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群书治要》《春秋左氏传》(中)(襄公)补(三十一)

 峨眉佛光 2020-01-28

“二十六年。初。楚伍参与蔡太师子朝友。其子伍举与声子相善。伍举奔晋。声子通使于晋。还如楚。令尹子木与之语曰。晋大夫与楚孰贤。对曰。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才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子木曰。夫独无族姻乎。对曰。虽有。而用楚材实多。归生闻之。曰。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赏僭。则惧及淫人。刑滥。则惧及善人。若不幸而过。宁僭无滥。与其失善。宁其利淫。无善人则国从之。诗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无善人之谓也。故夏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惧失善也。古之治民者。劝赏而畏刑。恤民不倦。赏以春夏。刑以秋冬。是以将赏为之加膳。加膳则饫赐。饫。厌也。酒食赐下。无不餍足。所谓加膳也。此以知其劝赏也。将刑为之不举。不举则彻乐。此以知其畏刑也。夙兴夜寐。朝夕临政。此以知其恤民也。三者。礼之大节也。有礼无败。今楚多淫刑。其大夫逃死于四方。而为之谋主ꨍ。以害楚国。不可救疗。所谓不能也。子仪之乱。析公奔晋。晋人以为谋主。绕角之役ꨏ。楚师宵溃。楚失华夏。则析公之为也。雍子之父兄谮雍子。君与夫人不善是也。雍子奔晋。晋人以为谋主。彭城之役。楚师宵溃。晋降彭城而归诸宋。楚失东夷。则雍子之为也。子反与子灵争夏姬。子灵奔晋。晋人以为谋主。通吴于晋。教吴叛楚。楚疲于奔命。至今为患。则子灵之为也。事见成七年。若敖之乱。伯贲之子贲皇奔晋。晋人以为谋主。鄢陵之役。楚师大败。王夷师熸。郑叛吴兴。楚失诸侯。则苗贲皇之为也。子木曰。是皆然矣。声子曰。今又有甚于此者。椒举娶于申公子牟。子牟得戾而亡。君大夫谓椒举。汝实遣之。惧而奔郑。今在晋矣。晋人将与之县。以比叔向。彼若谋害楚国。岂不为患。子木惧。言诸王。益其禄爵而复之。”

鲁襄公二十六年。当初,楚国的伍参和蔡国的太师子朝为友,伍参的儿子伍举和子朝的儿子声子也互相友好。伍举逃往晋国。声子出使晋国,回来后又到楚国去,令尹子木与他谈话,说,晋国大夫和楚国大夫谁更贤能?声子回答说,晋国的卿不如楚国,晋国的大夫却贤能,都是做卿的人才。就像杞木、梓木、皮革,都是从楚国运去的。楚国虽然有人才,实际上却被晋国所用。子木说,难道他们没有同宗和姻亲可用吗?声子回答说,虽有同宗和亲戚,但任用的楚国人才确实很多。归生听说,善于治理国家者,赏赐不过分,刑罚不滥用。赏赐过分,就怕赏及恶人;刑罚滥用,就怕伤及好人。如果不幸赏罚过当,那么宁可赏赐过分,也不可滥用刑罚。与其伤害而失掉贤人,宁可让坏人得利。没有贤人,国家就会随之衰败。《诗经》说,贤人不在了,国家就遭祸殃。这是由于失去贤人的缘故。所以《夏书》说,与其错杀无辜,宁可失之于不用常法。就是害怕失去贤人。古代治理百姓的人,乐于赏赐而畏惧用刑,体恤百姓而从不倦怠。赏赐多在春夏时节举行,用刑多在秋冬时节进行,因此将要行赏时就为此增加膳食,加膳则赐以丰盛的酒食,以此可知其乐于赏赐;将要行刑时就除去盛馔,除去盛馔就会偃息声乐,由此可知他畏惧动用刑罚的;早起晚睡,日夜亲理政务,由此可知他忧虑人民的疾苦。这三种表现,是礼制的基本纲纪。有了礼制就不会失败。现在楚国滥用刑罚的现象很多,大夫们逃亡到四方各国,而做了他国的主要谋士,来危害楚国,以至于不可救治了。这就是我所说的楚国不能使用自己的人才。如子仪叛乱时,析公逃亡到晋国,晋人让他做主要谋士。在绕角战役中,晋人听从了析公的谋略,使楚军连夜溃逃。楚国失掉中原,就是析公所造成的。又如,雍子的父亲和哥哥诬陷雍子,国君与大夫不辨是非曲直,雍子逃奔到晋国,晋人让他做主要谋士。彭城之战,楚军连夜溃逃,晋国攻下彭城并将其归还宋国。楚国丧失了东夷,就是雍子所造成的。子反与子灵争夺夏姬,子灵逃奔到晋国,晋人让他做主要谋士。使吴国和晋国往来通好,教唆吴国背叛楚国,使得楚国疲于奔命,至今仍是楚国的祸患,这是子灵所造成的。若敖氏叛乱时,伯贲的儿子贲皇逃奔到晋国,晋人让他做主要谋士。鄢陵战役时,楚军大败,国君受伤,军队士气不振。郑国背叛,吴国兴起,楚国失去诸侯信任。这都是贲皇造成的。子木说,你说的这些都对。声子说,现在还有比这更严重的。伍举娶了申公子牟的女儿,子牟因罪逃亡,国君和大夫对伍举说,实际上,是你送他逃亡的!伍举害怕而逃往郑国,现在在晋国了。晋人将给他一个县作为封邑,禄秩与晋国上大夫叔向同等。他如果要谋害楚国,岂不成为楚国的祸患了吗?子木听后很恐惧,告诉了楚康王。楚康王增加了伍举的官禄爵位请他回来复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