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建筑旋子彩画类型及演变分析

 古建秦 2020-01-31

明代是旋子彩画的成型时期,奠定了清代旋子彩画形制的基础。通过对明代现存彩画实例的分析,可将明代彩画分为金线大点金、墨线大点金、小点金和雅伍墨四种不同等级的彩画类型,此系清代彩画等级的雏形。在明代彩画的演变过程方面,因景泰至成化三朝缺乏可考实例,且其前后年代彩画风格差异较大,故将此三朝划定为分割明代早、晚期的中间阶段。根据彩画结构、色彩和纹样的演变规律划定为三个发展阶段。相比清代的成熟形制,明代旋子彩画彰显了自由清新的艺术特征。

明代建筑旋子彩画

类型及演变分析

一 明代旋子彩画类型

明代建筑彩画在元代样式上发展而来,于明朝晚期走向成熟,奠定了清代旋子彩画程式化的基础。借用清代旋子彩画的术语,依据建筑等级,可将现存实例分为如下四种类型。

(一)金线大点金

金线指箍头线、方心线沥粉贴金,而非清代旋子彩画五大线(方心线、箍头线、岔口线、皮条线、盒子线)皆为金线;大点金指菱角地、旋花心、栀花心皆沥粉贴金,沥粉贴金总面积不大,但较为集中。旋花有退晕,旋眼周围或有红色点缀。与之配合的斗拱为青绿退晕,黑色缘道。实例有明代早期智化寺的如来殿建筑彩画。

明初期金线点金旋子彩画(图片来源:作者摄于智化寺如来殿内檐2014年7月8日)

(二)墨线大点金

五大线均为墨线,菱角地、旋花心沥粉贴金,旋眼周边亦有红色点缀,空方心,斗拱青绿间色,不退晕。实例有智化寺大智殿、智化门、法海寺大雄宝殿内檐彩画,以及东四清真寺仿明彩画。

明初期墨线点金旋子彩画(图片来源:作者摄于智化寺智化门2014年7月8日)

(三)墨线小点金

大线皆为墨线,菱角地无沥粉贴金,仅旋花心和栀花贴金。

(四)雅伍墨

全局无沥粉贴金,无退晕,为次等彩画。实例有瞿昙寺大小钟楼、隆国殿东西游廊、金刚殿等处彩画。

明式无金旋子彩画(图片来源:作者摄于智化寺智化门后檐2014年7月8日)

二 明代建筑彩画风格特征的时代划分

明代官式建筑彩画的分期断代问题,因缺乏充分的实物考证,尚无定论。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及可考实例,将明代建筑彩画划分为早期(洪武至正统)、中期(景泰至成化)、晚期(弘治至崇祯)。

(一)洪武至正统

早期为洪武至正统年间,该时期旋子彩画有以下特点:空枋心,仅做青绿单色叠晕,枋心头为一坡两折或一坡三折的内弧形,枋心尺寸长于找头尺寸;找头部分有如意头和旋花形两种图案,或两种图案的组合形式,旋眼多为石榴花等纹饰,并附红或绿莲座;盒子内多为柿蒂纹和如意纹。

现存实例有故宫内钟粹宫、长春宫、南薰殿、午门、神武门,北京市内及周边的智化寺、灵岳寺、法海寺、长陵祾恩殿,青海瞿昙寺以及湖北武当山金殿。

(二)景泰至成化

有研究认为基于历史原因,天顺、成化二朝彩画产生较大变化。亦有观点将此二朝及弘治年间划归早期,但认可风格转变的时期处于此二朝附近。关于中期的争议主要缘于无实例可考,因此,现暂将景泰至成化无现存实例阶段定为中期,仅为区别早、晚期之变化。

明代官式建筑彩画风格特征的时代划分

(三)弘治至崇祯

晚期比早期的明代彩画趋于程式化,出现龙纹、锦纹、八宝等纹饰方心,方心头转变为宝剑头形状,方心尺寸接近找头的尺寸;找头旋花外轮廓趋向正圆,较少用如意头,连接方式已出现少量勾丝咬、喜相逢等画法,旋眼多为花瓣状。

明代晚期彩画有:故宫英华殿、保和殿脊部,十三陵嘉靖时期的石牌坊,历代帝王庙景德崇圣殿,承恩寺,法海寺大殿等。

三 彩画主要部分的演变过程及规律

(一)方心、箍头、盒子

旋子彩画演变分析

1 整体构图基本采用找头-枋心-找头的三停画法,早期方心尺寸较大,约占全构件的五分制二以上,晚期逐渐形成均衡的三停划分。

2早期多为素方心(空方心),青或绿单色叠晕。后期方心内出现龙、锦等纹饰,但实例较少。

3方心线的端头及岔口线做一坡三折内凹式曲线,晚期为出现宝剑头形式。

4明早期箍头已经明确的出现在了梁枋构建的端头,并且在梁枋与柱头的接触部位绘较宽的黑色压老,以强调水平构件的完整性。此特征延续至清代,并形成副箍头的定制。

5较长的梁枋端头绘制双箍头,双箍头之间形成“盒子”。盒子外形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内部纹饰多为四出如意头、柿蒂纹、旋花等,其中柿蒂纹晚期较少出现。

(二)找头旋花

明代旋花图案九种

1外轮廓不囿于规整圆形,早期多为如意头,内部纹饰与如意头造型相似,常见大片旋瓣和云纹。中晚期演变为自由旋瓣组成的旋花造型,写实的花心周围伸出六个或八个细长旋瓣。早期在完整旋花单元之间加设如意头,晚期则多为旋瓣。因此,明朝初期至晚期找头旋花的演变规律可概括为:椭圆形外轮廓逐渐向圆形旋花过渡,外轮廓与花心中的如意头元素逐渐减少,大量应用旋瓣纹样,是为清代旋花的前奏。

2旋瓣结构,现存可考实例中旋瓣层次清晰,以双层结构居多。旋瓣带有翻卷折叠的小抱瓣,具有强烈的艺术感和灵活性,是区别清代旋子彩画形制的主要特征。

3旋花心面积较大,多为写实纹样。现存实例有莲座如意纹、莲座石榴纹、宝相花等图案。对旋花心的色彩处理上采用多种形式,除常见的沥粉贴金、平金外,朱红色点缀旋花心周边,形成朱金、朱绿的对比美感。 

(三)演变规律

明代彩画相较与清代具有纹样丰富、布局灵活的艺术特征,其发展过程体现了从无章到有章的清晰脉络。在纹样上用旋瓣逐渐取代了如意纹、莲座、石榴花以及其它写实纹样,并最终发展为清代的程式化旋花,在整体布局上方心与找头基本实现了三停分制。可见标准化和可操作性是明代旋子彩画乃至中国古建彩画的演进方向,然而清代的形制高度成熟与严格执行亦是艺术发展的羁绊,因此,相较于清代彩画,明代旋子彩画宛如一股清流,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 the end -

基金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13WYB035)

作者:任军、李沙   北京建筑大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