乙经》这几本书是必须要读的,每天坚持读。

读了经典就要进入临床,要进入临床,就要靠《伤寒论》,最好是用胡希恕老师的办法,方证入手,可以听胡希恕老师以及近代的一些名家老师的讲解和讲座,他们把《伤寒论》总结归纳了,大道至简,听听他们讲方证的运用。

我们读了很多经典,也知道了理论,但是,理论是不能抓药的,理论只能是指导临床,例如像六经辩证,三焦辩证,脏腑辩证等等,当辨了证以后,看对应哪个方,这叫方证对应。抓药要靠方证对应,所以,要进入临床,就要从方证入手。刚开始可以在自己的身上试,在家人的身上治,再在亲戚朋友身上治,慢慢的,临床经验就丰富了。

所有的辩证法都是一个道理,还有“四诊”的枢机也是一个道理,还有像保护津液,保护阳气,保护卫气,整体的辩证论治这些都是道理,这些都是经典可重复的东西,把这些道理一定要搞懂,才能把方用得活,用得有灵魂。不是以方学方,以药学药。

我们不反对学道理,反对学一辈子道理,学了无用的书呆子,学得华而实,没有用处,我们学中医,就是要学而有用,我们就要学一些大道至简,少而精的道理,去指导方药,指导临床,能开方,能治病,这样才能赚钱,才能养家,最后,我们再反过来谈道理。

中医大道就是阴阳,阴阳就是中医最大的道理。学阴阳,学辩证法,学四诊枢机,学保护卫气,保护阳气,保护津液,这些都是道理,学了这些道理,要运用到临床中,才会深有体会,才会记得更加深刻。

理论学透了,学懂了,能运用到临床,这才是真的学懂了。只有在临床当中反复的摔打,失败,在摔打和失败中总结经验,修正错误,这才能记得特别的牢,这才是真知实学。

有的人什么都学懂了,理论也懂,方证也会,拿到一个病人,心里就发慌,没底了,结果什么都不懂。看到一个病人是大柴胡汤证,就开大柴胡汤,结果效果也很好,这你就把大柴胡汤的临证记得很牢靠了,当下一次遇到同样的病人,心里就有底了,这就是临床。

学中医的第一个,就是先读经典,先读《伤寒论》《金匮要略》《黄帝内经》等,作为一种修养去读,作为锻炼去读。现在有两种极端,一种是蛮干,自己狭隘的一点经验,从来不学理论,有的从师傅那里学到一招半式,有的从学校或者是培训机构出来,就不再学理论了,一味强调“实践”,像这样很自负,很骄傲的人确实也是很多。还有一种就是天天讲理论,不去实践,怕实践,偶尔看一个病,看好了,非常高兴,看不好,怪病人,说是“医治有缘人”。像这两种极端,都不可取。

第二个做临床,做临床就是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读经典,读方,读药,多实践,多理解,多思考,所以,学中医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中医是一生绞尽脑汁,反复思考,反复推敲,反复实践。实践的时候要多思考,多推敲才下定义。这是掌握生命的关键,不要随便开处方。

看不懂的病,宁愿推一推,或者直接说,我看不懂你这个病,太复杂了,这不丢人。或者说让病人先去大医院检查一下,或者推荐一个更好的中医师。当自己看不了的病,宁愿不要看,这是对他人生命的负责,也不会给自己添麻烦。

对于看不懂的病,如果你要看,就要反复的推敲,反复的斟酌,反复的筛选方证,对多发病,常发病至少要有六七成的把握,才可以下手。这就是做临床。要多思考,多实践,慎之慎之,如履薄冰。

看完病以后,就要总结,为什么会失败,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成功,成功的方向和思路是什么?看看还有没有提升的空间。白天临证,晚上读书,上午临证,下午读书。读书的时候思考,读书临床,然后,一定要学会写医案。

写医案有很多好处,有的人病人很多,很骄傲,看了一辈子医书,还是停留在那里。我们不否认他的医术,如果他能写医案,那就可以传承,可以做更多的善事。所以,写医案也是在做善事,也是对自己的一个提升。把理论上升到更的高度,把临床更清晰,这就是做临床。

第三种就是跟明师,跟明师就是明明白白的老师,并不是出名的老师。出名的老师有好老师,不一定都是好老师,所以,要跟明明白白的老师。明明白白的老师才能让你学到真正的东西,就像一个针灸老师教你扎针灸,手把手教你扎针,最后你还是学不会针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