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佳作聚焦】朱零:心物相融道法通

 涤砚堂 2020-01-23

   文/朱零

     魏源“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中国山水画的“道”,每一位艺术家都在不停的探索和叩问。从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脉络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我们追求自然的内在神韵和精神的高度契合,不断到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观察、体验、拓展和丰富山水画的语言,以此得“技”而入“道”。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说:“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置身于自然之中,不同的物像、不同的时节、不同的审美感受,激发艺术家的创作激情。中国山水画的各种技法和笔墨程式,无一不是前人观照自然,体味自然,从而达到心物相融。

     20世纪以来,变革与创新成为中国画发展的核心命题。一代一代的艺术家,不断尝试用新的方法表现新的题材和新的内容,从艺术形式、题材拓展、色彩表现、构图章法、意境追求等多种维度,探索中国画的创新之路。我以为,艺术创造是内心与物象的交融和契合。从古到今,每一次艺术上出现创新与突破,都是艺术家到自然和生活中吸取营养,得到新发现的结果。因此,我矢志于汲取传统笔墨精髓,从“写生”入手,融入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时代精神,寻找中国画的守正创新之路。坚信,只有深入挖掘传统、回归自然,静心涤虑,才会从艺术家的心灵与生命中流淌出来有生命、有温度、有筋骨的作品,才能真正达到“格物致知,穷神达化”的境界。

     在清华美院高研班从事中国山水画教学数载,每年数次去全国各地写生。带领同学们研习传统笔墨程式的同时,走进大山大水,感受自然,其意是以自然为师,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力、深刻的观察力、艺术的创造力。时有独自一人风餐雨宿,时有三两好友相伴而行,写生作品从自然中来,传递对山川万物的敬畏、笔墨人文的精神,感染自己,感染他人。

     中国画一向强调主观感受和内在意兴的表达。正是通过“外师造化”,真切地体味到大自然的内在意蕴,滋养内心独特的审美感受和个性化的表现能力,形成艺术创作能力,达到“终得心源”。在艺术语言的传达上注重对中国传统笔墨线条的运用和表现、面对自然物像的笔墨转换能力,以个体独特的生命体悟、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来关照自然、表现自然,着力在笔墨语言和形式方面进行探索,力图使传统笔墨在新的时代中获得新的体悟与突破。





朱 零

Artist

画家介绍

     朱零(林),出生于新疆石河子,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导师、北京大学中国画高研班、研究生班执行导师,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央国家机关美协理事。

     作品多次参加由文化部、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首届中国写意画展、建军八十周年全国美展、第二届中国山水画双年展(铜奖)、第五届中国美协会员中画精品展(优秀奖)、李苦禅纪念馆开馆全国中国画提名展(优秀奖)、第七届全国书法作品展、第八届中青年书法作品展、首届兰亭奖书法展等各种展览并获奖。

作品


朱零

《春风化雨润物华》124×210cm

《清远图》   96×180cm

《心物相融道法通》145×170cm

《李家山》  65x67cm   2011年

《高原早秋》  43X58cm  2011年

《铮铮铁骨千年铸》60×73cm  2012年

《秋起山林》36x36cm  2014年

《意笔写天山》 34x42cm  2015年

《雅安上里老树》33x45cm  2016年

《白马镇》  24x76cm  2016年

《白银石林》48x60cm   2017年

《黄河之水天上来》 34x48cm   2017年

《鱼头湾山道》48x50cm  2018年  

《心物相融道法通》  48x60cm  2018年  

《红安天台山》49x50cm  2018年

《小叶胡杨》  48x60cm  2018年 

《巫峡崖上》48x60cm   2018 年

《天山》42x42cm  2018年  

《山川洪荒》  48x60cm  2018 年

《塔川人家》  50x50cm  2018 年 

《老墙印象》  48x60cm 2018 年 

《徽州三月》  48x60cm  2018年  

 《黄岳画院南山南客栈》    48x59cm  2018年

《西递老屋》   68×68cm

《月如钩》168x200cm

著名书画家,北京大学博士后吴国保先生

对朱零作品评论摘编

铅华洗尽得雄秀 藩篱脱尽即大家

       观朱零山水近作,水墨淋漓、苍茫雄秀奔来眼底,可谓画艺又臻新境。其境阔,源于对北派大山大水雄伟气度的深度把握;其气清,乃得益于对宋元以降中国绘画文人画一脉的悉心梳理与继承;其景新、其笔润、南北山水兼蓄、掺入写生,或沉郁苍浑,高巍峻岭时现画中;或坡石横陈、林木茂迭,江南灵秀溢于笔端;朱氏风貌俨然初具。傅京生先生在其新近出版画集中评介:“炉火纯青”。傅先生乃当代画评界屈指可数人物,识见渊博,评介如此,识者自知。

       对南北派山水的悉心研究、借鉴吸收,使朱零在山水画创作上精神层面、文脉继承更趋近于宋元。中国绘画发展一直与书法戚戚相关,“石如飞白木如榴,写竹应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赵文敏诗诠解了书画同源奥义,几百年来被视为文人画的不二法门。近现代国画大师,几乎无不书画兼擅者: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黄宾虹——当前画界存在的普遍问题为书法精神的缺失、亦即写意精神的缺失。朱零深知守住并发扬国画正脉,书法首当其冲。其勤勉习书二十年,成就不菲。以书理入画理,以书法入画法,骨法用笔,自得意气,加之慧根渐悟,上手即呈超凡之姿。若非二十年书功积淀,鲜能臻此画境。

       古人外师造化,虽未如西画之微妙微肖,然得自然之理,所绘物象盖都于自然中来而“中得心源”。朱零原是书家,于此深有感触,并时以为戒,身体力行,曾于山间写生日日不辍达半年之久,穷究物象得自然之理。广游名山大川,阔其胸次,写生画稿甚多。著名画家胡宝利先生观朱零写生作品后评价:“朱零写生对当代青年画家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朱零善学,于央美求学期间,其于绘画采取分阶段各个击破战略,其曾数月习树,参芥子园画谱,取会各家树法,证之以写生,终悟出枝穿插之理,并广而推之至山石以及花鸟上,一通而百通。当代画者兹可借鉴。

       朱零好古而不泥古,其于历代大家作品悉心揣摩而不从形迹求之,往往究其理,知其然而探其所以然。于苦瓜和尚一画论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体会最深。其作画时,笔笔生发,虚实相应,收放自如,不拘于勾皴点染程式,或勾皴同步、或勾皴点染齐头并进,虚虚实实,不可端倪,若非具有全局之思,心存丘壑和高超的笔墨技巧难以达到如此境地。(吴国保:著名书画家,北京大学博士后)


审编:秦建新    编辑:高鹏


打造兵团文化艺术精品传播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