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咆哮的红色—苏俄内战时期的装甲列车

 范雍祈求上天 2020-01-22

咆哮的红色—苏俄内战时期的装甲列车


自1915年起俄国人便开始制造武装列车,并被用于一战东线战场上充作移动火力平台。而到了苏俄内战时期,战场来到了更为广阔的俄罗斯内陆中。

武装列车更可以控制复杂漫长的铁路线,帮助部队快速突破广袤的战场,地位更加重要。可以说,在苏俄内战几次大规模行动中,武装列车都无疑充当了双方的重要战力。

咆哮的红色—苏俄内战时期的装甲列车

作为当时战场上的钢铁巨兽,武装列车的主体长度可达30米,宽达3.2米,高为4.5米,每节车厢都被用砖块或者沙包加固,木质边料用于稳定结构,机枪和大炮则会向四周倾吐火力。

因为得到了俄罗斯帝国遗留下的众多装备,苏俄红军拥有更加完备的武装列车,除了装备相对应的机枪和火炮,苏俄武装列车还有多门火力凶悍的重炮,让列车本身成为了一台移动的支援炮台,再加上驻守其中的步兵连,其战斗力不可不谓令人惊骇。

在1918年7月,一名丹麦外交官也曾如此记述他所见到的红军武装列车:“前端是一座装备快速火炮的小型炮塔,两边是闪着黄铜光泽的机关枪口……列车中间有长长的过道容纳步兵,更有枪口让他们得以战斗”。

不过这样的大体型使得他们行动不便,其最快时速仅有45千米每小时,有时为了节约燃料也会不得不限制列车的长度和装备。

咆哮的红色—苏俄内战时期的装甲列车

在近十五道铁路交织分布的伏尔加河流域,武装列车成为红军白军交战时的重要力量。1918年8月喀山被反布尔什维克人民军占领,红军为此损失了一辆武装列车,托洛茨基为此在莫斯科集结了自己的列车专线,向喀山进行反攻。

为期一月的喀山争夺战中,双方的武装列车、武装装甲车、小型舰队与空军都相继交锋,最终在9月30日红军凭借更多兵力完成了对喀山的收复。与此同时,南方的图哈切夫斯基第一方面军也在武装列车的支援下,一夜之间跨越伏尔加河,收复了辛比尔斯克。

在10月,红军完成对萨马拉的收复,不过高尔察克在11月又建立起新的反布尔什维克政权,红军仍然得奋战在伏尔加和西伯利亚地区,武装列车也相继投入到了最前线。

咆哮的红色—苏俄内战时期的装甲列车

1918年红军两辆武装列车遭到了2000名白军的围攻,面对早有准备的白军,红军不得不自己引爆了一辆列车以防落入敌手,并随另一辆列车迅速撤离。截止12月24日,红军在彼尔姆失守后,六辆武装列车只剩下了三辆。

1919年伴随红军第二和第三集团军的行动,十三辆装甲列车又重新为苏联红军支援开道,同时在南方,也有七辆武装列车服务红军。但最终只有少数武装列车一直陪伴红军征战西伯利亚,来到远东和白军交锋,1921年至1922年,双方也各只损失了一辆武装列车。

在西线,邓尼金的白军仅在五月便摧毁了红军十五辆武装列车,红军也将西线四分之三的武装列车用来对付邓尼金。1920年邓尼金的威胁消退后,武装列车被重新用来对付波兰人,而红军名将叶戈罗夫就动用了数目惊人的装甲部队,不仅有多达120辆的雷诺FT-17坦克,更还有50列装甲专线投入战斗。

咆哮的红色—苏俄内战时期的装甲列车

不过装甲列车在波兰受限很大,因为波兰的铁轨宽度要明显更窄,这使得双方工程师为了装甲列车推进而改修铁轨,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的装甲列车也多次发生了来回易手的戏剧性战斗。在南部和北部战场,武装列车也在发挥作用,特别是南线的哥萨克人缺少重武器和装甲列车,在各类战斗中也因此处红军下风。

托洛茨基的指挥列车是苏联最著名的一列装甲列车,尽管托洛茨基本人常常轻描淡写地称其为“那列火车”,可它着实伴随托洛茨基征战各地,成为了内战时期的著名标志之一。

托洛茨基的指挥专列共有两台引擎、十二列车厢,其中还有一队来自拉脱维亚步枪团的突击队负责警卫。除了数个满载机枪的车厢外,这台专列还有为托洛茨基特别设立的厨房、图书馆、浴室等车厢,其中更有无线电可以让托洛茨基接受来自十三个外国信号的电报。

咆哮的红色—苏俄内战时期的装甲列车

有的目击者称这辆专列还有其他武装列车掩护,而实际上这也是十分必要的,白军曾经数次出动炮兵和空军攻击托洛茨基的专列,但最终只造成了15人死亡(苏联一方全部记为失踪)。

列车的乘客平常不仅有托洛茨基和他的幕僚们,也会有厨师、摄影师等各异人物,还有近一百名私人精英卫队志愿守护托洛茨基的安全,这辆传奇的列车更在1919年收获了红色勋章,堪称军事史上一则美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