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中的文化:万象更新话“元”

 古稀老人赵 2020-01-28

汉字中的文化:万象更新话“元”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中国的汉字蕴含着无穷奥秘,从最早的甲骨文看,元字像一个侧身的人形,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为“首”之意,而旦字像太阳从地面刚刚升起的样子,下面的部分象征地平线,意味着广袤的大地沐浴着无限光明。

汉字中的文化:万象更新话“元”

“元”的甲骨文

单说元字,篆文还是承续甲骨文的元字,下半部分为人字,到了隶书,才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儿”。《说文解字》载:“元,始也,从一从兀。”本义是“人头”,首为人之始。南唐文字训诂学家徐锴释义说:“元者,善之长,故从一。元,首也,故谓冠为元服,故从兀。兀,高也,与尧同意。”清代学者桂馥在《义证》中进一步阐述道:“以元为孟,故曰元者善之长也。”桂馥认为,徐锴是把“元”解释为“子女中的年长者”。如果把元的上半部分看作二,那么,元字就变成了从二从人,而仁字则从人从二,在天为元,在人为仁,在人身则为体之长,又符合了“元首”之意,《孟子》曰:“勇士不忘丧其元。”勇毅且有操守的人是不怕牺牲的,因此他们为后人所铭记。

汉字中的文化:万象更新话“元”

“元”的金文

元为万物之根本。元极谓万物的本原,亦用以指天。元气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也是古人关于构成生命与自然的基本物质观念。现在常说“元气满满”,就是一种饱满的精神,《论衡》称“万物之生,皆禀元气”。无论是自然还是个人,只有守住元气,才能根深叶茂,长久生发。

元为至高至大。古代科举考试,最高的追求莫过于“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同时,元相是丞相的别称,《资治通鉴》记载:“元相之重,储傅之尊。”陈子昂在《为河内王等论军功表》里说:“上以明国之大赏,下以雪臣等谬功……此诚国之元经,不可苟而利者。”此处的元经又指大纲、大法,万万不容亵渎扭曲。《周易》曰:“元亨利贞。”此为四德,元是乾德之首,乃天地之大德。德元谓德行居于首位,为道德方面之楷模,故古人云:“尧、舜、禹、汤、文、武,此六君子者,位在德元,力足以管摄天下。”做人施政的德元,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元为黎元百姓。西汉文学家贾谊在《过秦论》中称百姓为“元元之民”,指出善良的百姓需要国家的保护,安居乐业需要一个太平的世道,能否满足百姓这一需求,这是为政者成败的关键。唐太宗李世民深知这一法则,他在《晋宣帝总论》中道:“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执政施策当处处以百姓的利益为先。唐代诗人杜甫表明心迹道:“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这可谓是杜甫一生的写照,若没有忧国忧民之心,就不可能有“诗圣”的桂冠。

汉字中的文化:万象更新话“元”

“元”的小篆字形

元为道。所谓天元,乃岁时运行之理,亦为天之理。《史记》有云:“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奋进者制定推行新的制度纲领,必然是顺应时代大势、顺应民心之举。“元,无所不在也。”元之道,虽为形而上者,但却是变化之本,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天道沧海桑田,自强不息,人道亦是改革发展,披荆斩棘。

“万象更新”说“元”,更新是为了实现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我们要时刻牢记初心使命,返本归元,不能忘了为什么出发,是什么理想信念指引着我们向前,进而固本培元,永葆生机活力,向着新的远大目标前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