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名方朱仁康带状疱疹医案

 憩苑 2020-01-31

朱仁康 (1908-2000),字行健,男,祖籍江苏无锡,中国皮外科专家。早年从其兄长及江南外科名医章治康先生学医,后在苏州、上海开业行医。曾主编《国医导报》。1952年到上海市青海路公费医疗门诊部任外科医生,1956年由卫生部选调至中医研究院工作。于1956年5月应聘在西苑医院,任中医外科主任,亦称疮疡外科。1963年合并入广安门医院外科研究所。擅长治疗疮疡、银屑病、痔瘘等。1980年创制克银方,治疗银屑病,疗效较高。1971年创用滋阴除湿法,提高了治疗湿疹的疗效。从事中医工作70余年,精于疮疡、皮肤外科。擅长治疗多发性疖肿、乳腺炎、脉管炎、湿疹、皮炎、银屑病、丹毒、带状疱疹、扁平疣等病症。在临床实践中,刻苦钻研古代医学文化,博采众长,敢于创新,创制经验方50余种。如湿疹为皮肤科多发病之一,经多年的观察,总结经验,对225例湿疹患者根据全身症候,舌苔脉象、皮肤特点加以辨证论治,分为湿热、血热、风湿热三类进行治疗,并将其验方输入计算机制成无论诊疗系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编著有《朱仁康临床经验集》、《中西医学汇综》、《实用外科中药治疗学》等。

带状疱疹(五例)

[例一]  王××,女, 33岁, 病历号11931,初诊日期:1958年4月4日。

主诉:左腰部及左大腿出现集簇小水疱,剧痛已三天。

现病史七天前左腰部和左下肢发生阵发性针扎样刺痛,疑为“神经痛”,未予治疗。三天前左腰部及左大腿外侧出现大片红斑、小水疱,刺痛加重,不敢触碰,坐立不安,虽服止痛片亦未解痛。大便干结。

检查:左侧腰部及沿左大腿外侧,相当于腰1~2节段,可见成片集簇之小水疱,部分为血疱,基底潮红。

脉弦而带数。舌苔薄黄。

中医诊断:蛇串疮。

西医诊断:带状疱疹。

证属:心肝二经之火内郁。

治则:泻心肝之火热。

药用:川连9克 黄芩9克  焦山栀9克  大青叶9克  番泻叶9克  银花9克  连翘9克  赤芍9克  花粉9克  青黛1.5克   水煎服,外用玉露膏(附玉露膏方,配方:芙蓉叶100g 凡士林400g 制法:研成细粉,凡士林加热熔化将粉兑入调匀,并且加入石炭酸液8滴,以作防腐之用。主治:凉血清热,常用于疮疖、丹毒、脓疱疮等。用法:将软膏敷于患处。)。

