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间节律丨人体和时间对应的秘密

 心海航母 2020-01-23

《黄帝内经》强调天人合一,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人是和天上日月的运行相适应的,如何相应的呢?

《灵枢》有几篇专门讲了这个问题。

时间节律丨人体和时间对应的秘密

《灵枢·阴阳系日月》讲阴阳和日月的联系,日月是自然界的阴阳,

日月和人的阴阳包括人身体的阴阳、经脉的阴阳,它们是如何对应的呢?

“黄帝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其合之于人奈何?

岐伯曰: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故天为阳,地为阴。

足之十二经脉,以应十二月,月生于水,故在下者为阴;

手之十指,以应十日,日生于火,故在上者为阳。”

时间节律丨人体和时间对应的秘密

黄帝问:“我听说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阴阳与人体是怎样配合的呢?”

岐伯说:“在人体,腰以上叫天,属阳;腰以下叫地,属阴。因此下肢十二条经脉,同地支十二个月相应……下肢的经脉属阴。手的十根手指,同天干十日相应……上肢经脉属阳。”

十天干,十二地支,指的都是纪日纪月的数字,

十天干指的是一旬十日

十二地支指的是一年十二月

十天干属阳;十二地支属阴。

天干对应人体上身的经脉,也就是手三阴三阳;

地支对应人体下身的经脉,也就是足三阴三阳。

具体的对应是这样的:按照夏代历法,每年的正月是从地支的寅时开始的:

“寅者,正月之生阳也,主足之少阳

卯者,二月,主左足之太阳

辰者,三月,主左足之阳明

巳者,四月,主足之阳明。此两阳合于前,故明。

午者,五月,主右足之太阳;

未者,六月,主右足之少阳;

申者,七月之生阴也,主足之少阴

酉者,八月,主右足之太阴

戌者,九月,主右足之厥阴

亥者,十月,主足之厥阴。此两阴交尽,故日厥阴。”

子者,十一月,主左足之太阴;

丑者,十二月,主左足之少阴;

正月寅月,此时阳气生发,主管左侧的足少阳胆经;

六月未月,主管右侧的足少阳胆经。

三月辰月,主管左侧足阳明胃经;

四月巳月,主管右侧足阳明胃经。

这一部分有关地支和足部经脉的对应比较复杂。很多人搞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对应,其实只要知道一年十二个月阴阳的消长变化的规律就明白了。


正月二月三月也就是寅月卯月辰月,这三个月是春天,属于阳,阳气逐步增长,所以对应左侧的足少阳、足太阳、足阳明三条阳脉。

四月五月六月也就是巳月午月未月,这三个月是夏天,也属于阳,但实际上阳气逐渐到极盛、到夏至,阳气其实开始衰退,所以对应右侧的足阳明、足太阳、足少阳三条阳经。


七月八月九月也就是申、酉、戌月,这三个月是秋天,属于阴,阳气逐渐衰退,阴气逐渐上升,所以对应右侧的足少阴、足太阴、足厥阴三条阴经。

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也就是亥、子、丑月,这三个月是冬天,属于阴,但实际上阴气逐渐到极盛、到冬至,潜伏在地下的阳气开始逐渐上升,所以对应左侧的足厥阴、足太阴、足少阴三条阴经。

三阳三阴的排列都是从少阳、少阴开始,到阳明、厥阴结束,

因为阳明是阳到极点厥阴是阴气到极点就要绝尽。

十二个月的阴阳变化规律,其实与十二消息卦所展现的阴阳消长规律是完全一致的。我们只有搞懂了十二消息卦,那么对这一篇十二个月对应十二经脉也就清楚了。

十日十天干手经脉的对应关系,

比如甲日主左侧手少阳三焦经,己日主右侧手少阳三焦经;丙日丁日分别主左侧和右侧的手阳明大肠经,因为丙、丁都属火,两火合并,所以称之为阳明。

十天干当中,

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

在这里,木火土与属阳的经脉对应,金水与属阴的经脉对应。

值得注意的是,在天干所对应的经脉中,并没有手厥阴心包经。

因为早期手厥阴心包络是附属于手少阴心经的,因此没有将他独立出来。


按照天干地支手足经脉的对应规律,怎么进行针刺治疗呢?

