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利巴韦林,是否愧对“病毒唑”这样的别名?

 忠义云长 2020-01-26

利巴韦林,又名病毒唑,是一种“广谱”、“价廉”的抗病毒药物。

好香的药啊是不是?

不然!人类与病毒斗争中的残酷与现实,在利巴韦林的沉浮史上,可见一斑。

利巴韦林果真能够广谱抗病毒?

理论上说,人家没有吹牛皮。不论是RNA病毒还是DNA 病毒,都曾被观察到对利巴韦林敏感。

不仅没有吹牛皮,而且还整的挺神秘——利巴韦林抗病毒的具体机制,到如今都没能完全解码。

现在普遍认为,利巴韦林进入体内后至少已知有三个途径,实现抗病毒的效用。

途径一:如果面对的是RNA病毒,利巴韦林的代谢产物会对RNA聚合酶下手。RNA病毒需要传宗接代,没有RNA聚合酶的参与是万万不可。

途径二:如果面对的是DNA病毒,其代谢产物有一项技能:霸占DNA复制所需要重要原材料的关键供应商。这种原材料叫做鸟嘌呤核苷,生产它的供应商叫做5’-单磷酸脱氢酶。

途径三:利巴韦林还是一种病毒诱变剂,可以引发病毒基因组的编码错误,让病毒一部分后代的攻城略地能力下降,丧失感染性。

如此看来,利巴韦林的确拥有抗病毒三板斧,好厉害的样子。

从体外是实验来看,利巴韦林对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腺病毒、各种肝炎病毒等,都具有抑制作用。

如果这些作用在临床上能够取得和体外实验一样的奇效,那这个世界岂不是变得十分美好?

想象中很美,现实呢?

利巴韦林,是否愧对“病毒唑”这样的别名?


“广谱”又“价廉”的利巴韦林,为何走向没落?

现实之一是,中国人民普遍用上利巴韦林,也才二十来年。

上个世纪70年代,利巴韦林在美国被批准专利,1986年美国人民开始将利巴韦林作为抗病毒药物,雾化治疗婴幼儿合胞病毒感染。

由于专利的保护期问题,直到1994年,我国开始申请有关的专利,并很快将利巴韦林投入更大范围生产,大范围应用于临床。

体外实验的结果,让人们幻想它能够将无数病毒感染者早日康复,应用得最为广泛的领域,就是用来治疗感冒,包括小儿感冒。

很快,全中国有大约200家药厂开始生产利巴韦林制剂。注射剂、片剂、含片、胶囊、口服液、滴眼液、滴鼻剂、气雾剂等。各种急性琳琅满目,除了雾化用药,应有尽有。

然而,应用了一段时间之后,人们在总结病例时发现另外一个现实:利巴韦林好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有效果。

例如在病毒引起的普通感冒患者中,人们发现用了利巴韦林,不一定就能缩短病程。

后来又发现,除了由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和丙肝病毒,其他病毒感染的患者用了利巴韦林,都没有什么效果。

有人抬杠:这不还有三种病毒有效果嘛,人家也不是一无是处嘛.

话都不能说得太满,咱们对这三种病毒一次分析一下。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乙类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的罪魁祸首。不太熟?的确,这种和老鼠密切相关的疾病,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发病率大大下降。

治疗的首要原则是对症。把出血和肾衰给控制住了,命基本能保住,不能单指利巴韦林有决定性的用处。

丙型肝炎:抗丙型肝炎病毒,是现阶段利巴韦林唯一能够名正言顺占据的领域。联合α-干扰素用于丙肝患者,是指南中推荐的用法。

即便如此,利巴韦林还是应该感受到后来者尖锐的目光:昂贵的新型抗病毒药物索菲布韦、达卡他韦等,对某些基因分型的丙型肝炎可以取得更优秀的临床效果,副作用更低,缺点是虽然医保已经开始干预,但还是不便宜!

呼吸道合胞病毒:这种病毒的感染会引起感冒,包括1岁以下的幼儿。利巴韦林对于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有一定效果。

但是有两个前提:一,确定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二,使用雾化剂型,进行雾化治疗。

现实却是:一,绝大多数小儿感冒看门诊,不会去做病毒分类检测,是不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基本靠猜,不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完全无效;二,我国国内没有利巴韦林的雾化剂型,都是拿注射剂型代替,这种做法不被推荐。

这么算下来,除了在丙型肝炎的治疗中利巴韦林还算得上是中坚力量,现在还有哪个疾病,能指望利巴韦林来扭转乾坤呢?

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冠状病毒肺炎?利巴韦林表示,统统惹不起!

利巴韦林,是否愧对“病毒唑”这样的别名?


便宜怎么了?不良反应还多呢!

前文关于利巴韦林作用机制的描述,有个问题需要回顾一下:起作用的RNA聚合酶、5’-单磷酸脱氢酶等,不光是病毒在繁殖的过程中会用到,人体的正常细胞更新也需要用。

这种特性,有点类似某些抗肿瘤药物:正常的和有害的都给灭一下,看先把谁给灭点。有害的灭掉了,病治好了;正常的灭掉了,身体受到了伤害。

因此,药品监管部门就发出过通报,申明在动物中已证实,利巴韦林有明显的致畸和杀胚胎的毒性作用。

利巴韦林还可以在体内蓄积,停药后半年才算得上消除完全。

想要小宝宝,无论是男方还是女方,至少得和利巴韦林绝缘半年以上。

此外,还应当警惕溶血性贫血和心脏毒性等不良反应。

由于这些不良反应的存在,利巴韦林的应用还是谨慎些为妙。

更可况,很多情况下,用了也是白用。干脆,不用。

利巴韦林,是否愧对“病毒唑”这样的别名?

#青云计划##健康科普排位赛#



参考文献:[1]王柯静,陈琳.我院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规范儿童合理使用利巴韦林的实践[J].中国药房,2018,29(11):1470-147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