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贴于2017-6-5 18:42初发于我的QQ空间和酿酒吧论坛、本地的论坛等外,后被多人转载,很多酿友按此法酿出了美味的玫瑰酒。】 ![]() 材料:玫瑰干花两袋,共250克(特级纯天然干花,26元)。 农夫山泉1桶,10斤装。 浓缩无心糖5斤(逐步加糖,持续发酵)【无心糖的制法,另贴介绍】 红曲米50克 拉曼德红葡萄酒曲2克(耐酒精度16度) 玻璃瓶一只,容量10斤 目标:略甜,无明显的酸苦涩味。酒度16度左右。有明显的花香。诸味调和。 我国自古就有用玫瑰花进行养生、美容的说法。女皇武则天经常朝饮玫瑰甘露,夜敷玫瑰花瓣,虽年过花甲,仍面若桃花。清代慈禧太后用玫瑰沐浴、美容,至暮年青春不衰。 中国古籍药典《本草纲目拾遗》等认为玫瑰“行气解郁、和气散瘀、理气开窍”。 玫瑰酒、玫瑰花酿酒始自明代。长期饮用该酒,有利于美容养颜、和血散瘀、清心健脑、滋阴补肾、健脾益胃,是滋养保健佳品。玫瑰酒还是治疗妇科病、心脑血管病、跌打损伤的良药。 改进措施:及时过滤玫瑰,减少玫瑰在酒中的沉浸时间。(原计划3天过滤出花瓣,但直到第6天才过滤,多浸了3天。) ②玫瑰花瓣含糖量极微,虽然在酿酒时加了糖分,但酒液中糖分仍然不足,甜味的欠缺使苦味更明显。 改进措施:多加一点糖,使甜味稍大一些,以便减弱苦味感。足量的糖使酒精含量达到酵母的极限,从而保留较多的残糖,以减少酒的苦感。 ③酿友跳舞兰认为,玫瑰的花托是苦涩的,去掉花托有利于减少酒的苦味。 改进措施:这一次试验中,有一袋干花剪去了(125克)花托,另一袋(125克)忘了剪,由于已经混合加入到发酵瓶内,只好带托发酵了。 操作步骤: 1、提前准备材料: ①购买平阴玫瑰干花(要求无熏硫无添加香精的天然干花)。 ②泡8斤干糯米,制作浓缩无心糖。应多做一点无心糖,留点余量。制作无心糖时,我压榨时用力比较轻,米糟里还有很多糖汁,加了一点酒曲,用米糟酿黄酒。 ③器具消毒。准备好所需辅料。 ![]() 上图是250克干花。下图是125克花剪掉的花托。 ![]() 下图为无心糖,浓缩的程度有点低。 ![]() 2、入坛发酵: ①7.5斤农夫瓶装水、2斤左右的无心糖、研碎的红曲米、2克红葡萄酒曲、玫瑰花,一起入瓶拌匀。瓶内留有1/5的空间,使于花瓣上浮。最后用皮筋和保鲜膜密封住瓶子。下图: ![]() ②下图是入坛第2天,发酵已启动,红曲米的颜色已显现出来,同时不断地冒着小气泡。打开保鲜膜,瓶内飘出浓浓的玫瑰香气。品尝了一口酒水是酸涩的,糖量已经不足,应该补糖了,加2斤吧。 ![]() ③第三天尝了一下,感觉还是酸涩,就把余下的糖加了一半(半斤)进去。原计划这一天晚上过滤花瓣,但考虑到糖量不足,所产酒精浓度太低,花中的有效成分可能浸出不足,因此多浸了3天。 ④第四天,加入余下的半斤无心糖,这样计划中的5斤无心糖全部使用完毕。稳定几天,再观察是否继续加糖。 当时品尝了一下酒水,感觉甜度还有不足,因而加入了2斤多甜酒酿汁和少量矿泉水,刚好填补了滤除花瓣而腾出的空间,使酒水满瓶,继续密封,慢慢后酵。 ⑥5月30日:酒色变深,仍然在发酵中,时不时冒出一点小气泡,虽然数量很少,但仍然说明了发酵仍在进行中。午餐时取出半斤尝了一下,家里人说味道很好,有很浓玫瑰香,微甜中微微有一点酸涩。感觉这个状态用作餐前开胃酒,还是蛮合适的。不过,我计划再加一点无心糖调整一下,减轻这一点点的酸涩味。 ![]() ⑦次日,家里来了亲戚,因而虹吸了一些玫瑰酒,装瓶饮用,亲戚感觉好喝。 ![]() 瓶子375毫升,贴上自制的小酒标,再加上个瓶帽,感觉还是有点颜值的嘛,今后多用这种瓶子吧。 ⑧随后额外加了半斤无心糖,次日又基本澄清了,品尝微甜,不酸不涩,清爽的味道中内含浓浓的玫瑰香。今天试装了一瓶,照片在本文的开头。 继续观察一段时间,等口感平稳后,把酒煎一煎,以便稳定酒的口味,然后再分装到小瓶中。 后来几天,每天品尝一点,酸涩味基本尝不出来;酒中有一点点苦味。让我满意的是微甜中有较浓的玫瑰香味。令人不满意的是酒味有点冲,这是酒度偏高造成的,也许与新酒有关,陈放一段时间也许会改善。总体上来说,试验基本成功了。 整个试验是在4月份,室温在17-23度之间,最后一周室温升到26度左右,发酵温度应属于最佳酿酒温度。适温发酵不会导致酒中苦味增加。基于这一点,这次试验中的失误,可能有以下几点,以后再进一步改进: ①使用了拉曼德果酒酵母,导致酒度16度,有点偏高,对花香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以后应使用安琪红葡萄酒酵母,使酒度在14度左右,便于突出花香。 ②只有一半的玫瑰的花托剪下了,还有一半的花托没剪,这些花托可能会增加酒中的苦味。以后试验应把花托全部剪掉。 ③无心糖的糖量无法精确测算,因为各人浓缩无心糖的程度不一,导致用糖量不够精确,以后应使用白糖试验一下,得出精确的用糖量,便于操作的统一和规范。 ④使用了红曲米后,酒最初的颜色很漂亮,但酒陈几天后,颜色有点变深,可见酒色不够稳定。应寻找一种更稳定的天然着色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