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医学史——中国传染病学鼻祖

 昵称52821188 2020-01-25


中国医学史——中国传染病学鼻祖

无论古今中外,每当天下兵乱不止,人祸不断时必有天灾来袭,为动荡时代再增加许多痛苦无奈。在大明末年最后一位皇帝崇祯朝时期,北方女真人已经成长为似乎坚不可摧的巨人,如猛虎野兽般不断侵袭大明的疆域。他们的目标已经不是掠夺,而是占领统治整个天下。在中原地区,来自西北的汉子李自成此时已经拥有了数十万以农民组成的军队,一路向北京方向攻城夺寨势不可挡。中国大地已经满目疮痍。伴随来的不仅仅是战争导致的人口大量死亡,还有更可怕的瘟疫也正悄悄的来临。

大明崇祯十四年京城里有人身体突然出现一个小瘰,然后体温忽高忽低,最后高热,并有伴有头痛呕吐呼吸急促的症状,不到三天时间这些人就会死去。没过多久越来越多的人出现这些症状后也都死去。史书记载“夏秋大疫,人偶生一赘肉隆起,数刻立死,谓之疙瘩瘟,都人患此者十四五。至春间又有呕血者,或一家数人并死。”到了第二年瘟疫扩散到了天津“有朝染夕死者,日每不下数百人。排门逐户,无一保全。”并且在华北地区迅速扩散。到了崇祯十七年疫情严重到“京师大疫,死亡日以万计。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殓者。”根据后世的统计,两年间北京城因瘟疫而死亡人数有二十万。这只是在北京地区两年间的死亡人数,此时瘟疫已经扩散到了北方大部及江南地区。而这场瘟疫的起源时间则是在十年前,地点在山西。瘟疫的名称后世称为鼠疫。

就是这个时期从江苏来的走方医吴又性在亲历各地疫情后经过仔细辩证分析认为“守古法不合今病,以今病简古书”,又说“大多疫者并非死于疫病,实乃死于无识之医矣”。因为当时医生基本都是采用张仲景《伤寒论》的理论体系分析疾病。对于瘟疫确实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吴有性针对《伤寒论》不足而提出了新的观点,“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这句话为日后中医温病学说形成发展到成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吴有性区别于其他医生的治疗方法,自创了“达原饮”方剂。此方也被称为中医传染病学第一方。

吴有性,江苏吴县人,字又可。史书对他的记载不多,只知道他从幼年时就开始学医,成年后四处走方行医。长时期的体察各地水土人情,积攒了大量临床经验,同时对事物观察的角度也是多方面的。所以他能看到其他医生看不到的一面,才能提出“戾气”说。

明朝灭亡后他回到江苏老家著出了中医学的有一部开山之作《瘟疫论》。全书提出了瘟疫形成原因,传播方法,各种瘟疫治疗预后和防治,特别说明了与《伤寒论》的不同。《瘟疫论》的成书标志着中国医学在传染病研究治疗的新里程,比西方传染病学早了两百年。

中国医学史——中国传染病学鼻祖

注:吴又可的历史记载在《清史稿卷五百二 列传二百八十九》,寥寥术语。生辰不详。有人说是被清军杀害,也有人说是拒绝剃发携妻自尽。在史书上找不到记载。或许是某些当时传记有记载,谁知道可以告诉我书名。《瘟疫论》成书后一直到乾隆初期都不被重视,甚至被当时某些医生大家视为邪说。直到吴鞠通读到《瘟疫论》后深受启发而开创温病说,弥补了《瘟疫论》的不足,把中医传染病学带上了又一高度。在吴鞠通的影响下《瘟疫论》这本书才被重视。而今日我们认识这位伟大医家仅仅是从电影中了解。就是许多搞中医临床的也只知道吴鞠通的安宫牛黄丸,而不知道吴又可的达原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