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痰症常用效方之“二陈汤”20种加减临床运用心得

 中医药方便 2020-01-28

中医有“治痰通用二陈”之说,即指二陈汤而言。很多治痰的方剂,也是采用与二陈相同的药物,有的是由二陈发展而来的。本文详细讲述中医临床大家应用二陈汤,以及20种加减化裁心得以飨读者。

治疗痰症常用效方之“二陈汤”

中医有“治痰通用二陈”之说,即指二陈汤而言。很多治痰的方剂,也是采用与二陈相同的药物;有的是由二陈发展而来的。至于二陈汤本身,在应用上,药物的加减,各个方书也有所不同。

二陈汤,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关于它的主治、方剂组成及其用法,有如下的记载:

“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5两,白茯苓3两,甘草炙1两半。每服4钱,用水1盏,生姜7片,乌梅1个,同煎七分,去渣热服,不计时候,日二、三服。”

从方剂组合来看,半夏是燥湿化痰药,又能降逆和胃,陈皮也是燥湿化痰药,又能理气健脾,茯苓渗湿利水,甘草和中润肺,乌梅酸敛生津,生姜温中止呕。归纳起来,其作用在于和胃、理气、燥湿、化痰。是理脾胃,治湿痰的一个效方。

徐灵胎认为:二陈汤的作用,在于“治胃中寒湿痰浊”等证,他用以“治肥盛之人痰湿为患,咳嗽胀满。”(《兰台轨范》 )

朱丹溪也是善于用二陈汤的,他指出:“二陈治痰要药,世多忽之,且平胃散为常服之药,二陈汤反不可服乎?但能随证加减,用之无不验。”又说:“二陈汤加升麻、柴胡,能使大便润而小便长,胸膈宽。脾虚者,清中气以运痰降,二陈汤加白术之类,兼用升麻提气。眩晕嘈杂,及火动其痰,用二陈汤加栀子、黄芩、黄连之类。”(《丹溪治法心要》 

丹溪治食郁瘀滞,胸膈不快,所用的加味二陈汤,组方是:苍术、白术、橘红、半夏、茯苓、川芎、香附、枳壳、黄连、甘草。又:治一切呕吐清水如注的二术二陈汤,组方是:苍术、白术、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姜3片,枣1枚同煎,稍热服。虚寒者加人参、煨干姜;痰饮加南星、倍半夏;宿食加神曲、砂仁。

刘河间治热痰,头眩,用二陈汤加黄芩,即黄芩二陈汤。

在儿科二陈汤的应用方面也很广泛。如《婴童百问》对于寒冷呕吐哕逆的治疗,即选用了二陈汤,指出:“二陈汤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生冷伤脾。”服法也是加生姜、乌梅同煎。

《保赤新编》所载有关二陈应用及加减,可供临床参考“风痰加南星、白附、皂角、竹沥;寒痰加姜汁,重用半夏;火痰加石膏、青黛;湿痰加苍术、白术;燥痰加瓜蒌、杏仁;食积痰嗽,令人呕吐,加黄连、栀子、生姜;痰结胸膈,喘咳上气,加香附、枳壳。”

从以上的加减法中,即发挥了二陈治痰的主要作用,又对于不同因素引起的痰饮采用加味的方法,使之发挥更好的作用。

从中可以看出,治痰饮的方剂,多数是以半夏为主,追溯其源,也是从仲景治痰饮的方法发展而来的。

如《金匮要略》小半夏汤:半夏、生姜,治呕吐,谷不得下,及心下有饮者。小半夏加茯苓汤:即小半夏汤加茯苓,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

此外,《景岳全书》所载“御药”:大半夏汤(一名橘皮汤):半夏、陈皮、白茯苓、生姜,治痰饮及脾胃不和。茯苓半夏汤:白茯苓、半夏、生姜,治呕吐哕,心下坚痞,膈间有水,痰眩惊悸,及小儿等病。

《宣明论方》橘皮半夏汤:陈皮、半夏、生姜、治痰涎壅嗽,久不已者。

以上各方,由半夏、生姜,加茯苓,再加陈皮,即沿用至今的二陈汤。

小儿常见呼吸系统与消化系统的疾病,也即是以咳嗽痰喘、呕吐腹泻这类与痰湿有关的疾病较多,经常使用的方剂也不外乎燥湿化痰、利水清热、和胃健脾等方面作用较好的一些效方,其中不少都是与二陈有关,或者是由二陈发展而来的。

与二陈汤近似的方剂为《千金要方》中的温胆汤,《济生方》中的涤痰汤,实际是温胆汤加味。《三因方》中的温胆汤与《千金方》中相同,但增有十味温胆汤一方。《医宗已任编》中,还有一加味温胆汤。至于《沈氏尊生书》中的另一温胆汤则是同名异物,与常用的以二陈为基础的不同。

痰证产生的原因及其与脏腑的关系

水湿不能运化是产生痰饮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在脏腑方面,则与脾胃的关系最为密切。出现痰证,可能有多种因素,如心热、肺热,以及其它原因,但总是关系着脾胃。

因为,痰湿水湿所化,如脾胃健全,受纳运化的功能都好,饮食就能化为津液而充实人体的需要。如化为痰,就会留滞在肺、胃、胸膈,以致随气升降,留窜各处,经络四肢,无处不到,引起各种疾患。如小儿咳嗽痰喘,脾胃不和,低烧潮热,惊搐,癫痫等症,都与痰湿有关。

