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文解字:重读“天地不仁”

 大山里的蜻蜓 2022-03-29

潘朝晖/文

《道德经》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关于“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理解,自古以来就困挠着人们。

有人按字面直白地解读“天地(神灵)并不仁慈,只把万物当作没有生命的贡品(草狗)”,但这显然不符合逻辑一一古人哪敢批评天地?

为此,有人牵强附会地认为老子想表达“天地公平'的观点一一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顺其自然发展,即:不管万物变成什么样子,那是万物自己的行为(包括运气),与天地无关;天地顺其自然,一切犹如随风入夜,润物无声。

其实,要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本义,就必须先理解其中关键的两个字:“仁”与“刍”。

一、关于“仁”的理解

我曾经对“仁”字进行了重新解读,一起回顾一下。

百度词条给出的“仁”最早见于春秋,汉典给出的“仁”最早见于战国,网上还有人说“仁”在甲骨文中已出现。

文章图片1

对“仁”的传统解读就是“二人相亲为仁”。

个人认为,将“仁”看成“二人”是种讹误。

“仁”不是'从亻从二',而是“从亻从上”。

在甲金文中,“二”字都是两横,两横等长。

而从甲骨文到春秋金文,“上”字也是两横,但上短下长(象现代汉字“二”)。

文章图片2

所以,我们认真看春秋时期的金文“仁”,它应该就是“上人”而不是“二人”。

文章图片3

所以“仁”不是“二人”而是“上人'。

个人认为至少包含有两层涵义:

一是“上人”者,身居上位者是也。最初造“仁”字是专门形容贵族阶层的,与当时平民、奴隶无关。孟子的“仁政”也是针对统治者和统治阶层来说的。

二是“上人”者,“尚人”也,品德高尚者是也。这点上讲,“仁”不仅是对贵族的要求,也是对平民的教化一一“仁者爱人”、“忠恕之道”与“温、良、恭、俭、让”。

二、关于“刍”的理解

关于“刍狗”之说,传统认为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清代的魏源在《老子本义》中说:“结刍为狗,用之祭祀,既毕事则弃而践之”一一狗在古代本是普通百姓作祭祀用的牲畜(因为用不起猪、牛、羊等大的牲畜),但随着社会风气的演变,人们渐渐不再用真的狗,而是用草扎一只狗形来代替(就相当于后来在拜祀的时候,用面做的猪头来代替真的猪头一样)。刍狗做好以后,在还没有用来祭祀之前,大家对它都很重视,碰都不敢随便碰;等到举行祭祀以后,就把它扔下不管了。

个人对此觉得相当不可思议。以古人(特别是先秦以前)对天地鬼神的敬畏,怎么可能做出如此大不敬之事,居然敢以“草”狗祭祀?

我查了下“刍”的字源演化,发现“刍”的变形相当严重。

文章图片4

“刍”的甲骨文象“以手抓草”,而草是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的最普通的存在,“刍”应该是表达了“草一抓一大把”的“普通、低贱”属性。

文章图片5

所以,个人理解“刍狗”并非'草编的狗',而是“普通低贱的狗”,就象现在农村常见的土狗。

三、关于“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综上分析可得:

“仁”是“上人”,

“刍”是“普通低贱”。

而古文本无标点断句,故可将标点去掉: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可译为:

天地不会高高在上地把万物当成低贱土狗

圣人不会高高在上地把百姓当成低贱土狗

个人认为,弄清汉字的造字本义对研究古籍资料非常有帮助。

这是今天闲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