岐伯提出了一条重要原则,那就是在十二个月中与这个月对应的那条经脉是可以针刺的,

比如:正月、二月和三月,人体的阳气分别偏重于左侧的阳经,所以不宜针刺左边的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和足阳明胃经。因为当季之时的经脉之气是旺盛的,如果要针刺它就会阻碍人身之气的正常运转。

《灵枢·病传》,就是疾病的传变,包括两方面,

一是病邪自外而内,逐步侵入人体,以致最后死亡的过程;

二是五脏疾病各自的传变规律,以及传变导致的死亡日期。

疾病的传变是有次序的、有时间规律的。

显然疾病的传变规律也是符合天地阴阳变化大道的,所以岐伯赞叹:

“道,昭乎其如日醒,窘乎其如夜瞑,能被而服之,神与俱成,毕将服之,神自得之,生神之理,可著于竹帛,不可传于子孙。

道,如果明白了,就像白天醒着一样清晰明了;

如果不明白,就好像夜里睡着了一样昏昧无知。

如果能够按照医道去做,就会得到神助、成就大业;

如果始终运用它,就会得到它的神妙

使万物生长的高妙道理,可以刻写在竹帛上使它广泛流传,不该只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

“黄帝曰:大气入藏奈何?

岐伯曰:病先发于心,一日而之肺,三日而之肝,五日而之脾,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

病先发于肺,三日而之肝,一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

黄帝问:“亢盛的邪气侵入五脏,是怎样传变的呢?”

岐伯说:“如果邪气是先侵入心而发病的,经过一天就会传到肺,过了三天就传到肝,再过五天就传到脾。如果再过三天病还不能好,就会死亡。冬季在半夜死亡,夏季在中午死亡。


如果邪气是先侵入肺而发病的,经过三天就传到肝,再过一天传到脾,再过五天传到胃,如果再过十天还没有治愈,就会死亡。冬季在日落时死亡,夏季在日出时死亡。

总之,邪气传入不同脏腑后,疾病的传变规律与死亡时间是有规律的。脏腑之病的传变,从五行角度来看,总是传给它所克的脏腑(或者相表里的脏腑)。比如先从发病时,先传到肺,心属火,肺属金,火克金,之后传到肝,肝属木,金克木,之后传到脾,脾属土,木克土。如果是在冬季生病,就会在某天半夜死亡。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将一天分成四个阶段好比春夏秋冬四时,论述怎样顺应一天四时的变化规律来诊断治疗疾病。

“黄帝曰: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气合而有形,得藏而有名,余知其然也。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何也?

岐伯曰:四时之气使然。

黄帝曰:愿闻四时之气。

岐伯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

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

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

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

夜半人气入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黄帝说:各种疾病的出现,必然是由于燥湿寒暑风雨等外邪侵犯、阴阳失调、饮食居处失常而引起。

正邪之气相搏于体内,就会产生不同的症状,邪气入脏,就会有不同的病名,我已经知道这些了。

然而各种疾病常常表现在早晨病情减轻,神气清爽,白昼稍觉安适,傍晚病情加重,夜间则更为严重,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说:这是由于一天中四个时段气的不同变化造成的。……

春之气主生发,夏之气主隆盛,秋之气主收敛,冬之气主封藏,这是一年中四时之气变化的一般情况,人体的阳气变化也与之相应。

把一天分为四时,那么早晨为春季,中午为夏季,傍晚为秋季,夜间为冬季

早晨人体阳气像春之气一样生发出来,病邪便易于衰退,所以病人在早晨感到神志清爽;

中午人体阳气气像夏之气一样隆盛,正气盛便能战胜邪气,所以稍觉安适;

傍晚人体阳气像秋之气收敛,开始内退,邪气就相应地开始增强,所以病情加重;

夜间人体正气像冬之气一样封藏于内脏,邪气独居于身体,所以疾病就更加严重了。

因为人的五脏有相应的面色、季节、日期、声音、味道的五种变化,每种变化分别对应着井、荥、输、经、合五种输穴,所以可以根据疾病的不同表现选取五输穴进行治疗。比如病邪在五脏的,应针刺井穴;病变见于面色方面的,应针刺荥穴。

来源丨喜马拉雅FM 张其成讲《黄帝内经》

167.【阴阳系日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