痰证治法

张仲景的主张:“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金匮要略》)钱仲阳对于小儿痰饮的治法,提出:“吐涎痰,热者下之;吐涎痰,冷着温之。”( 《小儿药证直诀》 )朱丹溪认为:“实脾土,燥脾湿,是治痰之本法。”( 《丹溪治法心要》)程钟龄说:“治痰须理脾,以痰属湿,脾土旺则能胜湿耳。治痰如此,饮亦宜然。”( 《医学心悟》 )

如上所述,温中燥湿,是治痰证的一个主要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

湿痰多见于脾,如痰涎壅塞,并见困倦痰稀等症,用温法;

热痰多见于肺,如咳嗽痰喘,并见燥热痰稠等症,用清法;

风痰多见于肝,如惊风抽搐,并见发热痰鸣等症,用消法;

食痰多见于胃,如恶心呕吐,并见脾胀痰滞等症,用消法;

至于寒痰、老痰,则多虚实互见之证,其关键在脾,日久则多影响其他各脏,出现不同的兼证。在治法上,寒者温之,虚者补之,盛者泄之,顽者攻之。如用温中除湿兼用清法,或用降火顺气兼用下法。各法的应用,多在于祛湿化痰,关键也是在于对脾胃的调整。

二陈汤20种加减的临床应用心得

已故名医高秀峰运用二陈汤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用于截痰水源,发为面黄食少,咳唾痰多,常用二陈汤加白术,人参,泛用于脾虚水津失于布散而生痰的各种疾患,用量居首位。

2.用于眩悸痰唾,水气凌心;常用二陈汤如白术,桂枝以温阳化饮,用量居二位。

3.用于食积生痰,心下痞硬,嗳腐食少,常用二陈汤去甘草加白术、枳实、神曲、麦芽,用量居第三位。

4.用于热痰喘咳,脉滑,痰黄稠,二陈汤中半夏易贝母,加黄芩、杏仁、瓜蒌、莱菔子、蜗牛,无蜗牛用炒地龙代,用量居第四位。

5.用于小儿疳积,肚大青筋,烦渴、厌食,二陈汤中半夏易胆星,加人参、白术、胡连、芦荟居第五位。

6.用于胆胃不和,黄疸,呕吐,常用二陈汤加茵陈、栀子、大黄,用量居第六位。

7.风痰眩晕、呕逆、畏光怕噪音,常用二陈汤加泽泻、白术、天麻、蔓荆子。

8.喉中如有梅核梗塞,吞之不入,吐之不出,属痰气郁结者,用二陈汤去陈皮,加苏梗、厚朴。

9.因高声饮冷,而骤然失音,用二陈汤去陈皮、云苓加苦酒、鸡子白。

10.胃不和,逆气夹痰上犯神明而失眠,宜二陈汤加秫米、夜交藤。

11.痰瘀阻窍,发为头痛、耳鸣,宜二陈汤加川芎、红花、僵蚕。

12.久病或老年人动则气喘痰鸣,腰酸脚冷,宜二陈汤加附片、沉香、五味、熟地,补火化饮除痰。

13.湿浊上干阳位,发为头重身困,苔腻脘痞,宜二陈汤加苍术、白术以燥湿除痰。

14.痰火狂躁,裸体打骂,不知羞丑,用二陈汤加芒硝、大黄、黄连、生铁落。

15.痰扰心神,发为惊恐,怕人,怕响声,二陈汤加生龙齿,飞朱砂冲服。

16.胆热多眠,或夜游不醒而无知觉,二陈汤加枳实、竹茹、郁金。

17.用于癫痫发作,常以二陈汤加郁金、白矾、天麻、钩藤,每收近效。

18.用于胆涎沃心,发为神蒙意乱,呕逆心烦,短暂性发作,思维判断力差,二陈汤加枳实、竹茹、郁金、柴胡,本病以心理疗法为主。

19.用于痰走经络,肢体麻木痛,或有硬结肿块,常用二陈汤加白芥子、炒甲珠、全虫、生姜捣汁。

20.用于脂肪痰或肥胖病,常以二陈汤为主加草决明、僵蚕、海藻、牡蛎,为末糊丸,荷叶汤下。

以上二十种加减变化是先生临床常用较之得心应手的例证,他如外科、皮肤科、妇科、五官科不常用的诸多方法,在此从略,高老仙逝快三十年,我临床运用先生上述变法多获良效。

病案举例:章某,男,38岁,初诊于1986年5月上旬,患者神志障碍,狂躁乱骂,目红,脉滑,苔黄,断痰火上扰神明,急拟二陈汤加芦荟、大黄、黄连、生铁落7付,嘱每日1付。

二诊:于1986年5月中旬,家长属代诉,服上方狂躁乱骂已,唯偶有答非所问,睡眠差。查脉弦,苔黄,目红已退,仍用二陈汤加胆星、郁金、白矾少许,百合、生地,七付每日一付。

三诊:1986年5月中旬,患者自诉服上方睡眠较好,神志清爽,唯食少消沉。拟归脾汤合逍遥散化裁再书10付,嘱每日1付,药完病愈,由于该患者有个贤德柔顺的内助,善于为其夫排忧解难,百般依顺,善解夫意,巧言开导,至今一切如常。

本文摘自《朱锦善儿科临证50讲》。

强直性脊柱炎,怎么治?这里有五种特色方法

基层行医 活用葛根汤可以治疗这10种病

三仁汤治阳痿

名医名方:柴桂杏味汤治疗咳嗽病,证属太阳少阳合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