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夷夏东西——龙山神面与石峁牙璋

 天宇楼33 2020-01-30

      会徽涉及到的玉文化元素主要有两个。其一,神人头像,此图案提炼于本会收藏的一件山东龙山文化玉钺的纹饰。玉钺长13厘米、宽11厘米、厚0.6厘米,透闪石玉,受沁通体白化,表面保留大片黄褐色、姜黄色皮壳,抚之光滑绵密,玉质微透光,不少海岱史前玉器都具有这种玉材及老化特点。玉钺近长方形,体扁平,中部较厚,向两侧渐薄,左右边沿呈钝刃状,柄端微拱弧,两腰斜直,宽刃弧凸斜抹;器表一面居中阴刻神人头像,另一面为未完工的人鹰变换纹,构成线条皆为流畅弧线,遒劲飘逸,衔接自然;纹饰之下为一圆孔,双面管钻而成。
     按纹饰之布局,此玉钺正确的使用方式应以刃朝上、柄向下,其功用或与平首玉圭接近。与这件玉钺的纹饰相近者还见于日照两城镇出土玉圭、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玉圭之上。这种神人头像通常与鹰纹组合出现在山东龙山文化高等级玉器之上,无疑是东夷民族信仰的神明、图腾。

     其二,为绶带两端出廓的龙首,此造型汲取自本会收藏的一件石峁文化玉牙璋。牙璋长25.1厘米、宽5.1厘米、厚0.8厘米。透闪石玉,整体受沁呈红褐色,有牛毛状沁痕,包浆厚重油润。修长扁平体,器身中部微束腰,本体上端两侧皆出主、附阑,一边高、一边低,主附阑间均雕出两对细凸齿,方形短内,内近主阑处有一单面管钻圆孔,圆孔以下、附阑之上表面饰阳线弦纹七道,斜凹弧形单面刃。此牙璋主、附阑与细凸齿组合为竖立龙扉牙,主阑为龙首、龙颈,龙首饱满,上吻肥厚,下颌短薄,头顶出短刺角,以小豁口表示微张口部,主阑之下两对细凸齿为龙的四肢,最下又出附阑作甩出的尾梢,整体为一起身竖立昂首的龙形。会徽的出廓龙首正是采用扉牙主阑为母本设计的。从扉牙的特点来看,石峁牙璋明显是二里头文化牙璋的直接源头,惟后者较前者形态复杂具体,凸齿演变的更加密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