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帛书老子5.1|说道说道

 砍柴的少年 2020-06-08

【摘要:道,是说不清楚的,只能个人去“悟道”,但是又不得不说道说道,  老子如此,后人亦如此。】

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
中气以为和。
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榖,
而王公以自名也。
勿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
故人之所教,夕议而教人。
故强良者不得死,
我将以为学父。
——《帛书老子》第5章

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

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

吾将以为教父。

——《道德经》第42章

    首先,注明一点,这一章中的“万物负阴而抱阳”这句,无论《帛书老子》的甲本还是乙本,都损毁看不见了,只能结合后世的版本补全。
    其次,《老子》这一章和《道德经》内容差异很大,短短几句,不同之处达七处之多。两者的不同,往往是解读《老子》真意的钥匙。
    1、“中气以为和——冲气以为和”
    2、“天下之所恶——人之所恶”;
    3、“王公以自名也——王公以为称”
    4、“勿或损之而益——故物或损之而益”
    5、 “夕议而教人——我亦教之”
    6、“故强良者不得死——强梁者不得其死”
    7、“我将以为学父——吾将以为教父”。


    这一章打头第一个字还是“道”。
    “道”是说不清的,因为说清了,就不是“道”了。
    但总要试着去说“道”说“道”。
    要找“道”之初心,得先看甲骨文。
    甲骨文中有“道”这个字吗?
    这里有争议,在传统的字典中,比如《字源》里,没有“道”的甲骨文,他们认为“道”字最早出现的金文里。
    但是,还有一些资料显示甲骨文中的“道”字如下:
    

    “道”字的甲骨文,比较简单,就是“人”+“行”。
    关于甲骨文“道”的原始含义,众说纷纭,自圆其说。
    有人说,“道”是在路中行走之人,从而引伸出“方法、法则、人之归属”。
    有人说,“道”是婴儿自产道中诞生,从而引申出“生生和本原”。
    关于道的解读很多了,太复杂,甚至太玄幻,我不喜欢,我只想简简单单地去理解“道”。
    甲骨文就是“看图说话”了,不妨再找几个相关的字对比着看,比如“行,德和直”。


    “”字的初始含义,是单纯的“四通八达”的“道路”。我们观察,这“路口”的四个方向不是对称的,这个十字路口,更像一个“指向上方的箭头”,看来这个“路”的正方向是“向上”的。
    “”字,是“十字路口”上一个“”字,直直地看向上方。所以,“德”是“直+行”,沿着正确的方向,一直向上走。
    这里也要注意,十字路口,只有一个方向是正确的,那就是“向上”,所以,“德”是“向上直行”
    “向上”的道路在哪里呢?我们再来看看“道”字。
    “”字,是在“十字路口”有个“人”欲向“上”走。
    “”是“人+行”,在路口做了选择,找到了向上的方向。
    所以,道的本意,是找到了向上的正确方向;
              德的本意,是沿着向上的正确方向一直走。

道的前生今世

    《帛书老子》中的“道”字,更接近于金文中的“道”,我们再看看金文里的“道”。青铜器上的“道”字,还真不少,样子大致差不多。
    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曾伯漆簠”中的“道”。

    陈介祺(1813~1884), 中国清代金石学家。字寿卿,号簠斋。山东潍县(今山东潍坊)人,清吏部尚书陈官俊之子。

    在“铭文”中有“金道锡行”一句。
    这个“道”字,就把甲骨文中的“人”,换成了“首”和“止”。

    再后来,道字又去掉了“止”,只有“首+行”。
   
《貉子卣》上的“道”字
    “道”由简单的“人行”转化为“首行”,更强调了正确道路的发现,要靠智慧的大脑,要靠首领去开辟。  
    当然,《老子》中的“道”,又继续“抽象”化了。
    上一章,最后一句“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无从哪里来?
    有和无都在“天地”里,谁开启了“天地”呢?
    “道”开启了“天地”,“无”来自于“天地”,天地来自于“道”。
    说得又抽象了啊!
    打一比方吧!
    中国原来是贫油国,除了西部有点油,东部北部没有石油。既然没有石油,那么涉及石油生产的那一番“天地”也就不存在了。
    可是,有一个人说,中国有石油,在东北。
    于是,开启了中国石油工业的“新天地”,这个人就是“李四光”。
    

    “道”开启了“新天地”,石油在地下,却“无”法生产出来,这种状态就是“无”,再后来余秋里带着“王进喜”这一批大庆人,让新中国的石油从“无”到“有”。
    李四光,用“道”指引了方向,余秋里和王进喜这批人,用“德”让石油从“无”到“有”,有了石油就有了和石油相关的“万物”。
    你品你品,这里面的“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和“道生天地,天地有无”的道理。
    道,是说不清楚的,只能个人去“悟道”,但是又不得不说道说道, 老子如此,后人亦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