二诊:(4月6日)服二剂后水疱已见结痂,刺痛明显减轻,大便三日未行,舌苔黄糙,脉弦数。方拟通腑泄热。

生川军6克(后入) 黄芩9克 焦山栀6克 大青叶6克 连翘9克 丹皮9克 赤芍9克 忍冬藤9克 二剂。

 三诊:(4月8日)疱疹大部干结,疼痛基本消失,大便畅通。  前方去大黄加花粉9克。二剂后治愈。

[例二]  杨××,男,60岁,简易病历,初诊日期1973年1月28日。

主诉:右眼睑附近出现疱疹疼痛三天。

现病史;三天前突然于右侧下眼睑附近出现疱疹,红肿疼痛,右眼流泪,结黄脂,并见右侧偏头痛,坐卧不宁,大便干秘,渴思冷饮。

检查:右侧颜面、眼睑附近可见集簇之高梁米大小红色疱疹,右上额亦见成堆疱疹,触之痛剧,右上下眼睑肿如球,不能睁开,流泪、结黄眼矢。脉弦,舌红苔黄燥。

中医诊断:蛇丹。 

西医诊断:带状疱疹(三叉神经 I~II 枝)。

证属:胆经湿热内盛,化为火毒上炽。

治则:清化湿热,通腑泻火。

药用:马尾连6克 黄芩9克 大青叶15克 大黄6克(后入)丹皮9克 赤芍9克 银花9克 马齿苋60克 蒲公英15克 生甘草6克

外用玉露膏(附玉露膏方,配方:芙蓉叶100g 凡士林400g 制法:研成细粉,凡士林加热熔化将粉兑入调匀,并且加入石炭酸液8滴,以作防腐之用。主治:凉血清热,常用于疮疖、丹毒、脓疱疮等。用法:将软膏敷于患处。)。

二诊:(2月1日)三剂后复诊,疱疹已结干痂,眼肿已退,已能睁眼,视力如常,疼痛亦显轻,腑热已解,舌苔薄黄,脉细滑。治从前方去大黄加花粉6克,服三剂后即愈。

[例三]  马××,男,61岁,简易病历,初诊日期1974年8月31日。

主诉:右侧额部疼痛二周,出现红肿水疱一周。

现病史:两周前右侧额部扎痛,延及同侧颜面部,服止痛片未能控制疼痛。一周前右颞颥部出现集簇小疱,红晕灼痛,渐延及鼻尖及右上唇,如针扎样痛,坐立不安。曾在××医院肌注维生素B12 5支、日服金霉素和吗林呱,仍不能控制,剧疼不止。原有高血压病(血压170/120毫米汞柱)、肺气肿。日渴思饮,大便干,小便黄。

检查:右侧颜面从额部、颊部、上唇可见集簇高梁米至黄豆大之水疱,上下眼睑水肿不能睁眼。

脉弦细、舌红苔黄。

中医诊断:蛇丹。

西医诊断:带状疱疹。

证属:湿热上壅,化火化毒。

治则:清热除湿,泻火解毒。

药用:马尾连6克 黄芩9克 大青叶15克 公英15克 马齿苋60克  丹皮9克 赤芍9克 延胡索9克 生甘草6克 水煎服。

外用玉露膏(附玉露膏方,配方:芙蓉叶100g 凡士林400g 制法:研成细粉,凡士林加热熔化将粉兑入调匀,并且加入石炭酸液8滴,以作防腐之用。主治:凉血清热,常用于疮疖、丹毒、脓疱疮等。用法:将软膏敷于患处。)。

二诊:(9月3日)三剂后复诊红肿见消,疼痛显轻。前方加紫地丁15克,马尾连9克,炙乳没各6克,嘱服三剂未见复诊。经随访追踪,称三天后即结痂,肿疼俱减,尚有轻痛,七天后消失。

[例四]  刘××,女,49岁,简易病历,初诊日期1974年7月5日。

主诉:右腰部出现大批水疱,刺疼五天。

现病史:五天前右腰部突然出现成批集簇水疱,逐渐增多,刺疼甚剧,寐寐不安,在附近医院治疗后水疱仍有发展。

检查:右腰部(相当腰椎1、2节段)、右侧腹部及后背可见大片成簇密集的水疱,皮肤灼红,疼痛,不敢碰触,皮损延及右侧腰部前后。

脉弦细,舌质绛苔净。

中医诊断:缠腰蛇丹。

西医诊断:带状疱疹。

证属:脾经湿热,循经外发。

治则:清热解毒。

药用:马齿苋合剂(马齿苋60克 蒲公英15克 大青叶15克),三剂,水煎服。

二诊:(7月8日)服药后未能控制病情,尚见有新起水疱向后背蔓延,发烧39.1,局部水疱破后,轻度感染。

上方加马尾连9克,黄芩9克,银花15克,生甘草6克。外用玉露膏(附玉露膏方,配方:芙蓉叶100g 凡士林400g 制法:研成细粉,凡士林加热熔化将粉兑入调匀,并且加入石炭酸液8滴,以作防腐之用。主治:凉血清热,常用于疮疖、丹毒、脓疱疮等。用法:将软膏敷于患处。)。

