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官方宣布:重大利好!机关单位大改:只保留全额拨款类编制,改革后能精简到什么程度?

 冬天惠铃 2020-01-23

在事业单位改革中,事业单位分为行政事业单位、公益事业单位和自立事业单位三类。其中,行政类转为机关类,事业单位设立中公益类不变,自立类转为企业类。也就是说,事业单位改革后,将剥离生产经营职能,取消差额拨                                 款单位,只剩下全额拨款单位。

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又称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所需事业单位由国家预算安排。每年年底提出预算,经财政局审核后拨付。国家不给自立事业单位拨款。全年的一切费用,包括房租、工资和其他管理费用,都来自单位的收入。在事业单位中,固定部分和非固定部分分别占60%和40%。财政拨款取决于每年单位收入和支出的数额,两者之间的差额由财政拨款。相对而言,基金的配置比全额配置更为重要。毕竟,我不             敢花太多钱。如果财务审计失败,多余的钱将不得不从明年的基金中提取!

事业单位之所以成为差别化供给,是因为它们承担了部分生产经营职能和部分公共服务或管理职能。他们有业务收入,不能完全由市场来分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余额供应单位应根据资金独立程度,实行一次工资或其他符合本单位特点的管理办法,逐步减少国家财政拨款,向自给自足过渡基金。

据2017年底统计,我国现有事业单位近140万个,人员3600万人。这些机构包括全额、差额、自收自支,以及按职能划分的行政、公益、生产经营等公众参与和非公众参与。3600万商务人员中,近三分之一还包括非职工、合同工和劳务派遣工。

一。事业单位改革:近140万个事业单位中,自收自支退出,生产经营转企改制,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分离转企改制,并将行政职能分配给相应的行政机关。对职能相近的要大规模整合,省、市直管事业单位减少50%,县、区两级减少90%,7个站、8个镇只剩下3个中心。按照这个比例,事业单位的总量大概应该在30万以下。事业单位近110万个,有的并入行政机关,有的转企改制,其余按职能整合,只承担公共服务职能和行政执法职能。

2。公共部门人员:在3600万个公共部门人员中,有15%以上需要减少,三分之一人,或近1200万名非工作人员存在。裁减人员对正式工作人员没有影响,因此有一些“适当安置”的原则。非工作人员中,生产经营人员将改为企业,合同人员将与企业安置或自谋职业;执法队伍严禁使用临时人员和辅助人员,减少部分人员;基本完成减员任务。根据人事管理权限,由党政部门和管理机构负责招聘剩余的非职工临时人员,或指定劳务派遣公司,派遣辅助人员协助履行职责,提供后勤保障服务。专业技术机构可以自行招收和管理临时非工作人员,也可以由人事部门统一负责招收和供应。

事业单位改革后实行政企分开。除执法外,不再承担行政职能,也不再直接参与生产经营和中介服务。只承担公共服务职能,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规定规范管理,不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