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医学堂丨道经道书之南华真经

 winriman 2020-01-26

南华真经即《庄子》,战国时蒙人庄周着。(公元前 369—前286年,据马叙伦《庄子年表》。“蒙”是地名,属春秋时宋国,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原书共五十二篇,但后来流传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即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其它十九篇均早已亡夫。又我国学者中有人认为,其中只有内七篇是庄周原著,外、杂二十六篇则是老庄学派后学们的述作。明代的李蛰和王夫之都主张此说,近人罗根泽对此也做过详细考证,他们的 说法已大致为我国学术界所公认。《史记·庄子传》说,他是楚国蒙人,曾为蒙漆园吏,和梁 惠王、齐宣王同时。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 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此外还有他在生活 方面及与当时学者们讲论学术的一些故事,则散见于《南华经》 和其它子书中。庄周的学说,基本上是继承了老聃的思想,《庄子传》说他:“其学无所不规,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又说他作书目的也 是为了要“明老子之术”。

这话是可以相信的。我们看庄子书中关于“道”的概念和老子所谓“道”,大体也差不多,如《庄子·大宗师篇》中说:“天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 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这 和《老子》第二十一章所说的:“道之为物,唯恍唯惚。……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 并没有什么两样。但庄子只强调了老子消极的一面,对其积极的 一面,他似乎避而不谈。

而且他对于政治,更是抱消极的度,“宁游戏于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又在《南华经·秋水篇》中以神龟自喻,宁生而曳尾于涂中,而不愿死而留骨于庙 堂之上。这种思想与老子《道德经》“贵以身为天下,则可以托 天下;爱以身为天下,则可以寄天下。”的意旨不相符合,庄子所言者是“穷则独善其身”,而老子所言者是“达则兼善天下”;因两人的生活环境不同,故其志趣遂大有差别。他不同于老聃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他发挥了老聃的“长生久视”,成为他自己的神仙思想。

如《逍遥游篇》中说:“藐姑射 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于,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 而年谷熟。”这是我国文献中对于神仙的早的描写。此外,他 多处谈到道家的修养功夫,如《大宗师篇》中说;“古之真人, 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 后来道教在修养法方面,接受了庄周的思想。

《南华经》的外、杂诸篇,大抵是老庄学派后学们的作品, 据现代哲学研究家的分析,认为,其中一部分是庄子后学所作,一部分是老子后学所作,一部分是杨朱学派的后学所作,一部分 是宋鉼、尹文学派的后学所作。杨朱和宋鉼、尹文也都是老聃弟子,他们对瘀老聃学说的发挥,虽各有偏颇不同,但总来说,不失为是一个学术体系下的产物。《南华经》的编定成书,虽然是在西汉初期,但当时研究黄 老之学的人们则只重“老”而不重“庄”,一直到了汉成帝时, 从严遵起,才始以老庄并论。

《汉书·王贡两龚鲍传》说他“依老子、严周(庄周)之旨,著书十万余言。”继严遵之学的是扬雄 和班嗣,扬雄是他的弟子,班嗣则是扬雄的朋友,《前汉书·叙传》 说,“嗣虽修儒学、然贵老、严(庄)之术。”这就是庄周学说流 传的始。魏晋时期,玄谈之风大盛,当时名士以《老》、《庄》、《易》为三玄。魏正始(公元 240—248)年间的何晏、王弼更是喜 欢庄子学说的人,《晋书·王弼传》说;“魏正始中,何晏、王弼 等祖述老、庄。”庄周的学说,从此大行;到了两晋时期,又有 了进一步发展,此时著名的道教家葛洪所撰《抱朴子·内篇》第 一篇就是《畅玄》。

他所说的“玄”,其实就是老、庄所说的“道”, 不过他更接近庄子一些,而且更具体地将“仙”和“道”联系到 一起。他说,第一等通玄道的人,可以“乘流光,策逝景,出乎 无上,入乎无下,逍遥恍惚之中,倘佯彷佛之表,咽九华于云端, 咀六气于丹霞,徘徊茫昧,翱翔希微”。次一等的“则能肥逊勿用,颐光山林,动息知止,无往不足,昤啸苍崖之间,怡颜丰柯之下,养浩然之气于蓬华之中,与浑成等其自然,与造化均其符契,泰尔有余欢于无为之场,忻然齐贵贱于不争之地,含醇守朴, 无欲无忧。”这是不折不扣的接受了庄子的思想。

他所说第一等得玄道的,实际上就是庄周所描写的“藐姑射山之神人”;第二 等通玄道的,则完全是《南华经》中所谓“具人”的印象。从这 裹可以看出两晋道教和玄学的关系,也可以说明庄周思想给予当 时道教的影响。后来的道教家也非常重视庄子的,如唐代的名道 士成玄英、孙思邈、李含光,宋代的陈景元、褚伯秀,他们都曾注过《南华经》,这些注本现在都还存于《道藏》中。在唐代的崇元馆中,它和《老子》、《列子》、《文子》都是生徒门的必修课本, 都是准以明经例考试的道教经典之一;它和《文子》、《列子》、《庚桑子》还曾敕称为四子真经(《旧唐书·玄宗本纪》)。所以《南华真经》在道教中的地位,一直被视为仅亚于《道德真经》的一 部经典。到了清朝,道教全真派中每逢戊日,定要讲习《道德》、 《南华》、《文始》、《谭子》、《黄庭》等经(王常月《初真戒·入戒 要规》)。 

《南华经》注本,早为晋司马彪本,它是二十一卷,五十 二篇。据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说,内篇七,外篇二十八, 杂篇十四,解说三。它的篇数和《汉志》所说“庄子五十二篇” 数字相符,所以它是《南华经》的早注本,也是完整的注本, 可惜其书早已散失。它现有辑本两种:为孙冯翼辑,在《间经堂丛书》中;一为茅泮林辑,在《古逸丛书》中。现存《南华经》 早的注本是晋郭象本,它的篇数为三十三篇,即前面所说现有 《南华经》的实在篇数。据《世说新语》说,向秀尝为《庄子》 解义,惟《秋水》、《至乐》二篇未竟而卒。郭象见秀义不传,便 将它窃为己注了。此外,历代注《南华经》的人也很多,但都以 郭本为宗,所以在这裹也就不必多说了。

至于所夫亡的十九篇, 除解说三篇外,还有十六篇,其中有篇目可考的九篇,据关锋同志考证,说是辟奕、意修、危言、游晃、子胥(《释文·序录》)、 惠施(《北齐书·杜弼传》)、畏垒虚(《史记·老庄列传》)。马捶 (《南史·文学传》)、淮南王庄子要略(清人俞正燮《癸巳类稿》) 等篇。近人马叙伦的《庄子夫文》中还辑有关奕、游凫、子胥等 篇夫文。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