三诊:(7月11日)仍起水疱向外扩展,发烧已退,腹胀有凉气感,胃不思纳,脉细滑,舌苔白腻。证属热祛湿盛,改拟温化除湿。

方用;苍术6克 川朴9克  陈皮9克 茯苓皮9克  泽泻9克 桂枝9克  黄芩6克 六一散9克  (包)水煎服四剂。外用四黄膏(附四黄膏方,处方:黄连 黄芩 土大黄 黄柏 芙蓉叶 泽兰叶各30克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另用麻油500毫升,入锅加温,加入黄蜡125克熔化,离火再加入上述药末调和成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治一切肿毒。用法用量:用纱布块涂药一层,贴肿块上,胶布固定。)。

四诊:(7月15日)水疱已破,部分结痂,痛已减轻,病情基本控制,腹胀已轻,已思饮食,脉沉细,舌苔净。继续服前方四剂。外用同前。

五诊:(7月19日)后背均已结干痂,腹部有小片溃疡面略感腹胀,宗前方去黄芩、桂枝加木香3克,马齿苋15克,三剂。

糜烂面外用红粉纱条(145)加玉红膏(附生肌玉红膏方 ,配方:当归 白蜡各60g 甘草36g 白芷15g 轻粉 血竭各12g 紫草6g 麻油500ML制法:先将当归、白芷、紫草、甘草四药,入麻油内浸渍3天,慢火熬煎去渣,细绢滤清,复入锅内熬滚,入血竭化尽,次入白蜡,微火化开,用茶盅四个,预炖水中,将膏分成四处,倾入盅内,候片时,下研细轻粉,每盅3克,搅匀,备用。主治:活血祛腐,润肤生肌,主治溃疡腐肉已尽,肉芽生长缓慢者。用法:将药膏平摊沙布上,敷贴中性上,每日1~2次。)。

六诊:(7月22日)大部已结干痂,尚觉刺痛,前方加炙乳没各6克,嘱服五剂而愈。

[例五]  韩××,女, 48岁,简易病历,初诊日期1970年10月7日。

主诉:左侧脸面和头皮疼痛一年多。

现病史:于去年9月左侧脸面患带状疱疹愈后,左脸部沿眼睑、颞颥部呈阵发性剧烈刺痛,疼痛放射至额部头皮等处,一日发作多次。  检查:痛苦病容。局部皮肤未见异常。

脉弦紧,舌质红,苔薄白。

证属:肝胆经风邪火郁。

治则:散风清热,息风定痛。

药用:川芎6克 菊花9克 白蒺藜9克 羌活6克 蝉衣4.5克 钩藤16克(后入),七剂水煎服。另全蝎30克研末分作10包,每日二次,每次一包,开水调服。

二诊:(10月18日)药后疼痛明显减轻,发作次数亦见减少。前方加炒白芍9克,天麻6克,嘱服七剂。全蝎末改服每日一包。

三诊:(10月27日)疼痛基本控制,每日偶疼一、二次,每 次数秒钟即止。仍服前方去天麻,接服七剂后即停止发作。 

[按语] 上举五个病例,两例发于头面部,两例见于腰腿部,所起疱疹范围较广,病情较重。另一例为带状疱疹后遗症。朱老医生经验,例一、二、三,都属肝胆经湿热,但已化火化毒,属于火热之证,具有遍起红粟,焮肿疼痛为特征,因此治则上着重清热泻火,凉营解毒,见效快。例四以右腰腹部起密簇水疱为特征。初、二诊时以验方投之不应,范围益见扩大,疼痛剧烈,并见纳呆、腹胀有凉气感,已见热退湿盛之证,改以温化除湿,病才得控制,最后获愈。例五为头面部患带状疱疹的后遗症,三叉神经痛,经年不止,重用全蝎以搜风,并配合散风清热息风止痛之剂,三周治愈。本病所伴发的神经痛,可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其程度轻重往往随年龄不同。一般年轻人患此,可毫无所谓,年龄越大,疼痛越厉害,尤其老年人,楞延续很长时间才缓解,上举病例,疼痛发作,延及一年以上,比较特殊。

附 带状疱疹论治

一、带状疱疹,因其皮肤起红斑水疱,中医列入“丹”门。本病好发于胸胁部,故称“缠腰火丹”,亦见于头面部及其他部位,总称“蛇丹”。

中医以往在临证上分干、湿两类。干者皮肤起红粟成簇,痛如刺螫,由于肝经湿火,脉弦数,舌红苔黄,治宜龙胆泻肝汤(28)加丹皮、赤芍。外用玉露膏(120)敷之。湿者,起黄白水疱,糜烂流水,其痛尤甚,属于脾经湿热,如见纳呆腹胀便溏等证,脉滑带数,舌苔白腻,治宜除湿胃苓汤(29)加减,外用金黄膏(125) 敷之。

二、带状疱疹为一种病毒所致的皮肤病。我拉在朱老医生的指导下,拟定以清热解毒为主的马齿苋合剂(马齿苋60克,大青叶15克,薄公英15克),从1974年1月至1975年6月共治疗观察带状疱疹144例,治疗效果:1~10天内,皮损大部结痂,脱落,疼痛消失者占125例,平均治愈5.3天。10天以上治愈19例。初步认为马齿苋合剂治疗带状疱疹用药简单,在缩短疗程,减轻疼痛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

——摘录《朱仁康皮肤科临床经验集》

上方诸药配伍,共奏清热解毒、消炎杀菌、祛腐生新、拔毒生肌之功。

化瘀通络、温经止痛  温补肾阳  升阳举陷 补中益气

活血荣筋,通络止痛,温经止痉,祛寒化邪

散寒祛湿,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温阳散寒,疏通经络

诸药合用,滋而不腻,温而不燥,气血充足,阴阳调和

祛风除湿  活血散寒  培元固本

益肾固精,清热利湿,强壮腰膝

温养益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  补中益气

温中健脾  理气止痛  活血祛瘀,益气养阴。温补脾胃

利水通淋 清胆利湿 清热除烦 散瘀消肿 清利湿热

舒肝泄火、理气益胃、健脾和胃、消食降逆

滋阴降逆  补益元气、滋脾养胃  滋阴润肺

养阴益胃  生津止渴  明目解毒

育阴潜阳,益气固脱

活血舒筋,改善局部气血淤滞,促进新陈代谢, 提高免疫力。

上方诸味配伍,共奏药膳调补之功。

诸药相配,共成化瘀散结、温阳散寒、调经止痛之功。

按摩禁忌症

各种急性传染病,急性骨髓炎,结核性关节炎,传染性皮肤病,皮肤湿疹,水火烫伤,皮肤溃疡,肿瘤,以及各种疮疡等症。此外,妇女经期,怀孕五个月以上的孕妇,急性腹膜炎、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患者。某些久病过分虚弱的、素有严重心血管病的或高龄体弱的患者,都是禁忌按摩的。

不适合艾灸的人群

1.阴虚体质,阴虚体质的阴精不足,人容易火旺,睡眠差,不宜艾灸。 

2.热性体质(口腔溃疡、脓包、怕热不怕冷、便秘等)人群。

3.面部或身体上的痤疮、急性湿疹、身发高热、局部皮肤破损的不能使用。

4.女性在怀孕和经期不能使用艾灸。

5.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忌灸。

6.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7.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8.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

9.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10.平日容易有皮肤过敏者,宜先少量试用,观察其反应,如有痒、肿、红、痛等现象时应禁用。

——摘录《朱仁康皮肤科临床经验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